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老不好?当心支气管炎找上门!3个信号别忽视
01 ➤ 支气管炎到底是什么?
最近有不少人和同事讨论,"我上周感冒,咳嗽还没清净,是不是没好全?"其实,持续咳嗽背后藏着不少可能,高发的之一,就是支气管炎。
简单来说,支气管炎就是下呼吸道——支气管内层出现炎症。可以想象,支气管就像家里的排气管道,如果里面沾满了"黏乎乎"的痰液或肿胀,空气流通立刻变差。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多半因病毒感染发作,症状往往突然、短暂;而慢性支气管炎则可能一年犯好几回,每次拖很久,日常生活容易被打乱。
这类问题在冬春换季、空气污染爆表时尤为多见。了解其本质,才能对症处理,而不是一味扛着咳嗽不理。
02 ➤ 这些症状出现要当心
- 持续咳嗽:本来只是偶尔干咳,后来发展成白天晚上都咳;如果咳嗽超2周没改善,得提高警惕。
- 咳黄痰:痰液由清转黄、变稠,还不易咳净,这种改变很典型。
- 胸闷气喘:感觉胸口发紧,上楼梯时气力变差,是支气管炎不容错过的信号。
病例提示:40岁的蒋先生,咳嗽一周自以为小毛病,后来咳黄痰并反复发热,最后查出急性支气管炎,需要规律用药才逐步恢复。
这提醒我们,信号不能忽视,拖延只会更麻烦。
03 ➤ 为什么你会得支气管炎?
60%以上急性支气管炎是病毒所致,如流感、合胞病毒。细菌性则常见于抵抗力差的人群。它们都会破坏支气管"自洁"系统,让痰液淤积,引发炎症反应。
吸入雾霾、汽车尾气、装修粉尘等,呼吸道黏膜变敏感,本来的防御屏障像护城河一样被削弱,对细菌、病毒更易"破防"。
长期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大敌。研究显示,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6倍。烟雾干扰支气管纤毛正常活动,难以排出有害物,炎症就容易反复发作。
老年人、儿童和免疫力较差者,呼吸道防御力本身偏弱,更容易被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
04 ➤ 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
检查方式 | 适用人群/情况 | 作用 |
---|---|---|
听诊(医生用听诊器) | 所有首次就诊患者 | 初步分辨支气管有无异常音响 |
血常规 | 怀疑有感染者 | 区分病毒/细菌,辅助判断炎症程度 |
胸部X线片 | 症状较重/持续不退人群 | 排查肺炎、肺结核等严重疾病 |
痰培养 | 咳浓痰、怀疑细菌性患者 | 检测具体病原体,有助指导抗生素选择 |
肺功能检查 | 确诊慢性支气管炎、气喘不适者 | 了解肺功能受影响程度 |
05 ➤ 科学治疗记住这3点
- 抗生素得用对: 急性支气管炎90%是病毒,不宜滥用抗生素。如果痰液明显有化脓迹象(黄绿脓痰)、高热不退,医生才会考虑抗生素。抗生素一定遵医嘱,不随便停换。
- 雾化治疗很有效: 呼吸雾化能直接将药物送到炎症部位,缓解气道肿胀,更适合痰稠、气喘的患者,婴幼儿和老年人尤为常用。
- 祛痰药要坚持: 部分痰液很黏稠不易咳出,服用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有助减轻症状。不过,药物副作用(如胃部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
- 慢性患者需要长期管理: 慢性支气管炎不可急于求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长效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监测肺功能,按照康复计划逐步改善呼吸状况。
06 ➤ 居家护理5个实用建议
- 加湿空气:秋冬和雾霾容易让室内干燥,开启加湿器能减少咽喉刺激感。不建议加香薰精油,以免过敏。
- 学会拍背排痰:家人可用空心掌轻拍背部,有助痰液排出,尤其早晨和入睡前效果好。
- 多喝温水:水分补充让痰变稀,上厕所增加、出汗多时可适当补盐水。
-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辛辣,饭菜选择易消化,增加蔬果,能减轻肠胃和身体负担。
- 停止吸烟:任何吸烟(香烟/电子烟/水烟)都会加重病情。研究显示,戒烟1个月后喘憋症状能明显改善。
- 病人坐下或侧卧,背部露出
- 双手空心,轻快拍击背部下段
- 每天2-3次,每次约5分钟
- 拍完鼓励用力咳痰并吐掉
最后的提醒
咳嗽不止虽然常见,但长时间不缓解、痰液异常、伴有胸闷气短这些细节,千万别抱以侥幸心理。现实生活中,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拖延导致小毛病变成了大麻烦。毕竟,健康这件事,自己多留心、提前管理,远比高强度治疗来得轻松。从现在起,记住几个小信号,为家人、为自己都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