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健康:提升睡眠质量的重要指南

  • 来源:眭伟华
  • 2025-10-27 00:30:14457次阅读

科普,声明图标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健康:提升睡眠质量的重要指南

睡眠障碍与心血管健康:提升睡眠质量的重要指南

01 什么是睡眠障碍?心脏健康为什么受影响?

  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醒来后再难入眠,这些或许你曾经有过。其实,睡眠障碍的定义并不复杂,就是指入睡困难、夜间频繁醒来、凌晨过早醒来,或者总体睡不踏实。这些问题有时很默默,不过长期下来,却会让身体吃不消。

  说起来,表面上只是一个晚上的困扰,背后却隐藏着健康风险。研究已经发现,成年人每晚理想睡眠时间是7小时以上。长期缺觉、睡不安稳,会影响全身的新陈代谢、内分泌,负面影响尤其容易表现在心脏和血管功能上。哪怕不是心脏病患者,也别忽视睡眠问题的连锁反应。

02 睡眠障碍有哪些常见信号?

  •   持续入睡困难: 比如上床后心里杂念多,要将近一小时才能真正进入睡眠。
  •   夜间频繁醒来: 有的人一晚上会醒好几次,醒后不容易再次入睡。
  •   清晨总提前醒来: 明明还没到闹钟点,却老是四、五点就醒,心里却又觉得还没休息够。
  •   白天精神不佳: 弄了一晚上没睡好,到白天就容易犯困、头痛或者注意力很难集中。
  •   家人反映打鼾、呼吸异常: 有时候自己不知道问题,结果被枕边人提醒,晚上睡觉打呼打得厉害,甚至间断性不呼吸。

生活中的例子:83岁的陈先生,因长期失眠,经常夜里醒来,不仅白天犯困,还出现持续胸闷。进一步检查发现,他合并肥厚性心肌病和其他慢性病。这个案例让我们意识到,慢性睡眠障碍背后有时隐藏着严重的心血管健康问题。

03 睡眠不好,心脑血管为何遭"连坐"?

  说到睡眠障碍对心血管的影响,其实有一系列的生理机制。简单来说,入睡难、睡眠浅都会让身体持续处于一种"应激"状态,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会带来多方面的健康隐患:

  • 血压易升高: 深睡期不够,交感神经兴奋,血压长时间居高不下,这在高血压或动脉硬化高危人群里尤其常见。
  • 心率波动大: 睡眠断断续续,会导致心跳不规律(甚至诱发房颤等问题)。
  • 体内炎症水平增加: 长期失眠会让身体慢性炎症负担变重,这是心梗和中风等突发事件的隐形推手。
  • 新陈代谢紊乱: 糖脂代谢受影响,肥胖风险加大,形成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恶性循环"。

  有研究显示:失眠人群的心脏病发病风险相较于正常睡眠者高出约1.3倍(Sofi F. et al., Sleep, 2014)。所以无论年龄大小,只要长期睡眠质量不佳,都要警惕相关风险。

04 哪些因素让晚上难安睡?

  其实,睡眠问题不只是老年人才有。影响睡眠的因素多种多样,许多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关:

  • 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工作或生活中出现较大压力,心事挂得太重,晚上自然更难入睡。有调查显示,抑郁与焦虑人群中,失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Baglioni C. et al., Sleep Med Rev, 2011)
  • 不规律作息: 日夜颠倒、晚睡晚起等,内分泌系统容易失调,影响睡眠节律。
  • 慢性疾病影响: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骨质疏松、心脏病等,原有基础病越多,睡眠问题越常见。像陈先生这样既有心脏病,又伴有失眠,其实是慢性疾病与睡眠障碍相互影响的"代表例子"。
  • 药物作用: 部分治疗高血压、哮喘等疾病的药可能干扰正常睡眠,间接影响夜间休息质量。
  • 睡眠环境不佳: 噪音、床铺不舒适、卧室过亮等小因素,累计起来也可能影响整个晚上的休息。

  所以,并不是压力大、年龄大的群体才有睡眠障碍。如果你正处于易焦虑或身体不适的状态,晚上睡不着其实很常见,关键要知道如何调整。

05 如何科学改善睡眠?这些方法很实用

  说到提升睡眠质量,靠睡前临时抱佛脚并不靠谱。系统地做出一些调整,效果会更明显。下面这些做法简单又容易坚持:

  • 保持规律作息: 每天尽量固定时间睡觉和起床,即便放假周末也这样,有助于身体建立自己的"生物钟"。
  • 闭屏!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 手机、平板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睡前一个小时建议阅读纸质书或听舒缓音乐放松。
  • 运动帮大忙: 白天适度运动(如快走、太极、瑜伽等轻运动),能够有效减少入睡所需时间。不过,晚上睡前2小时内不宜激烈活动,以免反而"兴奋过度"难以入睡。
  • 优化睡眠环境: 卧室保持安静和适温,灯光调暗一些,有助于大脑自然进入"休息模式"。
  • 适当减压有奇效: 每天留些时间给自己舒缓心情,可适当冥想、泡热水澡甚至和朋友家人聊聊天。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咨询专业医生,必要时借助心理疏导、药物辅助等更加个性化的方案。尤其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人群,睡眠障碍的调整要和基础病管理同步进行。

06 日常小建议,让你睡得踏实更助心脏健康

  除了生活习惯调整,其实饮食和一点点小细节也能帮上忙。挑选合适的日常做法,让睡眠自然"变香":

  • 多吃富含色氨酸食物: 牛奶、酸奶、豆腐、瘦火鸡肉等,含有促进体内褪黑素生成的色氨酸,有助于入睡。建议睡前1小时饮用一小杯温牛奶,别太烫,每晚一次就好。
  • 摄入适量坚果: 核桃、杏仁等含有优质脂肪酸和少量褪黑素,可以作为晚上小零食,加分不少。每天1小把即可。
  • 坚持午后锻炼: 下午时段的有氧锻炼,比如慢走半小时,能够改善夜间睡眠质量,不过避免太晚运动(睡前2小时内)。
  • 压缩午休时间: 如今不少人中午休息时间过长,其实更容易打乱晚上的睡眠。午休20-30分钟,醒来更清爽。
  • 睡前避免刺激饮料: 建议晚饭后不喝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饮品,给身体多点入眠准备时间。

假如按上述方法自我调整后,连续两周以上都睡不好、白天影响到精神甚至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就要及时就医。选择正规医院的睡眠门诊或者心内科排查,针对性地处理基础病和睡眠障碍的关系,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Sofi F., Cesari F., Casini A., Macchi C., Abbate R., Gensini G.F. (2014). Insomnia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21(1), 57-64.
  2. Baglioni C., Battagliese G., Feige B., Spiegelhalder K., Nissen C., Voderholzer U., Lombardo C., Riemann D. (2011). Insomnia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tic evaluation of longitudinal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135(1-3), 10-19.
  3.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2014).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 3rd ed. Darien, IL: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4. Grandner M.A. (2017). Sleep, Health, and Society. Sleep Medicine Clinics,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