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29个
视频

为什么推荐肿瘤患者入院要营养

为什么推荐肿瘤患者入院要营养<span style="color: #da4707">筛</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查</span>?
01:57

愈瘤之站,健康谈 大家好,我是佳木斯市肿瘤医院 肿瘤内一科的孙红梅医生 肿瘤患者在刚入院的这段时间会有护士、医生、营养护士进行全方面的营养筛查。肿瘤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营养筛查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进行营养筛查的目的在于肿瘤患者的营养状态会影响肿瘤治疗的愈后。 有研究选取了大样本量的晚期肿瘤患者来验证体重丢失量和低体重指数与肿瘤患者治疗的愈后关系,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体重丢失得越大,BMI的指数越低,患者的生存期越短的这样一个结论。从这样一个研究当中我们不难看出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愈后是有很大关系的。 其次,医生对肿瘤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可以帮助患者制定营养计划,一般要经过初步的筛查和综合的评估。 初步筛查是由护士在入院前24小时之内完成营养筛查。为了发现患者存在或者是潜在的风险,综合评估在入院后48小时内请营养护士、营养师、或者是专科医生完成营养不良的评估,来了解患者的营养不良的原因和程度,即为患者制定营养计划。 最后,筛查营养风险也是为了预估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一般来说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呢更高,同时也意味着接受营养治疗的效果会更好。总体来说,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筛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孙红梅主任医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肿瘤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胃占位性病变:早期与预防的重要性

胃占位性病变:早期<span style="color: #da4707">筛</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查</span>与预防的重要性

根据患者的病历记录,诊断为胃占位性病变,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本次诊断结果提示需要注意的指标包括胃粘膜下隆起型病变和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些指标均显示出患者存在消化系统的异常,需要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粘膜存在隆起型病变,同时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通常,胃的正常黏膜应平滑,无明显隆起病变,胃镜下应该能清晰看到胃内壁的结构和组织。如果出现异常隆起或慢性炎症,应引起重视。胃占位性病变的可能风险胃占位性病变可能与多种潜在疾病相关,包括良性及恶性疾病。良性胃占位性病变常常包括胃息肉、胃间质瘤等,而恶性疾病则包括胃癌。在这种情况下,慢性萎缩性胃炎更是胃癌的重要风险因素。如果不及时治疗,这些病变有可能进展为恶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群体。其特点是胃黏膜的常年炎症和萎缩,从而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受损。慢性萎缩性胃炎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可能会进展为胃癌。一些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大约有10%的发展为癌前病变,进一步进展为胃癌的风险相对较高。胃占位性病变的治疗方案对于胃占位性病变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病变性质。若为良性胃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切除术进行治疗。胃间质瘤则多选择手术切除,必要时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而对于胃癌患者,则可能需要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则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以减轻症状,保护胃黏膜。同时,需要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便是胃炎和溃疡病变治疗的关键步骤之一。为了取得最佳疗效,患者还需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避免喝酒、吸烟以及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胃病的预防措施对于胃占位性病变等风险较高的疾病,一定要重视身体的定期检查。特别是有消化道症状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是有效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重大疾病的重要策略。日常生活中,为预防胃病,饮食要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饮用过多的咖啡、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生活中保持乐观心态,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此外,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尽早治疗,以降低胃癌风险。总的来说,面对胃占位性病变的高风险,患者要积极面对病情,及时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同时,重视免疫力的提升和饮食习惯的调整,做到治病防病两手抓,争取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希望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关注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引用文献Li X, Zhang XF, He YL.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the risk of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2017;153(4):877-886. doi:10.1053/j.gastro.2017.05.010.Hanahan D, Weinberg RA.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Cell. 2011 Mar 4;144(5):646-74. doi: 10.1016/j.cell.2011.02.013.Kaplan EL, Meier P. Nonparametric estimation from incomplete observations. J Am Stat Assoc. 1958;53(282):457-481.Peek RM Jr, Blaser MJ.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denocarcinomas. Nat Rev Cancer. 2002 Jan;2(1):28-37.

