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腹泻别忽视!3个原因+5招应对指南
01 为什么癌症患者容易腹泻?
很多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总会有些“小插曲”——突然跑肚、肚子咕噜叫,甚至一天上几次厕所。这时候,大家可能觉得是普通胃肠感冒,但其实腹泻和癌症本身、相关治疗之间有着紧密关系。
癌症本身会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有些肿瘤会直接压迫或侵入肠道组织,让肠道蠕动功能变弱、吸收水分变差。还有一种情况更常见,就是治疗期间用到的化疗药物、靶向药、免疫制剂等,有可能损伤肠道黏膜,使肠道变得“脆皮”,轻微刺激就可能导致腹泻。此外,放射治疗涉及腹部时,肠道受到辐射也容易“闹脾气”。
- 癌症与治疗可让肠道变得更敏感,出现腹泻时别只当是普通肠胃炎。
- 长期腹泻会导致水分、营养和电解质流失,进而影响恢复。
02 哪些腹泻情况要立即就医?
大多数轻度腹泻可能只是不舒服,但有些信号出现时绝不能拖延!以下几种情况,建议立刻去看医生——别犹豫:
警示信号 | 具体表现 | 生活化举例 |
---|---|---|
腹泻超过48小时 | 连续两天腹泻不缓解 | 比如王阿姨,68岁,连续3天腹泻即使喝了稀饭也没缓解 |
血便/黑便 | 大便带血或颜色发黑 | 排便见明显红色或发黑,纸巾上也有血 |
持续发热 | 超过38℃,伴腹泻 | 腹泻同时体温一直不降 |
极度虚弱/口渴不止 | 明显乏力、口干、出冷汗 | 一位癌症患者家属描述妈妈突然没有力气,眼圈发黑 |
腹痛剧烈 | 腹部持续性疼、按压加重 | 疼痛难忍,影响睡眠或活动 |
- 出现上述任一情况,拖得越久风险越大,及早就医最重要。
03 治疗引起的腹泻怎么应对?
在接受放疗、化疗或者应用一些靶向、免疫药物时,腹泻成了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实,大多数人只要及时调控,腹泻情况可以明显改善。具体应对可以分三步走:
- 药物调整:告知主治医生腹泻严重时,可通过调整化疗剂量、暂缓疗程,或者换用肠道刺激较小的药物。有时候会配合口服益生菌或止泻药物(比如蒙脱石散)减轻症状。
- 饮食调节:此时要选择温和、低脂、低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软面、熟苹果泥)。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暂时停掉乳制品,减少肠道负担。
- 充足补液:治疗期间腹泻更容易脱水,及时少量多次喝水、淡盐水,必要时可遵医嘱补液,比如喝点口服补液盐。如果无法进食、脱水明显,需要到医院由专业医护处理。
- 腹泻常因化疗药物、放射损伤;停止腹泻药需要医生指导。
- 不要自行调整用药种类,防止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04 肿瘤本身导致的腹泻怎么办?
有些腹泻其实和治疗药物关系不大,而是肿瘤本身“惹的祸”。比如消化道肿瘤压迫或破坏肠道结构、肿瘤分泌异常激素(常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都会让水分难以被吸收、肠道蠕动异常,导致腹泻变得棘手。
- 针对肿瘤压迫的腹泻,主要靠手术或介入治疗减轻机械性刺激。
- 分泌激素异常引起的(如类癌综合征、肠道神经内分泌瘤)可采用抑制激素分泌的药物(如奥曲肽)做针对性干预。
- 一些情况下需要用到营养支持或者微生态制剂,帮助改善肠道屏障。
05 预防腹泻的5个饮食原则
吃得对,肠道才更“坚强”。对癌症患者来说,肠道处于“高敏期”,如何选择食物很关键。下面这些具体饮食建议,不妨收藏一下:
饮食原则 | 推荐食物 | 食用建议 | 功效点拨 |
---|---|---|---|
温和易消化 | 米粥、软面、熟南瓜 | 每餐七分饱,细嚼慢咽 | 缓解肠道负担 |
低渣低纤维 | 去皮苹果泥、土豆泥 | 避开韭菜、芹菜、玉米粒等粗纤维 | 减轻刺激防止腹泻 |
补充优质蛋白 | 蒸鸡蛋、瘦鱼、剁碎瘦肉 | 选用蒸、煮方式 | 恢复体力、增强免疫 |
定量补水 | 温水、淡盐水 | 分次小口饮用 | 防止脱水 |
少食多餐 | 软烂膳食 | 4-6餐/天,每餐适量 | 减轻肠道压力 |
06 调节肠道菌群的有效方法
很多人问,腹泻反复发作,是不是肠道“菌群失调”了?其实,肠道像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菌群平衡被打破,消化吸收功能就会大打折扣。那么,除了药物和饮食,怎么帮肠道恢复“和谐”?
- 益生菌补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正规厂商生产的益生菌制剂,适合腹泻缓解期使用。研究显示,合适的益生菌有助于减少腹泻发生率,提高肠道防御力。
- 静观其变:部分轻微腹泻时,不急于补菌,注意观察两三天。部分人群用错菌种反而加重症状,应遵从医生建议。
- 丰富膳食纤维:对不处于腹泻急性期的患者,可逐步增加香蕉、胡萝卜、酸奶等食物,帮助养好有益菌。不过腹泻严重时暂不推荐。
日常生活里,腹泻有可能只是个“小插曲”,但对癌症患者,这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简单来说,只要警觉关键信号,合理调整饮食,积极配合医生,腹泻问题大多能妥善处理。关注肠道、关爱自己,每一步的小改变,都是向健康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