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这些信号别忽视,科学应对很简单
01 什么是呼吸道感染?为什么容易反复发作?
秋冬换季,很多人会出现咳嗽、嗓子痛,有的人一感冒就久久难好。门诊里,总能遇到病人问:“怎么我这一年感冒好几次?”
其实,呼吸道感染就像家中的进出通道,任何时候外界的病原体——比如病毒、细菌,甚至真菌——都可能通过空气、飞沫进入我们的身体。它可以发生在“上呼吸道”(如鼻子、咽喉)或者“下呼吸道”(如支气管、肺部)。
两者区别其实很明显:
上呼吸道感染常见为咽峡炎、感冒,通常症状较轻。
下呼吸道感染则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症状会更重一些,比如持续咳嗽、气促。
反复感染的原因很多:病毒和细菌种类多、变异快,免疫力不足时更容易中招。季节变化、人员密集、空气污染也是推手。有个45岁的办公室职员,最近三个月里就因咳嗽跑了两次呼吸科,每次都是感冒未愈又碰上新病毒。这说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时,再遇到新病原体就容易反复生病。
02 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7个危险信号 🛑
大部分呼吸道感染其实可以自行缓解,不过有些变化不得不警惕:
危险信号 | 具体表现 | 何时需要就医 |
---|---|---|
1. 持续高热 | 体温39℃以上3天不退 | 建议48-72小时无改善即就诊 |
2. 呼吸急促 | 休息时呼吸费力、心跳加快 | 短时间明显加重要立即就医 |
3. 咳嗽不止 | 咳嗽持续超过2周,夜间明显影响睡眠 | 建议1周未改善时咨询医生 |
4. 咳痰色变 | 痰液由清变黄绿色,或带血丝 | 痰有血应尽快去医院 |
5. 严重胸痛 | 深呼吸或咳嗽时胸口刺痛 | 复杂胸痛及时排查肺炎或其他疾病 |
6. 精神萎靡 | 尤其老年人出现反应迟钝或嗜睡 | 非典型症状需家人引起重视 |
7. 面色苍白或紫绀 | 嘴唇、指甲发紫 | 提示氧气不足,急需医疗处理 |
TIP: 如果遇到以上任何情况,特别是持续高热、呼吸急促,不要再观望,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呼吸科就诊。
03 为什么你会中招?3大致病因素解析
- 免疫力低下
身体抵抗力下降,病原体就像趁虚而入。比如65岁的糖尿病女性,有支气管炎病史,最近住院治疗发现感染肺炎。这个例子说明慢性病患者,身体防线变弱,更容易被细菌或病毒“突破”。 - 病原体变异和传播力强
新冠、流感病毒往往变异快、适应性强。有些流行季节,社区里呼吸道感染病例会突然增多。有统计显示,2022年冬季,国内多地流感阳性率在一度超过25%(参考:Li et al., 2023),传播广泛是主要原因。 - 环境和气候刺激
空气中的雾霾、温度变化,都会刺激呼吸道粘膜。有一位小学老师,每逢秋冬晨练后咽疼、咳嗽加重,这其实和吸入冷空气、干燥空气导致呼吸道防御力降低有关(Bauer et al., 2021)。
04 检查怎么做?呼吸科常用诊断方法 🔬
很多人一听说要做检查就有些发怵,其实绝大多数呼吸道感染的检测都很常规。医生会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式,不同人群可能侧重不同的检查,具体如下表:
检查项目 | 适用场合 | 简单说明 |
---|---|---|
血常规 | 判断炎症倾向、分辨细菌还是病毒 | 大多只需抽血,15分钟出结果 |
胸部X光片 | 可疑肺炎或下呼吸道感染 | 查看有无肺部炎症、积液 |
咽拭子核酸/抗原检测 | 怀疑流感、新冠等病毒感染 | 咽后壁轻轻刮取,几小时出结论 |
痰培养 | 长期咳痰、效果不佳时 | 分析痰中细菌,帮助选药 |
05 治疗新选择:抗病毒与对症支持并重 💊
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并不是所有情况都用抗生素。
最常见是病毒感染,比如流感、普通感冒——其实主要靠身体自己的免疫力恢复。一般医生会建议多喝水、注意休息,同时根据症状用一些退烧、止咳、化痰的药物。
- 抗病毒药物:明确是流感、早期服用奥司他韦,有助减少病程(CDC, 2023)。
- 抗生素:仅适用于细菌性感染,比如链球菌性咽炎、肺炎球菌肺炎。非细菌感染时不推荐使用,以免耐药。
- 雾化吸入:咽喉肿痛明显、咳嗽剧烈时,雾化疗法可以帮助缓解气道炎症。
有位30岁的女性近期咳嗽不止,自行反复用抗生素不见效。后来门诊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在调整用药、增加雾化治疗后两天内症状大大缓解。这告诉我们,合理用药才能更快速康复,不要迷信抗生素。
06 预防胜于治疗:呼吸科医生的5个防护建议 🌱
-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对老人、慢阻肺人群保护作用最大。
推荐: 每年秋季接种流感疫苗,65岁以上或慢性病患者额外接种肺炎球菌疫苗(Smith et al., 2021)。 - 勤洗手
手部卫生可明显降低交叉感染。用流动水和香皂清洗20秒很有帮助。 - 保持环境通风
室内经常开窗,尤其是家庭聚会、多人居住环境。 - 合理饮食与作息
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每天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柑橘、猕猴桃、鸡蛋),对提升身体抵抗力有好处。 - 季节性防护
天气变化大时多关注预报,外出戴口罩,避免高峰时段扎堆。
📋 行动要点提醒
- 高热超过3天、呼吸费力或急促时要赶快就医
- 并非所有感冒都要抗生素,别自作主张“连吃几天”
- 平日防护做好,更容易减少反复感染困扰
- 家里有慢性病老人,饮食、疫苗、空气流通要多管齐下
主要参考文献
- Li, Q., et al. (2023). Influenza activity in China in winter-spring 2022: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24, 56-62.
- Bauer, C. M., et al. (2021). Impact of ambient air pollution and cold weather on respiratory infection risk: A cohort stud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129(7), 77012.
- Smith, J. K., et al. (2021). Pneumonia vaccination in adults: Recommendations and impact.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9(5), 450-462.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3). Influenza antiviral medications: Summary for clinicians. https://www.cdc.gov/flu/professionals/antivirals/summary-clinician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