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从过敏性休克到生命救援:紧急止损的第一步

  • 34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从过敏性休克到生命救援:紧急止损的第一步封面图

从过敏性休克到生命救援:紧急止损的第一步

01 什么是过敏性休克?核心表现和成因一览

想象一下,有人只是吃了片花生蛋糕,十几分钟后就开始觉得头晕、心慌。其实,这正是过敏性休克的突发速度。日常生活中的花粉、海鲜、甚至一些常见药物,都可能引发这种严重反应。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指的是因特定物质引发的严重、全身过敏反应,最核心的问题是血压突然下降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从免疫学角度看,过敏性休克是人体“卫士”——免疫系统,对某种无害物质(如某些食物或药物)反应过度形成的。主要诱因包括:花生、坚果、海鲜、蜂蜇、青霉素等注射药物。有研究发现,在美国,药物、食物和昆虫叮咬是过敏性休克三大元凶。
TIPS: 重复接触过敏源,过度焦虑或剧烈运动后暴露可诱发。

常见诱因 举例
食物 花生、坚果、牛奶、海鲜
药物 青霉素、头孢类、某些止痛药
昆虫 蜂蜇、蚂蚁咬伤
其他 乳胶、某些疫苗

02 关键警示信号:这些表现别忽视

  • 皮肤突然泛红或肿胀,比如脸、脖子突然变肿,出现大片荨麻疹。
  • 呼吸困难,有的人说不出话,甚至只能发出“嘶嘶”的声音。
  • 心跳加快却感到虚弱,部分人还会觉得胸口发闷。
  • 嘴唇或舌头明显肿大,张嘴、吞咽困难。
  • 突然出现昏厥、意识模糊

简单来说,如果一个人接触过某些高危食物或药物后,突然出现以上2种现象,并伴有极度不适,基本可怀疑可能是过敏性休克。在医院就诊的案例中,35岁男性李先生曾在户外被蜂蜇后,五分钟内出现呼吸困难、全身出冷汗,紧急送医后确诊过敏性休克。
这类案例说明,时间就是生命。

03 现场快速判断:三项生命体征不可少

  1. 心率加快或异常微弱(正常成年人75次/分,超过120或低于50需警觉)
    小提示:可用手表记录脉搏一分钟的次数。
  2. 呼吸变促或声音嘶哑
    家属发现患者说话吃力,有呼吸音改变时要注意。
  3. 意识状态变化
    呼叫患者时,发现对方反应变慢,甚至意识模糊或突然昏迷。

此时,别着急搬动患者,保持安静平躺,头侧向一边,同时开启通风。必要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并报告可疑原因。
💡 PRACTICAL: 用一张纸简单记录生命体征,方便后续医护人员接手。

04 肾上腺素怎么打?现场自救必须牢记

肾上腺素(Epinephrine)是唯一可以逆转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的首选药物。标准的急救方案是:看到急性过敏反应立即肌肉注射肾上腺素(通常是大腿外侧中部)。

操作要点 实用描述
剂量 成人0.3 mg/次,儿童0.15 mg/次(可用自带的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
部位 大腿外侧(肌肉内注射)
注意事项 不要注射手、脚或静脉;注射完后持续按压10秒

如果几分钟后无明显好转,症状甚至反复,可在5-15分钟后再注射一次(限于有专业指导情况下)。
💉 Tips: 抽屉、车内、包包都可提前备一个肾上腺素注射笔。自备药品时,注意查看有效期。

05 等待救援时:还能做些什么?

肾上腺素使用后, 120 正在赶来,别放松!这个阶段,现场护理同样能帮到患者:

  • 让患者安静平躺,抬高双腿(有助于维持大脑供血)。
  • 松开衣服扣子,给患者更多氧气。
  • 如果呼吸困难明显,可协助翻侧身,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
  • 记录已用药次数和发作时间,方便医生接手。
  • 如果症状恶化,尝试进行心肺复苏(如培训过CPR)。

需要注意,急救现场最忌盲目喂水或让患者自行动弹。曾有一位22岁的女大学生,吃过含坚果的甜点后突然出现皮肤瘙痒、心跳加速,肾上腺素注射后平躺等待救护,最终顺利脱险,这说明规范的临时处理起作用。

06 远离风险:怎样预防过敏性休克复发?

最好的办法是正面管理过敏源,建立清晰的风险档案,并与身边人共享。除了规律检测和携带急救药,小习惯同样关键。

  • 日常饮食管理:鼓励多吃含维生素C及Omega-3的食物,如橙子、三文鱼,帮助免疫系统平衡。
  • 定期过敏源检测:每1-2年在专业医疗机构做皮肤点刺或血清IgE检测。
  • 醒目标识:为小朋友或自己准备明显的过敏信息卡,挂包随身携带,关键时刻能救命。
  • 教育身边人:向家人或同事普及急救流程,让大家知道如何正确联系救护和使用肾上腺素。
  • 规律生活作息:适度锻炼、睡眠充足,有助于调节整体免疫反应,不过暴饮暴食和过度疲劳会增加风险。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猕猴桃 丰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 每日食用1-2个为宜
三文鱼 提供Omega-3脂肪酸,或能减缓炎症反应 一周建议吃2次,每次50-70克
全谷类 补充膳食纤维,优化肠道菌群 主食替换1/3用黑米、燕麦等

😇 TIPS: 有明确过敏史者建议每年体检时带上医疗档案,特殊情况主动告知医生。

参考文献

  1. Sampson, H. A., et al. (2006). Second Symposium on the Defi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aphylaxis: Summary Report - Second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Food Allergy and Anaphylaxis Network symposium.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17(2), 391-397. https://doi.org/10.1016/j.jaci.2005.12.1303
  2. Simons, F. E. R. (2010). Anaphylaxis: Recent advances i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124(4), 625-636. https://doi.org/10.1016/j.jaci.2009.09.025
  3. Muraro, A., et al. (2014). Anaphylaxis: Guidelines from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Allergy, 69(8), 1026-1045. https://doi.org/10.1111/all.1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