警惕糖尿病急症:早识别,早处理,健康无忧
01 了解糖尿病,其实并不“遥远”
有时候,一家人吃饭时注意着彼此的饮食,年轻人总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可糖尿病并不像外表那么“遥远”。不少人刚查出来糖尿病,回忆起自己的日常:没觉得有特别严重的症状,也不像有哪里很不舒服,但一些细微的变化,其实早已悄悄发生。
简单来说,糖尿病是一种因为胰岛素(就是调节血糖的激素)分泌或作用异常导致血糖持续升高的疾病。常见的类型有两种:1型糖尿病多见于年轻人,身体本身很少或几乎不再分泌胰岛素,而2型糖尿病则通常和生活习惯、生理变化相关,胰岛素的分泌虽然有,但利用效果差了。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见到的是2型,隐秘程度更高。
02 哪些急症信号,千万别大意?
很多糖尿病患者觉得血糖高点没什么,其实,糖尿病急症才是更大的“陷阱”。最常见的有三种急症,需要格外留心:
急症类型 | 发生原因 | 生活化场景举例 |
---|---|---|
低血糖 | 用药过量、未按时吃饭、剧烈运动 | 比如一位55岁阿姨,午饭忘记吃,下午突然发抖冒汗 |
酮症酸中毒 | 胰岛素严重不足(常见于1型糖尿病) | 有一位20岁小伙,喝水没停过,整天头痛无力,最终进医院时血糖高得吓人 |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 血糖极高、水分大量丢失,常见于年纪大的人 | 像一位78岁大爷,发烧数天后毫无精神,家人陪着去了急诊 |
03 早发现糖尿病急症,需要观察什么?
糖尿病急症的症状早期其实不太容易察觉,经常被误以为是普通的不舒服。分两类来看:
🔹 轻微、偶发信号:
- 偶尔有头晕、心慌,或者出冷汗
- 突然感到手脚发抖或说话没力气
- 短暂视线模糊
🔸 持续、严重表现(警惕)
- 持续剧烈口渴、大量饮水但无法解渴
- 呼吸急促且有水果味气息
- 长时间无精打采甚至昏迷
- 明显恶心呕吐,甚至腹痛
04 急症为何出现?剖析致病原因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所以危险,关键在于血糖调节系统突然失衡。主要有这些原因:
- 用药不合理: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就像给身体踩了“急刹车”,血糖下降过头很快导致低血糖。
- 感染、手术等应激:生病、受伤,身体对胰岛素需求量剧增,但供应不足时,血糖飙升,引发酮症或高渗状态。
- 年龄、体质变化:有些老年人肾脏排糖本事差了,加上不太会察觉自己口渴,更容易被高血糖“偷袭”。研究指出,60岁以上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发病率是50岁人群的3倍以上。
- 不规律作息:熬夜、三餐时间乱,导致餐后血糖波动大,一旦疏忽很难及时发现异常。
- 家族遗传:父母有糖尿病的人,患急症风险会更高。数据显示,一级亲属有糖尿病,个体患病率高于普通人近2倍。
05 急症时怎么办?处理措施要牢记
真遇到急症,冷静第一,正确处理更重要。不同情形、对应方案如下:
低血糖急救
- 马上口服含糖食品(如糖块、蜂蜜水、果汁等)
- 严重到昏迷,就不能喂食,必须紧急送医
酮症酸中毒与高渗状态处理
- 多表现为严重口渴、意识混乱、甚至昏迷
- 一定要马上前往医院急诊,绝不能在家拖延
- 千万不要自己增加胰岛素用量,听医生安排治疗
所有糖尿病人都应配备常用的血糖仪和简单糖分食品,养成出门随身带的习惯,有备无患。
06 日常管理,细节才能决定成败
说到预防急症,其实真正管用的都是日常点滴。可以参考下面这份实用清单👇
好食物/行动 | 为什么推荐? | 怎样做? |
---|---|---|
燕麦、粗粮 | 有助于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 早餐加点燕麦粥或全麦面包 |
绿叶蔬菜 | 富含膳食纤维,帮助稳定血糖 | 每餐有一盘青菜,炒、凉拌都不错 |
适度运动 | 促进身体利用葡萄糖,增强胰岛素效果 | 建议每周快走4-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
定期血糖自测 | 帮助及时发现异常,防止急症来袭 | 用家用血糖仪,每周测2-3次 |
固定作息 | 规律生活让身体血糖波动可控 | 每天尽量按时吃饭、睡觉 |
07 管理计划自己参与,医生建议不能少
很多糖尿病人觉得看病只是“医生的话题”,其实管理糖尿病,主动参与最重要。和医生沟通要具体讲述自己的饮食、运动、用药变化和近期血糖记录。比如每次看医生时,可以带上血糖监测本,标注用药时间和饮食情况。
沟通要点 | 作用 | 具体做法 |
---|---|---|
带血糖记录表 | 医生可以根据曲线调整方案 | 提前整理血糖数值,每次就医前复盘 |
问清楚药物调整原则 | 遇到特殊情况(生病/手术/换季)不慌乱 | 和医生确认“加减药”标准,宁愿多问几句 |
交流生活细节变化 | 帮助医生判断潜在急症 | 如实反映近期饮食、压力、作息不同 |
最后,糖尿病急症虽吓人,但不难防
其实,糖尿病急症就像“偶遇的盲区”。多关注身体的变化,一点小不舒服都不妨留个心眼。身边有糖尿病家人或者朋友时,更要提醒彼此别忽视检查和规范用药。日常生活的小调整、和医生多沟通,每一分细心都能减少一次突发风险。糖尿病急症,说到底是一道生活的选择题,日子过得细致一些,健康就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