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的急救:从应对到恢复的全面指南
01 什么是晕厥?
有时候,地铁车厢一阵摇晃,有人突然瘫倒在人群中,家人连忙扶起呼喊——这其实就是晕厥,生活中并不少见。它的出现常常让周围人慌乱,但大多数晕厥其实是暂时性的,恰当处理可以减少风险。
简单说,晕厥是短暂失去意识,但很快能恢复。主要是因为大脑突然供血变少,身体自动“断电”,以减少器官消耗。这不是大病,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因为偶尔的一次晕厥,有时可能隐藏着身体的警告信号。了解其原理是日常安全的第一步。
02 晕厥的主要症状和警示信号
可疑信号 | 生活场景举例 | 如何判断 |
---|---|---|
突然头晕 | 站起身后一阵天旋地转 | 感觉世界在转、眼前发黑 |
恶心反胃 | 闷热环境下感到胃里翻腾 | 没有明显胃痛但很想呕吐 |
面色发白 | 他人提醒脸色不正常 | 比平时苍白许多 |
冒冷汗 | 没剧烈活动,但额头很湿 | 与普通出汗感觉不一样 |
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人突然变得面色苍白、冒汗、整个人开始往下坐甚至失去意识,这就要高度怀疑晕厥。初期可能只是短暂的头晕,几秒钟缓解,但如果出现失神甚至倒地,那一定要及时进行干预。
大部分晕厥能自行恢复,但也有极个别因心脏等重大问题引发,需要仔细甄别。
03 晕厥时怎么做?实用急救步骤
- 让患者平躺,抬高双腿: 把晕倒的人轻轻扶到地上或平坦的表面,尽量让双腿抬高约15-30厘米。这样能帮助血液回流到大脑。
- 确认呼吸畅通: 仔细观察对方胸口有无起伏,轻声唤名。保持气道通畅,不要强行喂水,也不用拍打脸颊。
- 解开领口衣物: 稍微松开衣领、腰带,保证舒适和通风。
- 疏散围观: 简单圈出空间,避免太多人围观压迫空气流通。
- 等待恢复或呼叫专业帮助: 一般1~2分钟可以恢复。如果超过5分钟还没醒,或伴有心跳呼吸骤停、吐白沫等,立即拨打120。
04 为什么会晕厥?主要成因与健康风险
有的人长时间站立,突然变天眼前一黑;有的则是在恐惧、疼痛下倒地。晕厥其实是身体对突发情况的一种保护。最常见的原因如下表所示:
诱因类型 | 机理说明 | 典型风险场景 |
---|---|---|
体位性低血压 | 突然站起时血压骤降,大脑供血不够 | 老人或久坐后猛站起 |
血管迷走性晕厥 | 紧张、疼痛、刺激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 打针害怕、看到血晕倒 |
心源性晕厥 | 心脏疾病导致血流突然减少 | 年长者或心脏病患者 |
代谢/低血糖 | 血糖骤降时大脑能量不足 | 年轻女性节食、餐后不久 |
医学研究显示,极少部分晕厥属于重大疾病前兆,特别是心脏性晕厥,可能提示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但大部分晕厥属于一过性,不遗留伤害。
05 晕厥中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 🧑⚕️ 误区一:急着喂水或食物
晕倒时强行喂水反而容易呛咳,未清醒时更不宜进食。 - 🪑 误区二:强拉起身或随意搬动
有些人急于“扶正”,其实让患者平躺最安全,胡乱搬动易造成新伤。 - 👋 误区三:拼命拍打、摇晃
这样做有时会加重伤害,尤其晕厥伴外伤时更危险。
有位28岁的年轻护士同事,在值夜班时突然晕倒,同事慌张地左右拍打、试图让她喝水,结果反而呛得更厉害。经过正确平躺及等候自主恢复,情况稳定下来。这教训提醒我们,错误做法有时适得其反。
06 何时要就医?如何判断需要医生评估
- 醒来后胸痛、心悸或呼吸急促(可能提示心脏或呼吸问题)
- 晕厥前有剧烈头痛或偏瘫(警惕脑部问题)
- 反复晕厥、短时间内多次发生
- 昏迷超5分钟未恢复
- 晕厥合并抽搐、尿失禁,甚至不省人事
65岁的陈先生清晨晨练时突然晕倒2次,醒来后胸口闷痛。这一经过,让家属决定立刻送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原来是心脏房颤导致间断供血。需要强调,频繁晕厥往往藏有深层原因,不能掉以轻心。
07 晕厥后的护理与恢复
绝大多数晕厥,短暂恢复后可以回归日常。不过,为了安全,醒来后应先静坐5-10分钟,避免立刻起身走动。可以饮用些温水或淡盐水补充体液,若晕厥因饥饿、低血糖引起,可慢慢进食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香蕉、苏打饼。此时保持安静,减少外界刺激,有助于身体恢复。
护理建议 | 简易做法 |
---|---|
适度补水 | 醒后喝温水,每次100-200ml即可 |
摄入碳水 | 可选择香蕉、面包,慢慢进食 |
心理疏导 | 有人陪伴,避免孤独和紧张 |
逐步恢复活动 | 感觉良好再慢慢走动,发现再次头晕应立即坐下 |
有一位19岁的女大学生,午餐后感觉恶心、头晕而晕倒。校医建议她醒来先静坐10分钟,再补充一点葡萄糖水,之后逐渐恢复状态。几天内未再发生糟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