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健康:如何提升睡眠质量,保护你的心脏?

  • 来源:卞辰
  • 2025-09-27 20:02:19139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健康:如何提升睡眠质量,保护你的心脏?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健康:如何提升睡眠质量,保护你的心脏?

01. 睡得好有这么重要吗?

下班回到家,有时人还没坐下,困意就扑面而来。可一旦上床,翻来覆去又睡不着。这种“明明很累却难以入睡”的体验,很多人都熟悉。其实,良好的睡眠状态对身体,尤其是对心脏健康,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根据多项研究,长期睡眠障碍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
简单来说,睡眠是机体自我修复和恢复的时间。夜晚如果休息不好,白天血压容易波动,心率也容易变快。从外表看只是精神差,但“幕后”心脏和血管其实也在默默承受压力。如果长期失眠,心脏就像一直高速运转的机器,迟早会出故障。
💤 科学发现:成年人每晚最好拥有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对维持心脏健康最有益。

02. 这些睡眠信号,你有吗?

有人总是说:“偶尔睡不着没关系吧?”其实,睡眠障碍的信号有轻有重。轻微的时候,可能只是偶尔难以入睡,或一夜醒上几次。严重时,甚至不到两个小时就醒一次,早晨醒来头昏沉,白天发困、记忆力下降、容易烦躁——这些都和心脏负担加重有关[2]
  • 失眠:入睡困难,或者半夜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比如,原本十点就能睡着,现在拖到凌晨还在数羊。
  • 打鼾及呼吸暂停:伴随着呼吸中断,如家人反映你晚上常常憋气或突然惊醒。
  • 白天嗜睡:工作时总想打盹,开会捧着杯咖啡还犯困,醒来却像没休息一样。
🛌 有位59岁的男士,因长期夜间难以入睡、白天犯困来医院就诊。体检发现他其他功能基本正常,经过中西医结合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这说明一些看似“普通”的睡眠障碍,其实暗藏健康隐患,但干预也可能收效显著。
📌 如果你的这些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尤其是影响白天生活,最好别拖着,尽早咨询专业医生。

03. 为什么睡不好,心脏会跟着受累?

睡眠障碍就像一阵夜晚的“紧急铃声”,每次睡眠被打断,都会引发身体一连串应激反应:心率、血压一起上升,肾上腺素增加。时间一长,这套系统就像闹钟一直响着,心脏和血管没法真正歇息。不光容易血压高,还会加重血管壁的负担,让动脉变得僵硬。
一项发表于《Circulation》杂志的研究显示,慢性失眠患者心血管事件(如中风、心梗)的发生率约高出正常人20%~30%[3]。夜里频繁打鼾、呼吸暂停导致的缺氧,更会让血压过夜间难以自然“降档”,成为夜间高血压和心衰的温床。
人的自我调节也是原因之一。缺觉容易让人白天选择高糖高脂的快餐,用咖啡或能量饮料提神,久而久之,血脂、血糖水平也容易发生异常,间接推高心脏负担。
🫀 简单说:长时间睡不好,心血管系统就容易变脆弱,不只是简单的“精神状态差”,小心被忽视的慢性累积伤害。

04. 该怎么判断和检查睡眠障碍?

不少人以为睡不着属于“小毛病”,自己调整就行,其实专业的检查很有必要。医生通常会先全面问诊,包括你的作息习惯、入睡时间、夜间醒来几次、夜间有无憋气现象等。接着,常用以下评估方式:
  1. 多导睡眠监测(PSG):一种类似“睡觉体检”,能全天候监测大脑活动、呼吸、心跳和血氧,帮助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等表现。
  2. 问卷自评:如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通过问答形式掌握你的整体睡眠结构。
  3. 配合排查慢性病:部分患者还会配合测血压、心电图等,排除因高血压、心脏病引发的睡眠障碍。
医院一般建议:如果睡眠不佳影响到家庭、工作,或伴有胸闷、心悸、呼吸暂停(身边人提醒你打鼾时有呼吸中止等情况),尽快去专科做个系统评估,有助于早发现早处理。

05. 睡眠不好,怎么治?

真正影响到生活的睡眠障碍,光靠“自己调整、忍一忍”很难根治。现代医学建议,治疗常分阶段和层级,针对不同原因选用不同手段:
  • 认知行为疗法(CBT-I):主流、非药物的治疗方法。通过专业引导,纠正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和行为,比如放松训练、限制卧床时间,让大脑学会在正确时间入睡。
  • 药物治疗:必要时,医生可选择短期镇静催眠药、中成药辅助调整睡眠,比如案例中采用的中西医结合,常常能够起到“启动器”效果,帮助你快速走出难眠的恶性循环(药物品种和用量请遵医师指导,切勿擅自加量或停药)。
  • 治疗相关疾病:比如重度打鼾/呼吸暂停患者,还需通过CPAP(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等手段联合处理,防止因睡眠障碍引发心脏合并症。
🩺 现实里,不少人害怕依赖药物。其实,如果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药物通常只做为阶段过渡,并不会造成“药物成瘾”之类的后果。关键是科学就医,切勿自行购药。
⏳ 敢于求助,比一味“扛”更容易真正恢复好觉。

06. 优化作息和环境,从细节呵护心脏

除了医疗手段,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调整同样重要。加强睡眠卫生,帮助心脏获得“高质量保养”。
  • 规律作息: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时间,让身体形成“生物钟”节律。哪怕周末也尽量差不多时间上床起床。
  • 营造舒适环境:卧室温度略微偏低更利于入睡,遮光、安静的环境会让人更快进入深睡状态。
  • 适度运动:每天白天适量活动,比如快走、散步,可帮助晚间更容易入睡。不过,剧烈运动建议安排在睡前3小时以外。
  • 饮食管理:可以选择牛奶(富含助眠氨基酸)、全谷杂粮(帮助延长深睡时间)、香蕉(富含镁,有助放松肌肉)。适量摄入,通常对改善睡眠质量有帮助。
  • 睡前放松:洗热水澡、冥想、听舒缓音乐,有助于大脑从兴奋状态平稳过渡到自然入睡。
🛁 尝试记录一周的睡眠日记,了解自己入睡、醒来和睡觉环境的小变化,逐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睡眠公式”。
如果怎样调整都始终睡不好,或睡眠异常影响到白天精力,建议到专业睡眠或心血管专科,系统评估下有没有隐匿性疾病。
👨‍⚕️ 最重要的,是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睡眠健康。有困扰时别抗着,及时行动,往往收获“好觉”和健康的心脏。

参考文献

  1. Somers, V.K., White, D.P., Amin, R., Abraham, W.T., Costa, F., Culebras, A., ... & Young, T. (2008). Sleep apne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Scientific Statement. Circulation, 118(10), 1080-1111. https://doi.org/10.1161/CIRCULATIONAHA.107.189375
  2. Buysse, D.J., Reynolds, C.F., Monk, T.H., Berman, S.R., & Kupfer, D.J. (1989).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Psychiatry Research, 28(2), 193–213. https://doi.org/10.1016/0165-1781(89)90047-4
  3. Léger, D., Bayon, V., de Santis, A., Philip, P., & et al. (2014). Insomnia and accidents: Cross-sectional study (EQUINOX) on sleep-related risks in a working population in France.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23(4), 447-454. https://doi.org/10.1111/jsr.1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