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急性鼻炎:识别症状与科学治疗方案

  • 12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急性鼻炎:识别症状与科学治疗方案封面图

急性鼻炎:识别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建议

01 容易被忽视的早期信号 👃

早晨出门上班,有时会觉得鼻子有点发痒,还会时不时打个喷嚏。大多数人会以为只是空气干燥或者灰尘多,没太放在心上。其实,这些细微的小变化正是急性鼻炎的“招呼”,特别是在气温突然变化或熬夜之后,容易出现这些悄悄的提醒。

小提示:
1. 轻微打喷嚏,常被误认为只有过敏体质才会有,实际上感冒初期也常见。
2. 鼻子发干、稍有瘙痒间断出现,并不总是过敏,也可能是鼻粘膜正在发炎。
3. 浅色、稀薄的鼻涕,如果晨起时出现,可作为警示。

这些微小的不适通常变化快,不持续,容易让人以为只是普通的小问题。万一忽略,往往几天后演变为更难受的症状,让恢复拖得更长。

02 这些表现要当心

  1. 持续性鼻塞:白天说话费力,晚上睡觉要张嘴呼吸。
    例如,28岁的陈女士因加班抵抗力下降,连续三天鼻腔堵得透不过气,夜里频繁醒来,早晨头发沉、眼圈发黑,这正是鼻塞变严重的常见情况。
  2. 浓稠鼻涕或带色鼻涕:发病一两天后,鼻涕变得黄绿、有时候带点腥味,还可能刺激咽喉导致异物感。
    35岁的王先生感冒后,鼻涕逐渐变厚,每次擤鼻后感觉鼻腔还是堵得慌,这时不要只用普通感冒对待。
  3. 咽部不适、偶尔咳嗽:经常觉得喉咙发干灼热,说话时刺激性干咳偶发。
  4. 头部闷胀和乏力感:有些人还会感到面部或前额微微胀痛,工作时焦虑难以集中精力。
提醒:如果上述症状出现两项以上,并持续超过三天,或者伴有发热、耳闷、嗓子疼明显,就不是单纯的季节性不适了,很可能是急性鼻炎发展期,建议尽早咨询医生,查明是否有并发鼻窦炎等问题。

03 哪些因素会增加风险?

为什么有的人一换季准感冒,有的人却几乎不“中招”?这里有不少门道。从科学角度看,急性鼻炎之所以容易找上门,和我们的免疫力状况、生活作息、环境刺激密切相关。

  • 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罪魁祸首是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冷空气让鼻腔血管收缩、局部防御力下降时,病毒趁虚而入。
  • 细菌感染:偶尔环境卫生差、抵抗力下降,细菌便乘机附着在鼻黏膜,引发炎症。
  • 过敏因素:部分人遇到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同样会有大量鼻涕流出、鼻粘膜充血红肿情况,诱发急性发作。
  • 环境刺激:经常身处烟尘、装修异味、空调房的人,鼻子本身的防御屏障较弱,一旦合并病毒“袭击”,更容易中招。
  • 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免疫系统发育不足或衰弱,更易感染患病。研究显示,每到春秋季,学龄儿童急性鼻炎发生率最高,占呼吸道感染病例的30%左右
  • 生活压力:经常加班熬夜、饮食作息不稳定,也会让身体防线“漏风”,抵抗外界病毒能力变差。
高风险群体 常见诱因 影响机制
幼童 / 老年人 免疫力低、公共场合频繁接触病原体 防御能力差,感染更易加重
办公室人群 空调、缺少通风、长时间低活动 鼻黏膜抵抗力下降
过敏体质者 外出遇花粉、灰尘 诱发鼻粘膜敏感反应

正因为感染源多样、易被外界诱发,所以急性鼻炎发作有时像“冷不丁来的小麻烦”,防不胜防。但如果了解自身的易感点,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健康。

04 科学检查与诊断方法

确认自己是不是普通感冒还是急性鼻炎,其实不难。医生常会先详细询问最近的症状变化和生活史,比如有没有突然降温、是不是去过公众场合、家里是否有人感冒等,然后进行鼻腔的检查。

  1. 鼻腔视诊:医生会用前灯或鼻镜观察鼻甲肿胀、黏膜色泽、分泌物的性状等。急性鼻炎时可看到鼻黏膜红肿,分泌物稠厚或有脓性。
  2. 体温、咽部检查:判断是否合并其他部位炎症,比如急性咽炎、扁桃体肿大等。
  3. 必要时鼻分泌物检查:部分持续高烧或难治性鼻塞患者,医生会采集分泌物化验,分辨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诊断要点:
简单来讲,多数急性鼻炎可以通过症状+鼻腔检查判别,无需复杂检测。有特殊并发症风险,如持续高热、耳闷、单侧鼻塞严重等,才需进一步化验。

如果你家里有慢性疾病或年老体弱,出现鼻部问题时更加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05 急性鼻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得了急性鼻炎很多人直觉想到“多喝水”,其实这样做确实有帮助,但想更快缓解不适,还需要科学对症处理,让鼻腔恢复通畅。下面整理一下常用的缓解和治疗方案:

治疗方式 适用情况 简明说明
休息与补水 所有患者 身体自修复,提高免疫力
抗组胺药 鼻痒、打喷嚏多 缓解过敏样症状
鼻用减充血剂 鼻塞较严重且影响睡眠 临时改善通气,短期用
止痛退热药 伴有头痛、发热时 减轻全身不适
抗生素 已确认细菌感染 必须经专业医生开具
物理护理 喷鼻盐水、热水蒸汽吸入 保持鼻腔湿润,利于排涕

说起来,有些朋友希望依靠中成药、泡脚、生姜水等办法,作为辅助方式未尝不可,但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医学治疗为主。

用药提醒:
所有市售感冒药、鼻炎喷剂不要长期滥用。尤其是鼻用减充血剂,最多连续使用一周,否则容易形成药物性鼻炎。

一些体质较弱的人,出现持续高热或分泌物混有血丝,一定要尽早医院就诊,避免拖延。

06 急性鼻炎的日常预防与保健

与其等鼻炎发作才头疼医头,不如提前养成一些小习惯,把风险挡在门外。下面推荐几个易操作的正面生活建议,简单有效:

生活习惯 具体建议 益处
勤洗手 日常用流水+肥皂,外出归来后必洗 降低呼吸道病原体残留
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蛋白质摄入 提高机体防护力
通风换气 每天定时开窗15分钟 减少病毒在空气中浓度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熬夜次数控制在每月一次以内 帮助身体抵御疲劳和外来侵袭
适度运动 快走、慢跑、打羽毛球皆可,每周3次 激活身体免疫反应
多喝温水 每天1500~2000ml为宜 帮助鼻腔分泌物稀释,促进代谢
合理使用口罩 人多密闭场所不要忘记佩戴 减少病菌、花粉接触
饮食推荐:
新鲜柑橘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鼻腔黏膜修复。牛奶、鸡蛋为身体补充蛋白,为免疫反应提供原料。蘑菇、胡萝卜含多种微量元素,日常菜谱中可适当加入,提升抵抗力。

建议有过鼻炎史的朋友在流感高发期接种流感疫苗,如果家中老人孩子抵抗力偏低,不妨每年带他们到正规医院咨询。

就医建议:
鼻塞、流涕症状持续超过7天未改善,或出现耳聋、持续发热、浓涕带血的情况,应当及时去有耳鼻喉专科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