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这些症状别忽视,科学应对很简单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很多人一到换季就会感到鼻子发痒、喉咙干痛,有时还会连打好几个喷嚏。其实,这些大多属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叫上感)。你可以把上呼吸道想象成家里的“门厅”,空气中的病毒或细菌进门后,最先遇到的就是这道防线。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上感就是普通感冒,其实两者有点像亲兄弟、不完全一样。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通常来得快、去得也快;上呼吸道感染范围广,包括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有些时候还会涉及细菌感染,症状也可能更明显一些。
上感虽常见,但反复不愈或症状严重时,还真不能掉以轻心。
02 出现哪些症状要当心?
常见症状 | 特点举例 |
---|---|
咽喉痛 | 早期时只是轻微发干、偶有异物感,进展后变得灼热、说话吞咽都疼 |
鼻塞流涕 | 轻时只是常打喷嚏,严重时一侧或两侧鼻孔堵得不透气,还会不停流清水鼻涕 |
咳嗽 | 初期为偶尔清嗓,持续发展后夜间也难以安睡,甚至伴有咳痰 |
低热或发烧 | 微热居多,如果体温持续超过3天38℃以上,提示感染加重 |
头痛或全身乏力 | 早期可能只是稍感疲乏,严重时影响到日常活动 |
⚠️ 危险信号,别忽略:
- 发烧超过3天不退
- 高热伴有呼吸困难、胸闷
- 出现意识混乱,尤其是年老人和儿童
有这些表现时,建议尽快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病例小故事:
有一位35岁的女性,在家带孩子时开始出现嗓子痛和流清鼻涕,第三天开始发高烧不退,同时咳嗽明显加重。后来查出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合并咽炎。这案例提醒大家,持续高热和明显咳嗽要及时就诊。
03 为什么会反复感染?
- 病毒、细菌传播:上感多通过空气飞沫、接触传播。有位流行病领域的专家(Wang et al., 2020)指出,密集场所、空气不流通时,病毒传染力特别强。
- 免疫力下降:长期熬夜、缺乏休息或精神压力大,身体的小卫士(免疫系统)疲于应付,更容易“迎来不速之客”。
- 年龄及基础病:老年人、儿童或慢性呼吸道病患者,更容易被感染,且病程更长。
数据参考:一项复旦大学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岁以下儿童每年平均上呼吸道感染达5-8次(Sun et al., 2017)。 - 气候影响:季节变换、气温骤降时,呼吸道防护功能变弱,病毒也更容易趁虚而入。
结论:反复感染常与个人体质、环境、病毒毒力强弱等因素综合有关。不过,识别这些诱因,对调整生活方式还是很有帮助的。
04 医生如何确诊?
说起来,上呼吸道感染的检查其实没有大家想得那么复杂——绝大部分都能在普通门诊完成。
主要方法如下:
- 咽拭子检测:医生用棉签取咽部分泌物,判断病毒或细菌类型,帮助确定治疗方向。
- 血常规检查:分析白细胞数量变化,在分辨病毒性(白细胞一般正常或偏低)和细菌性(白细胞升高)方面很有帮助。[1]
- CRP(C反应蛋白)、SAA检查:辅助判断炎症活动度,对发现细菌性感染很敏感。
- 呼吸道多联检测:如症状较重或流行性疾病季节,经常加做病毒抗原检测。
- 其他辅助检查:极个别情况下,需要胸部影像排除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病变。
别担心:这些检查大多数人都能耐受,对判断上感性质十分有帮助。尤其是小孩、老人或病情迁延不愈者,更需要科学检查,避免误诊。
05 有哪些有效治疗方法?
感染类型 | 首选治疗 | 补充说明 |
---|---|---|
病毒感染 | 对症处理:休息、多饮温水、合理退烧 喉咙痛可用喷剂或润喉片缓解 | ❌抗生素无效 多数一周内可自愈 |
细菌感染 | 必须根据病原检查结果合理用抗生素 通常需规范疗程,不能随意停药 | 用药请遵医嘱 滥用抗生素会引起耐药 |
- 症状轻的不必焦虑,可以居家休养,补足水分、保持空气流通,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 发热时不要一味追求体温“正常”,只要不超过38.5℃,适当物理降温其实更安全。
- 👍 注意:合理安排作息、饮食清淡、避免劳累,对身体恢复有益。
06 日常如何预防?
- 勤洗手:用肥皂搓洗手心、指缝30秒以上,外出归来或饭前后都要洗净。
- 戴口罩:在公交、地铁或医院等密集场所有效阻隔飞沫传播。
- 保持通风:每天至少早晚开窗通风20分钟,改善空气质量。
- 规律作息:足够睡眠、适量运动,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转。
-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新鲜蔬果 提供维生素C,增强抗病力 每日摄入2~3种新鲜时令蔬菜和水果 牛奶 补充蛋白质,帮助组织修复 每天建议一杯,早晨最好 杂粮粥 丰富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 早餐或晚餐替换主食享用
疫苗接种:每年秋冬季,高危人群(如老人、慢性病患者、6岁以下儿童)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能有效减少严重感染风险。
不过,健康成年人也可以自愿接种,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提前预约即可。
不过,健康成年人也可以自愿接种,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提前预约即可。
小贴士:儿童和老人要特别关注有没有口干、尿量减少等脱水信号,出现上述问题应尽快补液并就医。
最后小结
简单来说,上呼吸道感染虽不罕见,但也不是“拖一拖就没事”的小病。只要能够早识别症状,合理检查、科学治疗,再加上日常注重预防,大多数人都能有效降低反复发作的风险。遇到高热或者明显好转后又突然加重,别硬扛,及时就医才安心。
健康其实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希望这些看似简单的小建议,能真正帮到你和家人。遇到问题不慌张,主动应对更有益。
文献引用
- Sun, L., Wang, Y., & Li, G. (2017). Epidemiology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 Pediatrics, 19(6), 697-702.
- Wang, X., Li, L., & Li, Y. (2020).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ion of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public pla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96, 157-162.
- Eccles, R.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5(11), 718-725.
- Peltola, V., Waris, M., Osterback, R., et al. (2008). Clinical features of viral and bacterial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27(7), 6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