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全麻:实用麻醉管理指南
有时候,身边的朋友会问我,做腹腔镜手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全麻是不是特别吓人,会不会醒不过来?”门诊和病房里,这样的疑问总是不断。其实,现在的腹腔镜手术和麻醉技术已经很成熟,安全性比大家想象的要高。不过,术前还是有必要把一些核心问题讲明白,让每个人都能心里有数,放下担心,更安心面对手术。
01 腹腔镜手术和全麻:到底是怎么回事?
腹腔镜手术,其实就是“微创开刀”——医生通过腹部的小切口,用特制的细长器械和摄像头,完成妇科、外科等不少疾病的处理。这比过去开大刀要轻松得多:恢复快,留下的疤也小。
但要想顺利做腹腔镜,全麻往往是首选。全麻并不是单纯“睡过一觉”这么简单,而是让你的大脑暂时不感知痛苦和不适,肌肉放松,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也会被专业医生牢牢守护。手术期间,你将处于完全无意识的状态,也不会感受到疼痛。相比局麻,全麻能让手术区内外都处于“安静”状态,极大降低过程中的风险。
手术方式 | 腹腔镜(微创,恢复快) |
常用麻醉 | 全身麻醉(完全无痛,监护完善) |
适用疾病 |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胆囊结石等 |
💡 小知识: 全麻下腹腔镜的安全性高,绝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恢复。
02 手术后哪些症状更要重视?
有些术后感觉并不罕见,不过,出现以下表现时要多加关注:
- 持续或加重的腹部疼痛
轻微酸胀感常见,但如果腹部持续、剧烈疼痛,或者伴有腹胀、不能下床走动,最好及时联系医生。
【病例】29岁的林女士,术后几小时后腹部疼痛明显加剧,最终经影像检查发现,切口周围有小量积液,需要特别处理。 - 反复恶心、呕吐
只是一两次的恶心感往往能缓慢减轻。但若频繁呕吐、食不能进,尤其是伴有腹胀或延迟恢复饮食,也不能大意。 - 持续头晕、乏力、呼吸不顺
手术结束后的短时虚弱并不罕见,但若持续出现头重脚轻、心悸或呼吸憋闷,需警惕心肺并发症。 - 伤口红肿渗液、发热
随访中若发现伤口红肿、渗液,或体温持续上升,有感染可能。
🧐 少量轻微疼痛、短暂口干恶心都是常见反应,但如症状持续加重或有发热、剧烈不适一定要随时就诊。
03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适?原理剖析
病人术后有这些反应,其实都是合情合理的。主要和全麻用药、气腹操作和手术本身有关。
- 全麻药物作用:麻醉药(如异丙酚、芬太尼等)会抑制中枢神经,使大脑暂时“休眠”。苏醒早期,部分人会暂时恶心、头昏,这是神经系统调整的正常现象。
- 气腹压力变化:为了让医生操作更方便,腹腔镜常常需要注入二氧化碳(CO₂)气体,把腹腔撑起来。这会暂时增加腹部压力,让膈肌稍被顶住,导致部分患者腹胀、气短。
- 体位变化的影响:腹腔镜手术有时需要调整体位,比如“头低脚高”或“截石位”,可能影响下肢血流回流,偶尔加重下肢肿胀。
- 苏醒期的肌肉调整:麻醉恢复过程中,部分患者会有轻微肌肉颤动或不能立刻完全清醒。这大多和麻药代谢及新陈代谢调整有关。
📊 医学界数据显示,约有60%患者术后会出现轻度的恶心/腹痛,这些多能自我缓解。但如上所提及的重症信号,要高度关注。
04 术后应该如何检查和评估?
术后的专科随访、体征监测是安全恢复的关键。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讲究。
监测内容 | 检查方法 | 评价意义 |
---|---|---|
血压、脉搏、氧饱和度 | 仪器持续监测,护士定时测量 | 及时发现休克、低氧风险 |
体温 | 每6-8小时测量 | 早期捕捉感染苗头 |
切口及腹部检查 | 医生查体,结合超声或腹部X线 | 判断有无积液、出血等并发症 |
呼吸功能 | 目视、听诊、氧饱和仪 | 预防窒息和肺部并发症 |
🔍 建议:术后初期密切监测,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有需要时加做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等辅助化验。
05 怎样有效缓解术后不适?
不同的不适有对应的科学处理方法:
- 疼痛管理:通常术后可用小剂量阿片类(如曲马多)、对乙酰氨基酚或NSAIDs(如布洛芬)分阶段控制疼痛。如有肠蠕动恢复迟缓,可换用局部镇痛贴,不建议随意加量。
- 呕吐控制:轻度恶心一般随着进食和活动恢复会慢慢好转。如较重,医生可选择昂丹司琼、异丙嗪等止吐药短期辅助。严重时要防止脱水。
- 腹胀调理:多为气腹带来的短暂不适。帮助恢复肠蠕动的办法包括早期少量活动和合理饮水。
- 感染处理:一旦发现切口红肿、渗血或发热,需规范使用抗生素,偶有切口清创处理。
✅ 切勿自行加用镇痛药或止吐药,尤其有心脏、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需要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06 术后康复这样做,更快恢复
- 合理饮食 🌾
建议术后3天内优先选择半流质饮食(如米粥、蔬菜汤),等肠功能好转再逐步恢复普通饮食。可以适当补充新鲜水果和蛋白质食物(如鸡蛋豆腐)帮助恢复。 - 逐步活动 🚶
等麻醉清醒后,循序渐进地试着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每天可以缓步行走,避免长久卧床。 - 按时复诊 🗓
术后7~10天需到医院复查切口,听取医生康复建议。若有疼痛、发热、切口异常及时就医。 - 遵从医嘱,规范用药 💊
按照医生处方按时服药,遇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康复措施 | 具体意义 |
适度饮水 | 促进新陈代谢、支持肠道功能 |
高蛋白饮食 | 帮助组织修复和加速伤口愈合 |
避免负重 | 减少切口张力,预防裂开 |
🌱 康复小贴士: 出院后如遇持续发热、腹痛、伤口流脓、不能正常排尿等,尽快与手术团队联系。平时适当晒太阳,有助于情绪和抵抗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