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6995个
视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的健康警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病</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span>患者的健康警钟!
03:2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的健康警钟!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很多老年朋友可能都会听说过的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这位来自上海的78岁老年患者,身高160厘米,体重75公斤,诊断出患有冠心病。什么是冠心病呢?简单来说,就是心脏的供血管道——冠状动脉变得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脏供血不足。 冠心病的最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听起来名字很复杂,其实,就是动脉壁上形成的一种厚厚的、硬硬的物质,这种物质堵在血管里,让血液流通不畅。我们常说的“心绞痛”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引起的。 那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得冠心病呢?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也会像我们的皮肤一样“老化”,变得不再有弹性,容易产生斑块。所以,冠心病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 大家可能要问,得了冠心病,有什么症状呢?最典型的就是胸痛。一般来说,胸口会有一种紧绷、压迫感,还可能伴随左肩、左臂的疼痛。有时候,这种疼痛可能会很短暂,但反复出现。严重的情况下,还会有呼吸困难、恶心、出汗等症状。 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冠心病呢?首先,饮食上要注意,尽量少吃油腻、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其次,适当锻炼,保持一定的体力活动有助于血液循环。还有,不要吸烟、少喝酒,这些都会对心血管造成负担。 如果已经被诊断为冠心病,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手段,例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来控制病情。有些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比如支架植入来疏通血管。 总的来说,冠心病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保持运动、不吸烟酗酒、定期体检,就能很大程度上预防和控制它。尤其是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高度重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解答。记得关注我们的频道,更多健康知识等着您。 祝大家身体健康,下次再见!,

顾静霞主治医师|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视频

老年人糖尿病与心脏病高发,你知道如何应对吗?!

<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span>人糖尿病与<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病</span>高发,你知道如何应对吗?!
04:40

大家好,我是你的医生薛闪闪。今天,咱们要聊一聊一个非常重要的健康话题,那就是老年人的糖尿病和心脏病。这两种病互相“串门”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它们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77岁老年患者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实用的健康指导。 首先这位患者,77岁,男性,体重80公斤,身高175厘米,他有2型糖尿病,并且存在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心脏问题。2型糖尿病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特别是那些有高血压、肥胖历史的人。糖尿病不仅仅是血糖高那么简单,它还会对心脏、血管、神经等多个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我们必须重视并积极管理。 很多人觉得血糖高了不痛不痒,不用特别在意,其实不然。长期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视力丧失、肾功能衰竭、神经病变等。而心脏是糖尿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高血糖会损坏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壁增厚变硬,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那么,这位老年患者需要怎样的治疗和管理呢?首先,他需要每天监测血糖和血压,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因为这些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血糖控制状况。为了管理好血糖,他服用了降糖药物,如复方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同时也需要注意控制饮食和保持适当的运动。 控制血压对糖尿病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这位患者的血压数值并未详细给出,但高血压和糖尿病往往是孪生兄弟,互相影响。因此,降压药物的应用和定期血压监测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药物有助于减缓血管硬化,降低心脏负担,从而减少冠心病的风险。 说到控制饮食,很多人会觉得很困难。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并不是无法做到。建议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减少,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如减少米饭、面食的量,多吃一些高纤维的蔬菜。大家可以去查一下糖尿病饮食金字塔图,对食物的选择会有更直观的指导。 最后,就是运动。适当的运动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控制都有积极的作用。老年人可以选择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太极拳,每周坚持150分钟左右。运动不仅能帮助控制体重,还有助于改善心情,增强体质。 总的来说,糖尿病和心脏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重视疾病管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希望大家通过这个案例,能够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注意事项,积极管理自己的健康。 谢谢大家的观看,如果你还有疑问或者需要更多的信息,欢迎留言或咨询。我会尽量帮助大家解答。祝大家日常健康平安!,

薛闪闪主治医师|上海市杨浦区控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详情箭头
文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人的隐形杀手,不可忽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脏病</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老年</span>人的隐形杀手,不可忽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人的隐形杀手,不可忽视!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的心脏健康变得愈发重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影响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原因、危害、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隐形杀手,保护我们的心脏健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原因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壁的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而导致动脉狭窄或阻塞,最终引发心肌缺血或梗死。一般来说,这种病症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吸烟、缺乏运动等,都会导致血脂异常,这些脂质成分(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附着在动脉壁上,逐渐形成动脉斑块。而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是加速斑块形成的关键因素。遗传因素方面,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提高。研究表明,高达80%的冠心病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而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1]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了不良生活习惯对心脏健康的威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害冠心病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心绞痛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往往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长期反复的心绞痛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害。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当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时,部分心肌因缺乏血液供应而发生坏死,严重时会导致心跳骤停。[^2] 此外,冠心病还可能导致心力衰竭,这是一种心脏无法有效泵血,导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的病症。文献表明,心肌梗死后存活的患者中,约有20%会在一年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3] 这充分说明了冠心病的危害性和病情反复的重要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针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以及降压药物。这些药物可以减轻动脉斑块的形成,降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欧美大型心脏病学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4] 此外,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介入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术,也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其中,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通过扩张狭窄的动脉,显著改善血流。研究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5] 毫无疑问,这些治疗手段为冠心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防措施预防冠心病需要从生活习惯入手。首先是饮食调整,建议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和鱼类。此外,戒烟限酒,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体力活动,如快走、游泳等。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及时控制这些慢性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健康也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环节,压力过大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总结起来,冠心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饮食、定期锻炼、戒烟限酒、监测血压和血糖以及保持心理健康。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预防冠心病,还能提高整体生活质量。冠心病的未来治疗展望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未来冠心病的治疗将更加精准和高效。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是未来研究的热点,这些新技术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冠心病的问题。此外,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也将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服务。对于冠心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来说,除了积极配合治疗,更应注重心理健康的调节。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家属则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艰难时期。引用文献 Smith, S. C., et al. "AHA/ACC guidelin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2006 update." Circulation 113.19 (2006): 2363-2372. Antman, E. M., et al. "2030 ACC/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Circulation 121(7) (2010): e82-e292. Chow, C. K., et al.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linical practice." BMC Med 8.1 (2010): 36. Sabatine, M. S., et al. "Ezetimib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ost-acute coronary syndrome patients." N. Engl J. Med. 372 (2015): 2388-2397. Grines, C. L.,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coronary stenting versus balloon angi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N. Engl J. Med. 341.4 (1999): 1949-1956.

包春辉主任医师|吉林市化工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