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科学应对哮喘与高血压,守护健康!

  • 53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科学应对哮喘与高血压,守护健康!封面图
别让哮喘和高血压偷走你的健康!3分钟掌握科学应对法

01 什么是支气管哮喘和高血压?

说起哮喘和高血压,可能很多人只觉得是"呼吸喘不过来"和"头晕头疼"。其实,它们的本质并不一样。支气管哮喘可以想象成家里的水管被反复堵塞,气道长期有炎症,偶尔遇到刺激就会"收紧"起来。而高血压就像是给水管里不断加压,时间长了管壁会变厚变硬,不易察觉,但危险可能悄然积聚。

哮喘带来的不只是喘息不畅,还有夜间憋醒、胸闷,有些孩子甚至一到春天学校运动会就更容易累。而高血压,它的麻烦在于常常没有明显感觉,偶尔只是后脑勺有点胀,视线一晃一晃,等到症状明显时,有的人已经出现并发症了。

⚠️ 小提醒:哮喘远不止"喘不上气",高血压也常常没有"头晕头痛"那么简单。

02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要当心!

  • 哮喘的典型表现:晚上睡觉经常被咳嗽憋醒,有时出门跑步或者上楼梯后会觉得一口气喘不上来。这并不是简单的累,而是气道在无形中"变窄",气流通过变得费力。有位14岁的学生,运动会上连着喘了几次,晚上老是咳嗽,家人才发现原来是哮喘,没有及时就诊。
  • 高血压的隐蔽信号:不少中老年人一觉醒来觉得后脑勺发胀,眼前有点模糊,但过一会儿又恢复了。有些人直到体检血压180/100mmHg时才意识到问题。有一位53岁的男性,一直以为偶尔头晕是岁数大了,体检发现血压长期偏高,后悔没早留意。
🧐 记住:哮喘发作时的呼吸,就像吸管被捏住一样,高血压带来的头则多在清晨加重,偶尔还会出现视物模糊。

03 为什么你会得这些病?

影响因素 哮喘 高血压
遗传 家族中有过敏性疾病史者风险高。
研究显示,双亲如果患哮喘,子女得病概率高于一般人(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2023)。
父母有高血压,子女风险增加3倍(Defronzo et al., 2021)。
环境 尘螨、花粉和PM2.5刺激气道,反复炎症造成气道敏感与狭窄。 长期高盐饮食、二手烟、精神紧张都容易加重血管压力。
生活方式 肥胖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会让哮喘风险明显增加。 超重、缺乏运动、饮酒、压力大会影响血压控制。

有些人年纪不大,却因为环境里过敏原多,加上家族遗传,一下就中招了。高血压则往往随着年龄增长慢慢积累,高盐饮食和情绪紧张也有很大关系。可以看出,生活习惯在两种病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 相关数据来自 Defronzo, R.A., et al., Diabetes Care, 2021。

04 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

其实,绝大多数检查都比较温和。比如肺功能测试,大部分人一次就能完成,也不疼。24小时动态血压,佩戴个袖带就好,不会太影响工作生活。别因为害怕检查耽误了治疗时机。

💡 哮喘确诊靠肺功能,而不是抽血查过敏!

05 科学治疗能控制得很好!

治疗方法 适用病种 关键要点
吸入激素
(控制哮喘气道炎症,长期用效果最好)
哮喘 不会让孩子变胖,规范吸入可大大降低发作。
支气管扩张剂
(缓解急性哮喘症状)
哮喘 应根据医生指导按需使用,别随意加量。
降压药物
(各类药物要因人而异选用)
高血压 不会"伤肾",长期规范服用反而可保护心脑血管。

很多人担心激素"副作用大"、降压药"吃久了会伤肾"。现代药物安全性很高,只要遵医嘱,正规治疗反而能帮身体维持好状态。

遵循个体化治疗,80%的哮喘患者日常生活和常人一样。

06 日常这样做远离发作!

🌱 实用建议清单
  • 📒 哮喘日记法:每天记录发作次数、诱因和用药情况,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
  • 💨 家庭峰流速仪:每早记录一次肺功能,波动大于15%时警惕哮喘加重(推荐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2023)。
  • 👃 室内保持通风:经常开窗,减少空气中过敏源。
  • 🥗 多选蔬果:菠菜、胡萝卜富含钾和纤维,有助于血压平稳。每天一小碗凉拌菠菜,有益心血管(参考 Appel, L.J., et al., NEJM, 1997)。
  • 🏃 有氧锻炼:快走、慢跑或游泳每周3次以上,可以使血压平均下降5-8mmHg。适合多数成年人。
  • 🧘 呼吸训练:每天练习腹式呼吸5-10分钟,有助于平稳呼吸缓解压力。
📝 血压/呼吸波动大于平时或者症状明显时,应该及时就医。

引用参考文献

  • Appel, L.J., Moore, T.J., Obarzanek, E., et al. (1997). A clinical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dietary patterns on blood pressur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6(16), 1117-1124.
  • Defronzo, R.A., Ferrannini, E., Zimmet, P., et al. (2021). Diabetes Car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2023).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