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2个
药品

生长激素

处方药
西药
生长<span style="color: #da4707">激素</span>

简介: 1.各种原因引起的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包括垂体病变及下丘脑病变所致者。
 2.儿童其他原因引起的矮小症,如特纳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等。
 3.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特发性矮小等一些国家也已批准使用。
 4.烧伤、儿童慢性肾衰等。, 药物性状:白色冻干粉末。, 药物适应症: 1.各种原因引起的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包括垂体病变及下丘脑病变所致者。
 2.儿童其他原因引起的矮小症,如特纳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等。
 3.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儿童特发性矮小等一些国家也已批准使用。
 4.烧伤、儿童慢性肾衰等。, 药物不良反应:
1.鼻炎、发热、头痛、喉炎、咳嗽、中耳炎、支气管炎或其他感染等较多见。
2.少数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以血T4水平降低。
3.少数病人可有注射部位疼痛、肿胀。
4.偶有用药病人出现暂时性轻至中度水肿。
5.髋、膝关节疼痛,惊厥等,均极为罕见。
6.过敏反应。, 如您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不适严重或没有消除,请您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1.矮小儿童用药前应除外鞍区占位病变。成人使用本品前应排除肿瘤可能性,有报告认为结肠癌发生率增高。
2.糖尿病患者及有糖尿病倾向者慎用。本品可能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影响促生长的作用。
3.建议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用药前,需告知您的医师或药师,您的过敏史、手术史、病史、正在使用的药品及采取的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准备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等相关信息。, 此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查看药品说明书。, 其他注意事项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症:
1.对本品过敏者。
2.患肿瘤或两年内有恶性肿瘤史者禁用。,

详情箭头
药品

结合雌激素

其他
结合雌<span style="color: #da4707">激素</span>

简介: 1.主要用于治疗自然绝经或手术绝经而产生的雌激素缺乏症状,特别是中、重度的血管舒缩症状(如面部潮红)。
2.用于治疗外阴和阴道萎缩。
3.用于因卵巢功能减退、去势或原发性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低下症。
4.用于与雌激素缺乏相关的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最好与钙剂同用。
5.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6.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和晚期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只能减轻症状)。, 药物适应症: 1.主要用于治疗自然绝经或手术绝经而产生的雌激素缺乏症状,特别是中、重度的血管舒缩症状(如面部潮红)。
2.用于治疗外阴和阴道萎缩。
3.用于因卵巢功能减退、去势或原发性卵巢功能衰退所致的雌激素低下症。
4.用于与雌激素缺乏相关的骨质疏松的预防与治疗,最好与钙剂同用。
5.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6.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和晚期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只能减轻症状)。, 药物不良反应:
1.可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单独使用本药将增加发生子宫内膜腺癌的危险。
2.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癌发生的危险,尤其是使用超过10年者。
3.服用雌激素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月经改变、闭经、突破出血、点滴出血、原有的子宫肌瘤增大、乳房增大及疼痛、皮肤黄褐斑或黑斑、脱发、皮疹、体液潴留、眼角膜屈度变陡、体重增加或减轻、水肿等。本药也可能增加发生胆囊疾病的危险。此外,已有证据表明雌激素可以改变某些凝血因子而促进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4.可使血中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如您在使用药品过程中有任何不适,请及时咨询医师或药师;如不适严重或没有消除,请您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1.肝、肾、心功能异常,冠状动脉疾患、高血压、脑血管疾患、糖尿病、高血钙、甲状腺、胆囊疾患、哮喘、癫痫、精神抑郁、偏头痛、良性乳腺疾病、子宫肌瘤者慎用。
2.妊娠期间使用雌激素可能导致胎儿畸形,孕妇禁用。
3.本药可少量随乳汁分泌,同时能减少乳汁分泌,并可能降低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故哺乳妇女禁用。
4.用药开始治疗前应作全面体检,包括乳腺检查、血压、盆腔检查及宫颈细胞学检查,以后至少每年1次。此外用药妇女应定期检查乳腺、子宫内膜厚度。, 用药前,需告知您的医师或药师,您的过敏史、手术史、病史、正在使用的药品及采取的治疗;是否处于妊娠期、是否准备怀孕或处于哺乳期等相关信息。, 此药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或查看药品说明书。, 其他注意事项请您咨询医师或药师。, 禁忌症:
1.对本药的任何成分过敏。
2.已知或怀疑患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3.已知或怀疑患有乳腺癌。
4.原因不明的阴道不规则出血。
5.急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血栓栓塞性疾病及有与使用雌激素相关的血栓性疾病史。
6.有胆汁淤积性黄疸史。
7.已知或怀疑妊娠。
8.哺乳妇女。,

