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上腹剧痛?警惕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有时,刚吃完饭没多久,腹部突然像拧着一样疼得厉害,冷汗直冒,连平时能 “忍痛” 的人都坐不住。这种突如其来的上腹剧痛,不只是普通肠胃不舒服,很可能是身体在用最大的声音提醒你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悄悄找上门了。我们身边,40多岁女性朋友小王曾在节假日聚餐后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事后回想,这种突发剧烈的中上腹痛绝不是小事。其实,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就像个“不速之客”,防和治都得抓紧。
01|什么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简单讲,就是因为胆道里的结石或其它小杂质卡住了胰腺和胆道的“公共通道”,让这两个器官本来和谐的关系出现了问题。结果,胰腺自己分泌的消化液“堵”了回来,反过来腐蚀自己的组织,从而引发强烈炎症。医学上,这类因胆结石等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症被称作“胆源性”,占到所有急性胰腺炎的大约四成。
02|哪些症状提示可能中招?
症状 | 典型特点 | 生活化表现 |
---|---|---|
上腹剧痛 | 持续且无法缓解 | 饭后“突发利刃般的疼痛”,有时向后背放射 |
呕吐 | 频繁但难以缓解 | 反复恶心、吐完后仍未觉得轻松 |
发热 | 常伴中高热 | 触摸额头感觉明显烫手,有些人甚至感觉寒颤 |
⚠️ 值得关注: 一旦发作以上三联症(上腹持续性剧痛+顽固呕吐+发热),需警觉急性胰腺炎的可能,这远比一般肠胃炎“厉害”。有案例显示,家住杭州的42岁赵先生就是因为连续吐了几小时+发烧不退才被紧急送医,最后确诊。
📝 简单区分:早期仅为轻微饱胀、偶尔恶心时,不容易第一时间辨认。但若持续、严重并伴随高热,请务必尽早就医。
03|为什么胆结石会引发胰腺炎?
胆结石其实像交通路口的小石子,堵在了胰腺和胆道交汇的“关卡”上。这个位置叫“壶腹”,一旦被堵住,原本向肠道分泌的消化液流不出去,反倒积压回胰腺内部,把胰腺自己当成“食物”分解。
研究数据指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多集中在中老年人,女性稍多见,这和女性胆结石发病率稍高有关。诱发的常见因素包括高脂饮食、短时间暴饮暴食以及已有胆道疾病病史。
04|需要做哪些检查确诊?
- 血液检查: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升高(通常3倍以上),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指标。
- 腹部彩超: 检查胆道有无结石堵塞、胰腺肿大以及积液等早期表现。
- CT扫描: 明确胰腺炎的类型(如是否坏死)、并发症,并排除其他急腹症。
05|两种关键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主要场景 | 优点 | 局限 |
---|---|---|---|
内镜取石 | 72小时内早期发现结石 | 创伤小、恢复快 | 部分复杂结石难操作,需专业团队 |
手术清除 | 内镜或保守治疗失败,脏器损伤严重 | 彻底移除梗阻,防止反复发作 | 恢复时间久,对体质要求高 |
⏱️ 要留心: 研究显示,内镜下早期去除胆总管结石,能显著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并发症。病情较重或合并胰腺坏死、感染时,医生往往会推荐手术。最重要的是“及时”——越早解除梗阻,身体受损越少。
06|警惕这3种致命并发症
-
1. 器官衰竭
炎症波及心、肺、肾等脏器,尤其在大量胰酶溢入血液后,出现呼吸困难、血压骤降,需要重症医学支持。
📉 比例数据: 有医学资料显示,约二成患者易出现严重并发,抢救难度加大。 -
2. 感染性胰腺坏死
胰腺组织被自身消化液“腐蚀”后坏死,细菌容易侵入,形成脓肿。表现为高热、持续发冷甚至败血症。
-
3. 腹腔大出血
胰腺附近血管被强酸性胰消化液侵蚀,导致出血甚至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 别忽视: 这类并发多见于重型胰腺炎,所以发现剧烈症状时切不可拖延。
07|康复期饮食管理
时间阶段 | 饮食建议 | 代表性食物 | 营养关注点 |
---|---|---|---|
急性期(发作3~5天内) | 绝对禁食,仅补液和静脉营养 | / | 保证能量和水盐平衡 |
初步恢复(症状好转) | 逐步过渡到流质,温度适中 | 米汤、果汁、淡菜汤 | 每日蛋白量≥1g/kg |
巩固期 | 低脂、少渣、易消化 | 嫩豆腐、白粥、熟苹果 | 脂肪<30g/日,避免油腻 |
完全恢复 | 营养均衡、适量高蛋白 | 鸡蛋羹、瘦肉粥 | 蔬果充足,避免反复刺激 |
- 每次加餐需遵从的顺序:流质 → 半流质 → 软饭 → 正常饮食。
- 等医生评估炎症完全消退后再恢复普通膳食,切勿自行提前。
- 逐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蛋白质选择易消化来源以利肠道修复。
科学管理胆源性胰腺炎,最重要的一步永远是“早识别,及早处理”。生活中碰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上腹痛,哪怕症状看似只是肠胃不适,只要合并发热、反复呕吐,就应该优先考虑胰腺、胆道方面的急性疾病。如果身边长辈、同事或朋友曾经有胆结石病史,更要留意这些信号。
饮食均衡、避免暴饮暴食、规律运动、保持作息,是胰腺和胆道健康的基石。不舒服时及时求助专业团队才是真正的“保险”。任何时候,带着懂一点医学知识的心安和底气面对问题,都是健康路上最实用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