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梗阻性黄疸——你不可忽视的“黄”色警报!

  • 2025-05-08 17:41:1340次播放
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视频内容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种可能你不太熟悉,但非常值得关注的疾病——梗阻性黄疸。最近有一位76岁的老年患者,因为皮肤和眼睛发黄来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梗阻性黄疸。你可能想问,什么是梗阻性黄疸?它为什么会让人“变黄”?别急,接下来我会为大家详细解答。 梗阻性黄疸,简单来说,就是胆汁的排泄通道被堵住了。我们都知道,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它帮助消化脂肪,同时也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正常情况下,胆汁会通过胆管流入肠道。但如果胆管被堵塞,胆汁就无法顺利排出,反而会逆流回血液中,导致皮肤、眼睛甚至尿液变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黄疸”。 那么,胆管为什么会堵塞呢?常见的原因有胆结石、肿瘤或者胆管狭窄。比如胆结石,它可能卡在胆管里,阻碍胆汁的流动;而肿瘤则可能压迫胆管,导致胆汁无法通过。这位患者就是因为胆管被堵塞,出现了黄疸的症状。为了缓解病情,他接受了PTBD引流术,这是一种通过穿刺将胆汁引流到体外的方法,可以有效减轻黄疸。 梗阻性黄疸的危害不仅仅在于让人“变黄”。如果胆汁长期无法排出,可能会引发肝功能损伤,甚至导致感染。所以,一旦发现皮肤或眼睛发黄,尤其是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明确诊断,并根据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关键在于解除梗阻。如果是胆结石引起的,可以通过手术或内镜取石;如果是肿瘤导致的,可能需要手术、化疗或放疗。这位患者目前正在服用一种药物,它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帮助改善肝功能。但需要提醒的是,药物治疗只是辅助手段,根本的解决方法还是解除梗阻。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预防梗阻性黄疸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这样可以降低胆结石的风险。同时,定期体检也很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通过B超等检查早期发现胆管问题,防患于未然。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了皮肤发黄、眼睛发黄的症状,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就医。梗阻性黄疸虽然听起来可怕,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希望今天的科普能帮到大家,也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