详情箭头
文章

双乳结节与激素替代治疗详解

双乳结节与<span style="color: #da4707">激素</span>替代治疗详解

体检报告显示,患者双乳均发现结节。具体检测结果为:右乳12点钟距乳头约5.0cm处探及大小约5x3mm低回声结节,并伴有粗大强回声灶;左乳6点钟距乳头约1.0cm处探及大小约15x4mm减低回声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总体结论为双侧乳腺隆乳术后,右乳低回声结节伴粗大钙化,为BI-RADS 3类。双乳结节是女性常见的乳腺问题之一,尤其是在经过隆乳术后,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患者在2009年进行过双乳隆胸术,并在2007年进行了双乳包块手术。结节的形成可能与这些术后反应有关。本文将就双乳结节的形成原因、可能患病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双乳结节的形成原因及相关疾病双乳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可以是良性病变,也可能是不良预兆。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可能的原因。结节形成的一个常见原因是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导致的乳腺组织增厚,是女性的常见问题之一。另一种可能是乳腺纤维瘤,这是一种良性的乳腺肿瘤,通常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此外,乳腺结节的形成还有可能是由于乳腺囊肿,这是一种充满液体的小囊,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出现增大或缩小的变化。根据相关研究,乳腺增生以及纤维瘤往往不会发展为恶性肿瘤,但其存在仍会对乳腺健康产生一定影响。结节的钙化表现更需注意,虽然少数情况下是良性,但也可能预示着早期乳腺癌。因此,临床上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乳腺钼靶、MRI等以确认诊断。[1] 乳腺结节的形态、边界及内部结构在影像学上非常关键,尤其是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的结节更需警惕。[2]常见的治疗方案双乳结节的治疗方法依其性质而定。对于良性结节,通常采取定期随访、观察的方法。在检测到结节后,每隔3-6个月应进行乳腺超声以监测结节的变化。对于怀疑恶性变的结节,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针吸活检或手术切除进行病理分析。近年来,激素替代疗法(HRT)在乳腺结节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HRT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帮助患者缓解乳腺增生带来的不适症状。也有研究表明,HRT对乳腺纤维腺瘤、囊肿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应用需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长期用药引发其他健康问题。[3]双乳结节的预防措施预防乳腺结节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锻炼、均衡饮食以及保持适当体重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尤其是在家族中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更需注意。乳腺结节的形成与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密切相关,因此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应注重身体变化,及时进行体检。哺乳期、围绝经期等时间段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是乳腺结节的高发期,需特别关注。综上所述,及早发现和诊断乳腺结节对防止乳腺癌变非常重要。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及时就医是预防乳腺疾病的关键。对于发现的结节,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避免不良后果。引用文献Smith RA, Duffy SW, Gabe R, Tabar L, Yen AM, Chen TH. The randomized trials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what have we learned? Radi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04 Nov;42(6):793-806.Gøtzsche PC, Hartling OJ, Nielsen M, Brodersen J, Jørgensen KJ. Breast screening: the facts—or maybe not. BMJ. 2009;338:b86.Ewertz M, Jensen AB. Late effects of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nd potentials for rehabilitation. Acta Oncologica. 2011 Feb 1;50(2):187-93.

