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超标别慌!3分钟掌握高血压防治要点
你身边一定有人遇到过:体检时突然发现血压高,自己却一点没感觉。有人只是偶尔犯困、觉得头重,就被告知可能需要长期吃药。这种情况,其实不少见。对高血压,我们不用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就把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用最简单的方式说清楚。大到血压怎么分级,小到日常怎么吃、怎么查,实用重点一条不少。
01 血压多高才算高血压?
在健康社区义诊或者单位体检时,经常能听见这样的疑问:“我上一回血压145/92mmHg,是不是高血压?”
分级 | 诊室测量 | 家庭自测 |
---|---|---|
正常 | <120/80 | <120/80 |
一级高血压 | ≥140/90 | ≥135/85 |
二级高血压 | ≥160/100 | ≥155/95 |
三级高血压 | ≥180/110 | ≥175/105 |
简单来说,如果你在家自己测,血压高于135/85mmHg,或者在医院多次测量高于140/90mmHg,就要警惕了。别忘了,多次、不同时间测量,避免偶然波动干扰。
02 身体发出这些信号要当心
- 头痛、头晕: 有时只是短暂的发沉、大脑里“闷闷的”,很容易被忽略。但如果持续头痛、眼前发黑,尤其晨起最明显,别大意,可能是血压已经显著升高。
- 视力模糊: 很多人描述为“偶尔看东西不清”,但如果发生突然视力下降、看东西扭曲,要尽快检查。
- 心慌、胸闷: 有些人觉得胸口堵得慌,或者容易疲劳。当这种症状持续,特别是在活动后加重,需要引起重视。
- 无明显症状: 研究发现,约40%的高血压人群在初期没有什么特殊感觉。比如 有位52岁的教师,婚后查出血压超标,完全没有自觉不适,只是常年体检时偶然发现。
小技巧:定期测血压是及时发现高血压的最简单办法。
03 为什么血压会悄悄升高?
- 遗传倾向 👨👩👧👦: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比其他人要更早、概率更高出现高血压。
- 饮食结构 🍲:钠盐摄入过多(比如长期咸菜、腌肉),会增加血管阻力。进而影响肾脏排钠能力,身体难以及时“排走”多余的盐分,造成血压升高。
- 体重和腹型肥胖 🧍:脂肪分布在腹部多的中年群体,血管内壁更易受压,血压上升更明显。 有位59岁男性,体重86kg,腰围110cm。平时吃饭口味重,近5年血压逐渐升高,起初不以为意,但今年检查已经属于二级高血压。
- 心理压力 💼:焦虑、紧张状态可引发“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影响血管舒缩,血压短期内波动加大。
- 年龄作用:血管老化导致弹性下降,大约45岁后,血压逐年升高非常常见。
最新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长期缺乏运动、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也在持续增加。
提醒: 有上述基础风险因素的人,最好每月至少自测1次血压。
提醒: 有上述基础风险因素的人,最好每月至少自测1次血压。
04 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帮助观察一天当中血压的真实波动。研究显示,家庭自测配合动态监测,诊断准确率提升约30%(见 O'Brien et al., 2020)。
- 血生化检查: 检查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可发现继发性高血压或并发症风险。
- 心电图(ECG): 帮助发现是否已经有心脏功能受累的早期迹象,例如左心室肥厚等。
- 眼底检查: 检查视网膜小血管,评估高血压对眼部的影响。
测量要点:不同时段、连续三次血压数据更有参考价值。就诊时最好带上自己的血压记录本。
05 降压治疗有哪些选择?
- 利尿剂:适用于水肿、体重较大的患者,有助于排出多余钠、减轻心脏负担。
- 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适合中老年、少运动群体,可缓和血管收缩,起效较快。
- β受体阻滞剂:尤其年轻、有心率快、焦虑的人群。
- ACE抑制剂/ARB类:糖尿病、肾损伤患者常用,减少蛋白尿发生。
药物类型 | 推荐人群 |
---|---|
利尿剂 | 水肿(体重高)、心衰、高龄者 |
钙通道阻滞剂 | 中老年、低运动量 |
β受体阻滞剂 | 心动过速、易激动者 |
ACEI/ARB | 糖尿病、肾损伤患者 |
治疗要个体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需要和医生充分沟通。数据显示,规范治疗把血压控制到达标水平,中风风险可降低40%。
06 吃药出现副作用怎么办?
常见不适反应:
- 利尿剂容易带来口干、乏力,有时低钾。
- 有些人服用ACEI后会干咳,可考虑换用ARB。
- 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出现轻度水肿(手、脚肿胀)。
实际例子: 一位67岁女性在服降压药后频繁咳嗽,最后由医生调整为ARB类药物,很快缓解。
切忌自行增减药量。研究表明,按照医嘱调整方案,70%以上患者可以顺利达标,不良反应多数可控。
特别提示:如用药出现皮疹、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严重反应,需马上就医。
07 日常管理记住这5点
- 规律监测:建议家里配备电子血压计,固定时间(如起床后)记录。数据可以用APP、手账等方式追踪变化趋势。
- 适宜饮食: 新鲜蔬菜和杂粮(如燕麦、紫薯、菠菜等) 有利于维持血管弹性。可适量选择,每天吃够绿色蔬菜300克,有助于平稳血压。
- 有氧运动:快步走、游泳、骑行,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根据体力情况调整强度,量力而行。
- 减重有益: 体重下降5公斤,血压可同步下降10-20mmHg,已被多项研究证实(Whelton et al., 2018)。
- 保证睡眠心态平和: 规律作息、减少焦虑。睡得好,有助于血压稳定。
生活习惯改善能显著帮助早期高血压。长期坚持,每天小改变,远比一时突击更管用。
🔗 参考文献
- O'Brien, E., Parati, G., Stergiou, G., et al. (2020).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e 21st century. 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 22(4), 556–564. https://doi.org/10.1111/jch.13876
- Whelton, P. K., Carey, R. M., Aronow, W. S., et al. (2018). 2017 ACC/AHA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 Hypertension, 71(6), e13–e115. https://doi.org/10.1161/HYP.0000000000000065
- Williams, B., Mancia, G., Spiering, W., et al. (2018). 2018 ESC/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Hypertension, 36(10), 1953–2041. https://doi.org/10.1097/HJH.000000000000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