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891个
视频

糖尿病居然还会影响肾脏糖尿病性肾病知多少?

<span style="color: #da4707">糖尿病</span>居然还会<span style="color: #da4707">影响</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肾脏</span>!<span style="color: #da4707">糖尿病</span>性肾病知多少?
01:47

大家好,我是您的内科医生。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常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糖尿病性肾病。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了解它,非常重要。糖尿病性肾病,顾名思义,就是糖尿病引发的肾脏问题。您可能不知道,高血糖不仅会对心脏、眼睛和神经造成损害,还会对我们的肾脏产生重大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常在高血糖的情况下受损,逐渐发展成肾病。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呢?当我们的血糖长期偏高,会破坏肾脏过滤系统的细小血管。这样,肾脏的过滤功能逐渐变差,导致蛋白质漏出肾脏。这种现象被称为“蛋白尿”,是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征兆。随着病情进展,肾脏功能会进一步下降,最终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那么,患者应该注意什么呢?首先,按时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这一点非常关键。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是靠药物,还包括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调整。只有全面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生。谈到治疗,大家可能会想到注射胰岛素。没错,糖尿病性肾病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比如,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都是常见的治疗选择。甘精胰岛素是一种长效胰岛素,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只需每天注射一次。而人胰岛素则是短效的,通常需要在饭前注射,以控制餐后血糖。当然,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包括尿蛋白检测和血清肌酐水平监测。如果发现问题,能够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这样可以大大减缓肾病的进展。一些生活细节也要特别注意。比如,少吃高盐食品,因为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同时,要戒烟限酒,保持合理体重,适量运动。这些都有助于减轻肾脏的压力,保护肾脏健康。总结一下,糖尿病性肾病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有糖尿病,一定要特别留心肾脏健康。通过科学管理血糖、定期体检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更好地保护您的肾脏,提升生活质量。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记得订阅我们的频道,获取更多健康资讯。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李晶主任医师|吉林市化工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了解右侧基底节区出血生活的影响

了解右侧基底节区出血<span style="color: #da4707">对</span>生活的<span style="color: #da4707">影响</span>
02:22

脑出血不可忽视!了解右侧基底节区出血对生活的影响大家好,我是周医生,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脑出血的问题。最近我们接诊了一位患者,他的情况比较典型,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对这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 首先,这位患者是42岁的男性,来自四川泸州,他因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来到我们的神经外科。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其实并不少见,但很多人对它的认知不足,导致病情被忽视或者延误治疗。 通过头部CT平扫,我们发现他的右侧基底节区有多发结节、团片状高密度影,最大的一块大概有5.26厘米乘以2.6厘米,CT值约为66HU。周围还能看到有片状低密度影,这说明局部已经因为出血而肿胀。更严重的是,他的右侧脑室已经受到压迫,中线结构有轻微左移。这就是为什么在他的病情中,我们必须尽早采取措施。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脑出血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压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长时间的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脆弱,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容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此外,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部肿瘤、外伤等也可能导致脑出血。 右侧基底节区出血会带来很多症状,比如突然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昏迷。患者可能会出现面部和肢体的单侧瘫痪,影响说话和理解能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医生会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首先是控制出血和降低脑内压力,比如使用药物减少脑水肿,或者通过手术清除血肿。这位患者,我们给他安排了多种药物治疗,包括氨基己酸、甘露醇、呋塞米等,这些都能帮助减轻脑部压力,稳定病情。 此外,这位患者还进行了常规的心电图检查,目的是评估心脏功能。因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可能是引起脑出血的重要原因,了解心脏情况有助于全面掌握病情。 脑出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病症,但只要我们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大多数患者是可以康复的。所以我希望大家如果出现类似症状,务必要立即就医,不要拖延。预防脑出血,控制血压是关键,定期体检、健康饮食、适当运动都非常重要。

唐静住院医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