庹有林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全方位指南

生长<span style="color: #da4707">激素</span>腺瘤及肢端肥大症:全方位指南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的类型、诊断流程、分期标准、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处理及患者生活习惯调整,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疾病管理观念。生长激素腺瘤(GH腺瘤)是一种常见于垂体前叶的良性肿瘤,这种肿瘤会过量分泌生长激素(GH),进而导致肢端肥大症(acromegaly)。肢端肥大症表现为手脚变大、脸部特征变粗、内脏器官增大等,这些改变不仅影响患者外貌,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呼吸系统疾病。通过深入了解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的分类、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患者和医护人员能够更有效地管理这一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生长激素腺瘤如何分类?生长激素腺瘤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这些标准包括病因、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基于病因的分类主要考虑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对疾病发展的影响。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家族史,提示可能存在基因突变,而环境因素则包括放射线暴露等。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看,生长激素腺瘤可分为分泌型和不分泌型。分泌型腺瘤会大量分泌生长激素,引起血中GH及IGF-1水平升高,进而导致肢端肥大症。不分泌型腺瘤则不会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但其生长仍可能引起脑部压迫症状。临床表现是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及体征,生长激素腺瘤可以进一步细分。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头痛和视力问题,而另一些患者则可能主要表现为手脚增大及面貌改变。总的来说,肢端肥大症的临床表现多样,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症状进行分类。此外,生长激素腺瘤还可以根据大小和侵犯周围结构进行分类。微腺瘤直径小于1厘米,而巨腺瘤则直径大于1厘米。巨腺瘤常常对邻近组织(如视神经)产生压迫,导致更为严重的症状。如何诊断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诊断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需要多方面的详细检查。首先,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及症状初步判断。例如,患者可能报告手脚变大、头痛、视力减退等,这些均为本疾病的典型症状。体格检查也是诊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生会检查患者手脚的尺寸变化、面部特征是否异常、皮肤是否变厚等。此外,还可能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确认是否存在脑部压迫症状。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关键。血液检测通常包括测量血清GH和IGF-1水平,这两项指标在生长激素腺瘤患者中通常会显著升高。为了进一步确认,医生可能还会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观察GH在受糖影响后的变化。影像学检查在确诊生长激素腺瘤中起着重要作用。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清晰展示垂体腺瘤的大小、位置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这些图像不仅有助于诊断,还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如何进行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的分期与评估?一旦确诊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疾病的分期及评估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评估预后。生长激素腺瘤的分期可以基于肿瘤大小及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微腺瘤(直径小于1厘米)通常在早期发现,干预较为容易。此类腺瘤多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巨腺瘤(直径大于1厘米)常常引起脑部压迫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等,且治疗难度较大。肢端肥大症的评估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外貌变化、内脏增大型性病变(如心脏肥大、肝脾肿大等)、以及GH和IGF-1水平等综合评估疾病的分期。疾病早期症状较轻,治疗效果较好;而晚期则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治疗挑战更大。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的治疗方式有哪些?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的治疗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应用。手术切除常常是首选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快速增长或引起明显症状的肿瘤。通过经蝶窦手术,外科医生可以直接接触并切除垂体腺瘤,此方法较少损伤脑组织,恢复快。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术后残余病灶、无法手术的患者,或者手术前准备。药物包括生长激素抑制剂(如奥曲肽)、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及多巴胺激动剂,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GH分泌或作用。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使用。常见的放疗方式有立体定向放疗(如伽马刀)及常规分割放疗,这些技术可以精确定位垂体腺瘤并对其进行高剂量辐射,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如何处理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的治疗不良反应?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的治疗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需要及早识别并进行有效处理。手术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术后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手术后患者需密切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生会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认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恢复情况。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因不同药物而异。生长激素抑制剂如奥曲肽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胆结石等,需定期监测肝胆功能;生长激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导致肝酶升高,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多巴胺激动剂可能引起恶心、低血压等症状,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观察。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组织损伤、脑部辐射病变等。患者在接受放疗时需严格控制辐射剂量,并在治疗后定期随访评估。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支持疗法。综合管理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需要患者与医护团队的密切配合,不仅要关注疾病治疗和不良反应处理,还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总结要点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影响多方面的健康。通过全面的疾病知识了解和科学的管理,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关键环节包括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处理及生活习惯调整。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信息能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对生长激素腺瘤及肢端肥大症建立全面的认识,科学管理疾病,恢复健康生活。

蒋崇贵主治医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