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反复发作?可能是慢性胃炎在作怪
有些人胃里总像藏着个小铃铛,吃点凉的或者喝点酒,就隐隐作响。其实,这种"胃不舒服"的感觉在很多人身上都出现过——尤其在工作压力大、应酬多或者饮食作息不规律的时候。你也许没太当回事,但如果这种不适反复来,真的要多留个心眼。
01 什么是“慢性胃炎”?
简单来说,慢性胃炎就是胃黏膜长期受到轻微伤害后,出现的持续性炎症反应。它不像急性胃炎那样突然暴发,更像小火慢炖,让胃黏膜逐渐变得脆弱。按病理分,常见的有浅表性胃炎(主要是黏膜表层轻度受损)、萎缩性胃炎(黏膜腺体逐渐减少,出现“瘦身”)以及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胃炎和MALT淋巴瘤相关型等。多数慢性胃炎刚开始没什么“存在感”,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可能越来越大。
类型 | 主要特点 |
---|---|
浅表性胃炎 | 黏膜细胞轻微受损,偶有炎症细胞出现,进展慢,癌变风险较小 |
萎缩性胃炎 | 腺体减少,可能出现胃功能变弱,部分人有癌前变化风险 |
特殊类型 | 如自身免疫性或与MALT淋巴瘤相关,需专科处理 |
02 出现这些表现,别忽视胃的“报警”
- 1. 上腹隐痛:大多数人都没剧烈疼痛感,而是类似轻微的压痛,或者像胀胀的感觉。有位45岁的男士,最近发现每天上午快到中午时腹部有点发酸,这种情况一周要出现三四次,持续半小时左右,虽不影响工作,却让他有点犯嘀咕。
- 2. 餐后胀满感:吃了不多,却觉得肚子涨得不行,经常需要靠“不吃”来缓解。
- 3. 反酸、嗳气:胃里的酸水时常冒上来,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打嗝”。
- 4. 恶心或食欲减退:不是每天都有,但隔三差五胃口就变差,尤其饭后更明显。
- 5. 无症状时期也常见:有些人即使胃黏膜已有改变,自己却完全感觉不到。这就提醒,长期胃不适的人,别等症状加重才去查查肚子。
03 胃为什么会“生气”?——三大祸首
胃本来有一套“自我修复机制”,可一些外界和体内的刺激,容易干扰这套系统,慢慢把胃黏膜推向炎症甚至萎缩。比较常见的原因有:
- 幽门螺杆菌感染(约70%相关):这是一种几乎可以“悄悄定居”在胃里的细菌,靠分泌物刺激胃壁,使炎症持久不愈,进而增加溃疡和癌变风险。
- 药物刺激: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长期吃,很容易让胃黏膜“原本就脆的那层皮”变得更薄,直接受伤。
- 胆汁反流: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阀门不严,胆汁逆流进入胃腔,化学性伤害让胃黏膜频繁“受气”。
除此之外,年纪变大、遗传因素、精神压力大等也会影响胃黏膜健康,但前面三个才是公认的最大祸首。
04 科学检查:这些项目少不了
一旦上腹部不适反复或者症状有加重,不要怕麻烦,科学确诊才是关键。胃镜依然是查找慢性胃炎最权威的“探测仪”,能直观看到胃黏膜颜色、质地变化等。此外,医生还有可能建议以下检查:
- 胃镜活检:取一小块黏膜组织化验,判断炎症是否合并不典型增生或癌前病变。
- 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无创,检测是否有这类细菌“常驻”胃内。
- 血清学检测:筛查抗体指标,辅助判断慢性炎症类型。
05 难缠的慢性胃炎,规范治疗有“三部曲”
治疗慢性胃炎,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般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用药。大致分为三步:
- 清除幽门螺杆菌:如果有细菌感染,医生会推荐四联疗法,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抑酸药+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周期一般10~14天。“抗幽”治疗能根本改善胃黏膜环境,降低溃疡和癌变风险。
- 保护胃黏膜:用胃黏膜保护剂帮助受伤区域“打补丁”,减轻疼痛,促进自我修复。
- 缓解不适,控制症状:通过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抑制过强的胃酸分泌,让胃壁得到喘息的机会。
06 胃炎饮食:这些习惯最实用
日常生活里,良好的饮食和作息极大程度上帮助胃黏膜恢复。下面这份饮食红绿灯清单可以做个小参考,每次吃饭可以琢磨琢磨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更“绿灯”了👇
绿灯区(推荐) | 黄灯区(适量) | 红灯区(少吃) |
---|---|---|
|
|
|
- 一日三餐最好定时定量,有需要可以少量多餐,减少胃的压力
- 饭菜温度宜温不烫,避免冷热刺激
- 饭桌上的烟酒还是少上身,胃炎康复更快
- 口味要淡,咸菜和辣酱可以偶尔尝尝,但别天天吃
- 保持愉快心情,情绪紧张时,胃也会“跟着受罪”
- 运动适量,散步比剧烈跑步更适合胃炎期间
07 萎缩性胃炎:真的会癌变吗?
萎缩性胃炎的发展路径,大致可以比作“修路”:黏膜腺体一旦开始萎缩,后面可能出现“肠化生”(黏膜像肠道那样改变),接着可能出现“异型增生”(细胞功能紊乱),再往后才有癌变的风险。数据上,只有极少数患者会一步步走到最后那一关。
不过,早期发现、长期规范随访能大大降低危险。如果胃镜报告中提到“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医生一般建议2年一次胃镜复查。如果合并病变进展更快,则可适当缩短周期。
现代生活节奏快,忙碌中可能很难把胃的不适放在心上。其实,关注这些反复的小信号,对于胃健康来说,远比等到明显症状出现更重要。简单的饮食和生活调整,搭配适时就医,能让胃黏膜恢复活力,也让我们吃饭有滋有味。下次再遇到“胃不舒服”,别忍着,给自己多一点重视,就是最温柔的自我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