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上呼吸道感染:风险、症状与应对

  • 4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上呼吸道感染:风险、症状与应对封面图

了解上呼吸道感染:风险、症状与应对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刚踏入冬季,身边总有人咳嗽、流鼻涕。其实,这些看似“小感冒”很可能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主要发生在鼻子、喉咙、咽部这些部位。它时不时就会造访,成了生活里的常见“小麻烦”之一。不过,说它小可别不当回事。虽然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不至于危及生命,却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对体力和免疫力较弱的人群还会带来连锁反应。

研究指出,上呼吸道感染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尤其青少年和老人更容易反复“中招”。无论是流感季还是换季时节,它总是不经意间出现(Fendrick, A. M., et al., 2003)。

02 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 轻微信号: 有时刚开始只是喉咙有点痒、偶尔咳嗽两声,或者鼻子有点堵,很多人不会在意。这些轻微的信号是身体的早期反应,常常在受凉、长时间说话或熬夜后出现。比如有的朋友发现,早起常常鼻塞,喝口热水就缓解,这也是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的苗头。
  • 明显症状: 如果感染加重,症状会更突出。有一位18岁的女性患者,咳嗽、咳痰持续一周,还出现了发热和畏寒。她最开始自己吃了点止咳药,但症状没缓解,后来到急诊就诊,检查发现扁桃体轻微肿大、咽喉发红。像这样持续的咳嗽,明显的咽痛、发烧,常常是身体免疫系统正和病原体“较劲”的表现。
  • 其他典型表现: 还可能出现全身乏力、头痛、声音嘶哑,有时甚至会短暂嗓子沙哑。对于身体较弱的人群,可能几天食欲就明显下降,需要多关注。

看到这里,如果你或家人出现咳嗽超3天不明显好转,或者伴有高热和咽喉剧烈不适,最好早些就医,避免掉以轻心。

03 为何容易感染?致病机制剖析🔬

上呼吸道感染不只是偶然“运气不好”,其背后有清晰的原因。

  • 传播方式: 最主要的途径是空气飞沫,比如说话、咳嗽、打喷嚏时释放出来的小微粒。无论是在拥挤的公交,还是办公室内,只要有病毒、细菌附着的飞沫,就有传播的可能(Monto, A. S., 2002)。而直接接触,比如摸到污染的门把手、桌面,再揉眼睛或摸鼻子,也很容易中招。
  • 主要“元凶”: 多数为病毒,像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但也有一部分是细菌引起,最常见的就是溶血性链球菌。病毒性感染占据绝大多数,所以抗生素对普通“感冒”通常是没作用的。
  • 身体因素: 免疫力是自己的“防线”。熬夜、压力大、饮食单一、长期待在密闭空间,这些都容易让我们的身体“掉线”。年幼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身体防护能力更弱,受感染几率较高。
  • 天气与环境: 在气温下降、环境潮湿以及空气污染严重的时节,病原体在空气中存活时间更长,这也解释了“换季感冒”高发的原因。

数据显示,每年普通人群因上呼吸道感染请假休息的比例可达10%-20%(Heikkinen & Järvinen, 2003)。这说明它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还增加了医疗和社会的负担,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04 上呼吸道感染如何诊断?🩺

很多时候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和其他疾病相似,比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所以正确诊断很关键。如果仅仅靠自己“猜”,有时难免误判。

  • 临床评估: 医生会询问病史,看症状发展了多久、起初表现是什么。
  • 体格检查: 主要是查看鼻腔、咽喉的充血或肿胀情况,有无扁桃体肥大、淋巴结肿大。呼吸音清不清楚、胸部有无异响,也会例行检查。
  • 辅助化验: 一般轻症很少用到复杂检查,如果症状重或者有危险信号(如高热不退、呼吸困难),可能加做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帮助区分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需要咽拭子培养、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等。

一句话总结,无需恐慌,有症状先到医院看医生,由专业人员判断是否需要化验,避免自己反复用药而耽误病情。

05 治疗方法:如何科学应对?💊

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关键是对症处理和恢复自愈能力。以实际的18岁女性患者为例,自行盲目使用抗生素很常见,但对绝大多数病毒感染没什么帮助,反而可能带来抗药性风险。

  • 对症处理为主: 根据症状采取缓解办法,比如持续咳嗽、咳痰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祛痰和止咳药,帮助气道畅通、缓解不适。
  • 药物选择: 普通病毒感染不建议自行长期用抗生素;而明显高热、持续咽痛、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时,医生会判断是否有细菌感染的可能。这种情况下,抗生素由医生开具更安全。如果仅有轻微不适,一般休息、多饮水和饮食调节效果就不错。
  • 特殊关注人群: 年龄偏小、年龄较大或有慢性病的人,一旦出现高热、剧烈咳嗽或呼吸急促,应尽早到医院,并实时关注呼吸情况。

对绝大多数感染者来说,短期内症状可缓解,并不遗留后遗症。但滥用药物和自行加重治疗,反而可能带来副作用或者延误治疗。

06 日常管理与预防办法🌱

  • 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
    日常餐桌上多放些蔬菜和水果,比如橙子(富含维生素C,帮助免疫反应)、菠菜(铁元素有益红细胞健康)、南瓜(含β-胡萝卜素,对黏膜有好处),每样交替吃一吃就好。
  • 充足休息,适度运动:
    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有条件时中午小憩,帮助身体修复。选择轻缓运动,如散步或瑜伽,也能帮助身体保持活力。
  • 科学通风,减少密切接触:
    天气允许时常开窗换气,外出人多的地方戴上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洁双手,有条件可用酒精棉球擦拭手机、钥匙、门把手等常用物品。
  • 定期健康体检:
    一年做一次常规体检,出现高热、呼吸困难、顽固咳嗽时及时就医,不要拖延。如果身边有人感染,尽量减少密切接触,保护自己也保护家人。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身体的“防御墙”足够坚固。平时习惯调整到位了,就能有效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反复发作。生活中少些压力,多些营养,每一个小改变都能让健康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

  • Fendrick, A. M., Monto, A. S., Nightengale, B., & Sarnes, M. (2003). The economic burden of non–influenza-related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4), 487-494.
  • Monto, A. S. (2002). Epidemiology of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2(6A): 4S-12S.
  • Heikkinen, T., & Jä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61(9351), 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