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患教-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全部
视频
文章
中医科普
药品
减重科普
医生
医院
疾病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581个
视频

心脏危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致命威胁!

心脏危机——感染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内膜炎</span>的致命威胁!
02:14

咱们今天要聊的这个病,就像心脏里埋了颗定时炸弹!有些朋友持续发烧、浑身没劲儿,以为是普通感冒,结果一查竟是心脏瓣膜被细菌啃坏了——这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您知道心脏瓣膜有多重要吗?它就像心脏里的四扇门,控制着血液流动的方向。当细菌顺着血液跑到心脏,就会在瓣膜上“打地基建房子”,形成一团团叫赘生物的细菌团块。这些细菌团块会像碎石一样随着血流乱跑,堵住血管就会引发脑梗、肺梗,甚至要人命! 咱们看这位患者的情况,心脏超声显示二尖瓣后叶已经出现“连枷样改变”——就是说瓣膜像破门板一样在心脏里乱晃,根本关不严实。这时候心脏每跳一次,血液就会倒流回肺里,导致肺水肿、呼吸困难,晚上睡觉都得坐着喘气! 更危险的是细菌团块可能随时脱落!这位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已经飙升到50mmHg,远超正常值。这说明肺血管承受着巨大压力,就像气球快要吹爆了,随时可能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 治疗这种病就像打仗要海陆空三军配合!抗生素是主力部队,需要精准选用能穿透细菌生物膜的特殊药物。外科医生得及时上场,把破损的瓣膜换成人工瓣膜。最后还要像拆弹专家一样,处理各处可能隐藏的感染灶。 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有心脏基础病的、做过瓣膜手术的、经常牙龈出血的朋友要特别注意:洗牙拔牙前必须吃预防性抗生素,纹身前要三思,连打耳洞都要找正规场所。记住,细菌入侵心脏的通道,往往就藏在咱们不注意的生活细节里! 现在医学有更多治疗选择,比如靶向抗生素治疗、微创瓣膜修复技术。但最关键的还是早发现!如果发烧超过一周还伴随胸闷气急、皮肤出现红疹瘀斑,千万别硬扛,赶紧做个心脏超声检查——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最后警报!

李京杭副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视频

心脏瓣膜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 潜伏在你心脏的隐形杀手!

心脏瓣膜病和感染性<span style="color: #da4707">心内膜炎</span> — 潜伏在你心脏的隐形杀手!
03:04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健康小助手医生。你有没有听说过心脏瓣膜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呢?这两种疾病并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感冒或者头疼,但它们同样非常重要,甚至会威胁生命。今天就来跟大家聊一聊这两个藏在我们身体里的“不速之客”。 心脏瓣膜病其实是心脏中一种“机械结构”出了问题。我们的心脏有四个瓣膜,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它们像是“门”,保证着血液按照正确的方向流动。如果这些“门”关不紧或者打开不够,就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就像水管阀门坏了一样,血液“跑冒滴漏”,心脏会越来越累,甚至罢工。 现在重点聊一聊感染性心内膜炎,这是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简单地说,它就是细菌、真菌或者其他微生物入侵你的心内膜,通常是在瓣膜上面大量繁殖,形成感染病灶。这些细菌还会随着血液“旅行”,造成身体各个器官的损伤。严重的时候,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心衰、甚至生命受到威胁。 那么这些疾病应该怎么发现呢?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可能会感到胸闷、气短,稍微一运动就特别累,有时候躺下都会觉得喘不过气。如果是感染性心内膜炎,那就更加复杂,患者可能会有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甚至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症状。不过这些症状和很多普通感冒、感染有点相似,所以更需要大家提高警惕! 这些病为什么会发生呢?心脏瓣膜病可能是先天性的遗传,也可能后天因为高血压、风湿病等问题损伤了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呢,常见于一些有瓣膜病或者心脏手术史的患者,因为这些地方会更容易成为“细菌定居”的首选地。另外,一些不规范的医疗操作、牙科手术,甚至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共用针头也可能导致感染悄悄找上门。 大家一定要注意,特别是平时有心脏病基础病的朋友,更要保护自己的身体,有任何的异常第一时间就诊。医生会根据病因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比如药物治疗或者手术修复。感染性心内膜炎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有时还需要手术清除感染灶或者修复瓣膜。 最后提醒大家,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重要。注意口腔卫生,因为牙周病可能成为细菌入侵的突破口。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的“小问题”,避免发展成“大麻烦”。 希望今天的分享,让你对心脏瓣膜病和感染性心内膜炎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你觉得这些知识有用,请分享给家人和朋友,大家一起守护心脏健康,让每一次心跳都更有力量!

吴昊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
详情箭头
文章

关注健康,预防痛风:全面了解痛风的症状、诊断和预防

关注健康,<span style="color: #da4707">预防</span>痛风:全面了解痛风的症状、诊断和<span style="color: #da4707">预防</span>

关注健康,预防痛风:全面了解痛风的症状、诊断和预防根据某病例的检查报告显示,该患者的尿酸值较高,达到了16.6umol/L,明显超出正常范围(155-357umol/L)。此外,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肌酐等指标也超出了正常范围。这些异常可能提示了患者存在痛风或其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基于这些检查数据,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痛风,尤其是高尿酸血症极可能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疾病,我们将详细探讨痛风的相关知识、可能的治疗方案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痛风的概述与病因分析痛风是一种由尿酸结晶在关节内外沉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经肾脏代谢并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维持尿酸的平衡,但当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不足时,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导致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囊、软组织和肾脏等处,引起痛风的发生。痛风常见于成人,尤其是中老年男性。痛风的典型症状是急性单关节红肿热痛,大多数情况下,发作集中于夜晚。另外,痛风还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和冬季更容易发作。痛风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饮食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高嘌呤饮食(如海鲜、内脏等)以及酒精摄入过多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也会增加痛风的风险。痛风的治疗方案痛风的治疗主要分为急性期治疗和长期管理。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是迅速减轻疼痛和炎症,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或秋水仙碱等药物。此外,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较为严重的病例。对患有肾功能不全等禁忌症的患者,治疗方案应更加谨慎且个性化。长期管理的目的是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新发作及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降尿酸治疗是长期管理的核心,其药物包括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如别嘌呤醇)和促尿酸排泄药(如苯溴马隆)。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低嘌呤饮食、避免酒精、肥胖等高危因素的控制。痛风的预防措施痛风的预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饮食控制,避免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及动物内脏等。同时,应限制酒精的摄入,特别是啤酒和烈性酒。其次,保持健康体重,通过适度的锻炼和均衡饮食来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此外,多饮水有助于尿酸盐在尿中的排泄,减少结晶形成的风险。对于高危人群,即有痛风家族史或高尿酸血症者,定期进行血尿酸水平检测非常重要,便于提前发现并进行干预。对于已确诊痛风的患者,需定期随访,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积极管理并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减少对痛风的影响。综上所述,痛风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治疗和预防措施来有效控制的疾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同时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希望广大患者能重视自己的健康,及时就医,以便早日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未来的医学科技将进一步推动痛风治疗方案的优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愿每一位痛风患者都能早日康复,享受健康幸福的生活!

吴玉卓主治医师|长春市绿园区城西镇卫生院
详情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