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235个
文章

高血压的早期发现与预防:您不可忽视的健康警报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的早期<span style="color: #da4707">发现</span>与预防:您不可忽视的健康警报

高血压的早期发现与预防:您不可忽视的健康警报根据患者的检查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重要的健康指标:身高158厘米,体重56公斤,体温、心率和肺部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中,一个重要的异常指标是血压,具有高血压的诊断。正常成人的血压应在收缩压<120 mmHg和舒张压<80 mmHg的范围内,而患者的血压高于此正常范围,确诊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一个常见但不可忽视的健康问题。长期未经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脏病、中风和肾功能衰竭。因此,了解高血压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适当的治疗方案是每一位患者和潜在患者必须关注的重点。高血压的可能原因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病因既包括遗传因素也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使得一些人天生具有较高的血压基础,此外,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过多的盐摄入、肥胖、缺乏运动、吸烟和过度饮酒,都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高血压还与某些疾病有密切关系,比如糖尿病、肾脏疾病和某些内分泌紊乱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途径。例如,《自然》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血压的调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神经体液机制、肾脏调节和血管结构功能等多个方面(《Nature》2019)[1]。这篇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高血压的病理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高血压的危害长期的高血压会对人体的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心脏和血管系统。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心脏需要更用力才能将血液泵出,这会导致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此外,高血压会对动脉造成持久的压力,使其变得硬化和狭窄,这就是所谓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增加了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多项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影响全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伦敦皇家学会医学杂志》的一篇综述文章指出,高血压是导致全球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2018)[2]。因此,控制血压不仅能够改善个体健康,还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的治疗方案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既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包括药物治疗。首先,生活方式的改进是控制高血压的基本措施。例如,减少盐的摄入、戒烟限酒、增加体育锻炼、维持健康体重以及控制心理压力等,都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降低血压,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针对血压明显高于正常范围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降压药包括ACE抑制剂、钙通道拮抗剂、利尿剂等。例如,患者服用的氨氯地平和贝那普利片正是一种联合降压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压。这种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压。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对于高危人群,早期预防显得尤为关键。首先是定期监测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咨询医生。此外,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基础,一些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乳制品和绿叶蔬菜有助于血压的调节。戒烟限酒和保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也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最后,心理健康不容忽视。长期的精神紧张和焦虑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学会自我调节、减压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方法。总之,高血压虽然常见,但并不可怕。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及时的医学干预,绝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并且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呼吁大家正视高血压问题,关注健康,早期监测,及早预防,共同营造健康快乐的生活。 引用文献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 and Hypertension: Mechanisms and Treatment. Nature, 2019. Global Burden of Hypertension and Its Related Diseases.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2018.

李长舜副主任医师|上海市长宁区新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56岁患者竟发现多种病症!结肠息肉、糖尿病、高血压一齐来袭!

56岁患者竟<span style="color: #da4707">发现</span>多种病症!结肠息肉、糖尿病、<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一齐来袭!
02:40

56岁患者竟发现多种病症!结肠息肉、糖尿病、高血压一齐来袭!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案例。这位患者,56岁,来自四川省成都市,身高156厘米,体重63公斤,来消化内科就诊,他的临床诊断是结肠息肉。可能大家对此不是很了解,下面我们具体说说。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息肉是指肠道内壁上长出的突出物,虽然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仍有可能恶化成癌症。因此,定期检查和早期治疗非常关键。 这位患者在检查过程中还发现了多发性结肠息肉、多发性直肠息肉和多发性胃息肉。这说明在不同的消化道部位都有息肉存在。此时,消化内科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内镜检查,通过胃镜和肠镜手术,将息肉切除,以避免进一步恶化。 除了消化系统问题,这位患者还患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及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这三种病症同时存在,使得治疗变得复杂,必须综合考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糖尿病和高血压需要长期的药物控制,而慢性胃炎的急性发作则可能需要短期的治疗。 在住院期间,这位患者接受了无痛胃镜和肠镜检查,使用了一些药物如5%葡萄糖注射液和盐酸雷尼替丁注射液。胃镜和肠镜检查不仅帮助医生确认病变部位,还能进行必要的切片病理检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另外,患者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彩超检查,包括甲状腺彩超、乳腺彩超和经腹部超声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病症,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整、合理运动和药物治疗形成一个综合方案。特别是糖尿病和高血压,生活习惯的调整尤为重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够控制血糖和血压,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在这里,我还想提醒大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干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这位患者通过及时检查发现了多发性息肉,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相应的治疗,相信能够有效控制病情。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任何关于消化道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喻玉副主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高血压与脑梗死——沉默的杀手正在靠近!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span style="color: #da4707">高血压</span>与脑梗死——沉默的杀手正在靠近!早<span style="color: #da4707">发现</span>早治疗是关键!
04:12

今天咱们来聊聊高血压和脑梗死的那些事儿!您知道吗?血压长期控制不好,血管就像被不停吹气的气球,随时可能爆出小缺口。这位患者就是高血压引发了脑部小血管堵塞,CT显示大脑多个区域出现了“腔隙性脑梗死”,这就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注意啦!腔隙性脑梗虽然名字带“小”,危害可不小!患者突然出现的说话含糊、半边身体没力气,就是典型症状。千万别觉得休息会就好,每耽误1小时,就有1200万个脑细胞死亡!及时送医才能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检查报告里有个关键数据要提醒大家:血糖6.88mmol/L已经超标!高血糖会让血管像泡在糖水里,脆得跟玻璃似的。还有钠离子134.5mmol/L偏低,这可能跟长期用药或饮食不当有关。记住每天盐摄入别超过5克,定期监测电解质!治疗方面看到患者在吃两种“抗血小板黄金搭档”——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这就像给血管上了双重保险,防止血小板抱团形成新血栓。但要注意这类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牙龈出血、黑便都要及时告诉医生!营养支持也很讲究!处方里的肠内营养液专门设计了糖尿病配方,既能保证营养又控制血糖。还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就像给受损神经细胞送去了修复工具包。记住鼻饲喂养要慢慢来,床头抬高30度最安全!最后划重点!脑梗死后3个月是黄金恢复期,康复训练要像吃饭一样天天坚持。血压血糖记牢“135/80”和“7.0”这两个红线数字。天气变化时血管最脆弱,降温前记得加片药!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从今天开始跟医生做好搭档,咱们一起把血管守护好!

冯毅主任医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肺结节——发现它,别慌张!

肺结节——<span style="color: #da4707">发现</span>它,别慌张!
03:08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常见但又让人担心的健康问题——肺结节。很多人在体检时发现肺结节,第一反应就是害怕,是不是肺癌?其实,肺结节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它。 肺结节是指肺部出现的圆形或类圆形阴影。它可能是良性的,比如炎症、结核、钙化等,也可能是恶性的,比如早期肺癌。发现肺结节后,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来判断它的性质。 像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位患者,她的肺结节是纯磨玻璃结节,长径约7.2毫米,边界尚清,密度欠均匀,还伴有小血管穿行。这些特征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评估,但并不代表一定是恶性病变。 对于肺结节的处理,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随访,比如每3到6个月做一次胸部CT,观察结节的变化。如果结节没有明显增大或变化,可以继续观察;如果结节有增大或形态改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比如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当然,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戒烟可以大大降低患肺癌的风险。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接触有害气体等,也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肺部健康。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发现肺结节不必过于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建议,才是正确的应对方式。希望通过今天的科普,大家能对肺结节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从容地面对它。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有类似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解答。记得点赞、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肺结节的知识。我们下期再见!

彭鹏主治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