周晓刚副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直肠癌的全面剖析及科学管理

<span style="color: #da4707">结</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直肠癌</span>的全面剖析及科学管理

概述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结直肠癌的类型、诊断流程、分期标准、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处理及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疾病管理观念。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生原因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环境暴露和生活方式等。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本文将以直观易懂的方式,详细介绍结直肠癌的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提升对病情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如何分类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的分类主要基于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等几个角度。临床上,结直肠癌按其起源部位和组织学特征进行分类,这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至关重要。根据起源部位,结直肠癌可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结肠癌包括盲肠癌、升结肠癌、横结肠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而直肠癌则主要发生在直肠部位。这一区分对于选择手术方式特别重要。根据病理特征,结直肠癌又可以分为腺癌、黏液腺癌、戒烟细胞癌等。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比超过90%,其发病与肠道黏膜的腺体细胞恶性变有关。黏液腺癌则因其分泌大量黏液而得名,而戒烟细胞癌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预后较差。此外,结直肠癌的分级也非常关键。根据国际公认的TNM分期标准,癌症根据肿瘤的大小及扩展范围(T)、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分期,其中I期为早期,IV期为晚期。这一分级系统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诊断结直肠癌? 诊断结直肠癌通常依靠一系列临床检查和辅助检查。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因此,定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至关重要。临床诊断首先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进行初步评估。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家族史和生活习惯,并进行腹部触诊等体检。这些措施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影像学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重要手段。结肠镜检查不仅可以直接观察肠道内壁,还能进行活组织检查(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也常用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如CEA)等,可以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需结合其他诊断方法一起使用。最终诊断需依赖病理学检查结果。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取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类型、分级和侵袭行为,这对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结直肠癌的分期评估 分期是结直肠癌治疗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标准的TNM分期系统使得不同患者的病情能够被精确评估,从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TNM分期系统中,T代表肿瘤原发部位的大小与侵袭深度,N代表区域淋巴结受累的范围与数量,M则表示远处转移的情况。具体来说,T1表示肿瘤局限于黏膜下层,T2表示肿瘤侵及肌层,T3肿瘤已经侵犯到周围脂肪组织,而T4则意味着肿瘤已经突破肠壁,甚至侵入其他器官。N0表示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N1表示有1-3个淋巴结受累,N2表示受累淋巴结数超过4个。M0表示无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相对应地,将TNM分期系统分解为I到IV期,其中I期表示早期局限性病变,II期表示局部较为严重但尚没有淋巴结转移,III期表示已有区域淋巴结转移,IV期表示已有远处器官转移。临床实践中,不同分期的结直肠癌治疗策略和预后都存在显著差异。I期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彻底切除,预后较好;II期则可能需要术后辅助化疗以防复发;III期及以上的患者通常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等多种手段。结直肠癌治疗方式详解 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手术是根治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对早期病变。根据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手术方式包括局部切除、部分结肠切除和全结肠切除等。对于III期及以上的患者,术前或术后常常需要配合放疗和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放射治疗主要用于直肠癌和晚期结肠癌患者,通过局部放射线杀灭癌细胞,缩小肿瘤体积。一般来说,放射治疗与手术或化疗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化疗是治疗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通过使用细胞毒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有助于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相关处理治疗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手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出血和术后肠功能紊乱。为了减少并发症,手术后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放疗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皮肤反应、肠炎和膀胱炎等。患者在放疗期间应注意皮肤的护理,并避免刺激性饮食。化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和脱发等。针对这些反应,除了对症治疗,患者还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增强免疫力。总结要点:回顾疾病管理的关键环节,强调科学管理和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和个体化治疗方案选定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应加强对疾病的了解并与医务人员保持良好沟通,遵循医嘱进行治疗。通过科学管理和自我护理,患者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战胜疾病。总之,结直肠癌的科学管理需要医疗团队与患者共同努力,通过规范的诊断、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及积极的支持治疗,患者将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过上积极健康的生活。

李佶松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