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内脏出血: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您该如何应对?

  • 7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内脏出血: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您该如何应对?封面图

内脏出血:抢救生命的关键时刻,您该如何应对?

01 内脏出血,其实就藏在生活角落

偶尔我们会听说某个人因为车祸、运动受伤被紧急送医,医生诊断出“内脏出血”,许多人会疑惑,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状况?其实,内脏出血指的是体内的器官——比如肝脏、脾脏或者肠道等,发生了出血。
这种出血不一定肉眼可见,经常会因为外伤、剧烈运动或身体疾病而突然发生,有点像是家中水管破裂,只是“漏水”不是发生在地板上,而是身体里面。

小提醒: 内脏出血不是普通的淤血或者皮外伤,一旦发生,影响远比一般磕碰要严重。

02 这些信号,警醒要及时

内脏出血往往不像外伤流血那么明显,但其实身体会发出一些特殊“警告信号”:

早期迹象 明显症状
  • 偶尔感到腹部轻微不适
  • 短暂性头晕、发困
  • 腹部持续胀痛或剧烈疼痛
  • 皮肤越来越苍白,甚至冒冷汗
  • 心跳速度加快但脉搏变弱
  • 血压下降,出现迷糊甚至晕倒

对于内脏出血的患者来说,早期的不适感常被误当做普通胃肠不适而忽视,但当严重到脸色苍白、手脚发凉时,情况往往已经很危急。

举个例: 有位35岁的男性,在家搬重物后腹部隐隐作痛,没太在意。几个小时后突然脸色发白、晕倒。到医院被查出脾脏出血。这个例子说明,轻视早期信号可能延误救治。

03 内脏出血常见诱因:不只是意外

说起来,内脏出血的发生其实很有“多样性”,并不只是交通事故或者跌倒才会出现,慢性疾病和某些药物也会冒出来搅局。

  • 剧烈外伤: 如车祸、重物撞击等,是最常见的原因。
  • 开放性损伤: 刀伤、穿刺伤导致脏器直接受损。
  • 疾病相关: 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溃疡、癌症、肝硬化等慢性病,有可能因为炎症、组织破裂而引发内出血。
  • 手术/侵入性操作: 医疗操作过程中偶尔可能引起局部脏器损伤。
  • 药物副作用: 长期服用抗凝药、阿司匹林等,有时会无声无息中让肠胃“破漏”。
  • 年龄及遗传: 年纪大的人血管弹性下降,遗传性出血倾向(如血友病)也会增加风险。
数据提及: 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由于多种慢性病共存,内脏出血的风险比年轻人要高出两倍以上。

04 急救现场这样做,争取黄金时间

面对内脏出血,最重要的是别慌乱,第一时间做些简单应对,有助于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

  • 1 让受伤者平卧保持安静: 不要移动或摇晃受伤的人,尤其是严重腹痛、晕倒等情况下,让其躺平、不要弯曲或过度活动。
  • 2 注意保暖: 用衣物或毛毯覆盖,防止因失血导致体温下降。
  • 3 外伤合并大出血时: 可使用清洁布料简单包扎压迫,如果肢体出血严重可以临时用止血带绑扎(每隔15分钟松开1次)。
  • 4 切勿让伤者进食、饮水: 防止恶心、呕吐或影响后续手术治疗。
  • 5 尽快呼叫120急救: 明确告知“怀疑内脏出血”,帮助急救中心提前评估。
别忘: 如果身边有急救包和血压计,记录体温、脉搏、血压变化,有条件时可帮助医疗团队判断病情。

05 这几种情况,立刻去医院

  • 腹部剧烈疼痛、无法忍受
  • 突然晕倒、意识模糊
  • 面色蜡黄或突然全身冷汗
  • 出血伴随发热、心慌等全身不适
行动建议: 一旦有上述任何一种表现,无论伤口是否明显,都应该立刻拨打120,别怕麻烦,哪怕只是怀疑也比拖延强。

除了上述典型症状,有特殊基础疾病(如肝硬化、胰腺炎患者)或长期服药者,即使表现不典型,也建议低门槛赴急诊,让专业医生排查。

🔎 对于慢性病人来说,如果突然全身无力、心慌、应激性出汗甚至轻微虚脱,都不应自行在家观察。

06 平时该怎么防?

“防患于未然”,这句话放在内脏出血上再合适不过了。日常生活中,其实只要注意几个容易操作的方面,风险就能大大降低。

预防方法 具体建议
保护肠胃的好食物 如:燕麦、山药、南瓜——有助于强化消化道黏膜,建议一周安排2-3次。
富含维生素C水果 如:猕猴桃、柑橘——促进血管弹性,每天一个新鲜水果,帮助身体抗“破漏”。
坚果和鱼类 比如核桃、三文鱼——含有健康脂肪,有助于血管顺畅。一周推荐吃2次鱼,提高血管柔韧性。
规范锻炼,重视防护 运动前做好热身,使用护具,避免剧烈对抗和危险动作,尤其对于体质偏弱、年长者更为重要。
健康管理 定期体检,慢性病患者遵医嘱服药,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别拖延。
心理减压 保持愉快心境,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消化道、自主神经系统,间接增加意外风险。
小贴士: 野外或危险工种作业时记得穿好防护装备,也是一种有效的内脏出血“保险”。

07 总结与行动建议

其实,内脏出血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及早觉察、及时救治和平时做好预防。这类紧急状况需要我们多一些警觉,也无需太多恐慌。平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防线。面对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别掉以轻心,及时找专业医生确认,这才是最大程度保障安全的选择。
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大家和家人多一层保障。人生路长,意外无常,懂得如何应对,把主动权握在手里总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