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3个危险信号别忽视,科学应对能救命
01|什么是脑梗死?血管堵了有多危险?
清晨在公园散步时,听到隔壁几位阿姨聊起亲戚突然说话含糊、嘴歪…类似的事情,其实生活中并不罕见。简单来讲,脑梗死其实就是脑部血管像“城市水管”那样突然被堵住了。脑部一旦供血受阻,局部脑细胞就如同缺水的庄稼,“干枯”且很难复原。
脑梗的威力不容小觑。严重时,患者可能几分钟就出现偏瘫、昏迷,甚至失去生命。一旦发作,健康和家庭都可能受到极大冲击。其实,脑梗死带来的损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语言、行动、性格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让患者和家属心情都变得格外沉重。
02|身体发出这3个信号,可能是脑梗来了
如果身边的人突然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快速识别才能争取到最佳救治时间。使用FAST口诀,每一步都关乎生命。
- Face(脸歪):比如有一位68岁阿姨,早上照镜子时发现自己嘴角歪斜,笑不起来,脸部肌肉一边动不了。这种现象多发生突然,容易被家人发现。
- Arm(手垂):有时候,患者可能突然一侧胳膊或腿使不上劲,像54岁的王先生,写字时手中的笔突然拿不稳,胳膊提不上来,这种无力持续不去。
- Speech(话不清):还有人会发现自己说话越来越含糊,身边人听不懂。比如某天饭桌上一名老人突然“说不明白话”,舌头像打结,这正是警号。
这些警示信号出现时,送医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不要等待症状缓解,因为脑细胞的存活取决于及时救治。
03|哪些情况最易引发脑梗死?
高危因素 | 发生原理 | 生活实例 |
---|---|---|
高血压 | 血压长期升高,血管壁承受高压力,容易出现血管受损甚至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 一位62岁的男性,每年体检血压都在150/95mmHg以上,平时头晕但没在意,最终突发脑梗。 |
动脉粥样硬化 | 血管内壁长期“垃圾”堆积,形成斑块,日积月累导致管腔变窄或堵塞。 | 55岁的张女士有高血脂,平时爱吃油炸食品,近年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后来出现脑部供血不足。 |
房颤(心房颤动) | 心脏乱跳,血液流速变慢,易在心腔内形成血栓,随血流进入脑部堵塞血管。 | 76岁的王老伯被查出心律不齐,偶尔感到心慌胸闷,没多久突发脑梗。 |
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房颤是最常见的三大导火索。其实这些慢性病早期征兆不明显,但长期积累风险很大,需要引起重视。
04|确诊脑梗要做哪些检查?疼不疼?
安全无痛:CT和MRI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整个过程就像做一次照片扫描,没有任何痛感。
检查方式 | 主要目的 | 疼痛感 |
---|---|---|
CT | 快速区分脑梗还是脑出血 | 无 |
MRI | 详细显示脑部结构和受损区域 | 无 |
说起来,脑梗死的确诊依赖影像学检查。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仅4.5小时,越早干预,存活和恢复的机会就越大。所以,一旦怀疑脑梗死,切忌拖延,直接拨打120送医院是最重要的。
05|脑梗后还能恢复吗?最新治疗方法梳理
- 静脉溶栓:在发病4.5小时内打针,目的是溶解堵住脑血管的“血栓”,为濒死的脑细胞赢得时间。
- 取栓手术:如果血栓较大,医生会用导管进入血管直接把血栓“夹”出来,适合部分重症患者。
- 康复训练:包括语言、动作和心理等针对性康复。康复团队会帮助患者恢复日常能力,比如重新练习行走、协调等。
⏰ 及时抢救就像在水面上救起溺水者,晚一分钟都可能出现不可逆的后果。多数脑梗后转好,需要医生、家人和自己的密切配合,坚持康复尤为关键。
06|做好这5件事,血管年轻10岁
- 控制血压:目标值建议低于140/90mmHg。定期监测,发现异常及早就医,有助于减缓血管老化。
- 🥦常吃新鲜蔬菜水果: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有助于保护血管弹性,建议每天至少500g。
- 🐟每周两次深海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改善血脂水平。
- 规律运动:如快步走、游泳,每周累计150分钟及以上。运动能让血管“活起来”,还帮助调节血糖、血脂。
- 停止吸烟:不管烟龄长短,只要戒烟,血管损伤风险都能明显降低,越早越好。
建议措施 | 主要好处 |
---|---|
控血压 | 降低脑血管负担 |
多吃新鲜蔬果 | 减少斑块堆积 |
每周鱼类 | 改善血脂结构 |
规律有氧运动 | 增强血管弹性 |
不吸烟 | 减缓血管受损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