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到底有几种?出现这些信号千万别拖,现在知道还不晚
01 主要分哪几种类型?
如果你身边有亲戚被诊断糖尿病,第一反应可能是想到血糖高,但其实糖尿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句话说清楚,糖尿病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三大类。
2型糖尿病最常见,大约90%的糖尿病患者都属于这一类。
类型 | 发病机制 | 常见人群 | 治疗方式 |
---|---|---|---|
1型糖尿病 | 胰岛β细胞破坏,身体胰岛素几乎没有或完全缺失 | 青少年和儿童 | 长期胰岛素注射 |
2型糖尿病 | 身体对胰岛素反应变差(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 | 中老年、肥胖或有家族史 | 口服药物、生活干预、必要时胰岛素 |
妊娠糖尿病 | 怀孕期间荷尔蒙改变引起血糖升高 | 孕妇,尤其有家族史或超重 | 饮食、运动、部分需用胰岛素 |
🌿 友情提示:还有少数特殊类型,比如部分遗传因素导致,但在日常生活中极少见。
02 出现“三多一少”以及这些信号,别拖
血糖高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马上感到不适,有时候症状像是在“悄悄潜伏”。下表是常见和容易被忽视的信号:
症状 | 具体表现 | 出现阶段 |
---|---|---|
多饮 | 老觉得口渴,喝水多但仍口干 | 持续时明显 |
多尿 | 夜里起夜明显增多 | 症状持久说明血糖高 |
多食 | 饭量增大,睡前也饿 | 持续时需引起重视 |
体重下降 | 食量大反而消瘦 | 明显时常被忽视 |
皮肤问题 | 身体某处总觉得痒,无意中抓破皮 | 轻微时常常忽略 |
视力模糊 | 偶尔感觉看手机或报纸吃力 | 早期不易察觉 |
-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总是口渴、上厕所比以前频繁,又或者体重不明原因变轻,这些都是血糖波动带来的典型信号。
- 皮肤时不时发痒或者“突然看东西模糊”,有时候也是血糖异常的提示,别光想着换眼镜。
案例: “53岁的孙女士觉得自己晚上总要起夜3次,白天也总渴,想着年纪大了可能正常,结果查出空腹血糖高达8.3mmol/L。”
🔥 检查血糖是唯一能确定有没有糖尿病的方法,出现这些信号时早查早放心!
03 为什么血糖会失控?主要原因揭秘
说到底,糖尿病的“底层逻辑”在于胰岛素这个“管家”失灵了。正常时,胰岛素帮我们把血液里的糖运送进细胞中。但当身体变得越来越“不买账”,胰岛素就算很多,作用也大打折扣,这被叫做“胰岛素抵抗”。后期胰岛β细胞输出越来越少,血糖就会慢慢爬高。
- 肥胖直接增加胰岛素抵抗。
- 家族中有糖尿病亲属,风险也随之变高。
- 长期缺乏运动、压力大,也会增加身体负担。
- 年龄增长(超50岁后风险升高),胰岛细胞“退化”速度加快。
🔍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与超重、肥胖密切相关,
(参见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19)
仅靠主观感觉很难区分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但肥胖和遗传史是两位“重量级选手”,如果都占上,建议早点注意生活方式。
04 怎么确诊?关键检查流程解析
医生判断有没有糖尿病,不能只看症状,关键在于血糖和相关指标。一次检测往往还不能说明全部,要看综合结果。
检查项目 | 标准值 | 适合人群/说明 |
---|---|---|
空腹血糖 | ≥7.0 mmol/L | 清晨8-12小时未进食后测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2小时血糖≥11.1 mmol/L | 适合确诊疑似及高危人群 |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6.5% | 反映近2-3个月血糖变化 |
随机血糖 | ≥11.1 mmol/L | 出现典型症状时随时测 |
- 只有出现血糖超标,才能确诊,而不是“头晕、眼花”这种主观感觉。
- 检验过程中不要擅自减少用药或调整饮食,维持日常状态。
🎯 诊断遵循国际公认标准,如果有疑问,可以再找另一家正规医院复查。
05 降糖方案怎么选?药物和胰岛素各有妙用
不同患者要用不同的降糖“武器”。最常用的是二甲双胍,适合大部分2型糖尿病人;如果控糖效果不理想,医生可能会加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这两类新药对保护心脏、肾脏也有帮助。需要说明的是,1型糖尿病患者只能用胰岛素注射治疗。
药物名称 | 适用人群 | 常见特点 |
---|---|---|
二甲双胍 | 2型糖尿病首选 | 起效平稳,胃肠反应偶有出现 |
SGLT-2抑制剂 | 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高危人群 | 兼降糖和保护心肾 |
GLP-1RA | 肥胖或需控制体重的2型糖尿病人 | 降糖同时有一定减重作用 |
胰岛素 | 1型、部分2型患者 | 适用于需强化控糖者 |
- 药物选用须遵医嘱,不建议自己随意增减用量。
- 有消化道不适,可尝试二甲双胍缓释剂型。
06 遇到低血糖怎么办?3步紧急处理法
有些糖友在降糖过程中偶遇“头晕眼花、心慌发抖”,这是低血糖常见表现。尤其随身带药却又饿了一上午,很容易出问题。
- 出现手抖、心慌、冒冷汗、注意力涣散,第一时间怀疑低血糖。
- 快速补充15克速效糖(3块方糖/150ml果汁/含糖饮料),等15分钟重测,有改善即刻进食以维持血糖。
- 症状严重或无改善要赶紧就医,尤其是昏迷时切勿强行喂食。
- 外出时,随身带些糖果或葡萄糖片,低血糖发作救急。
- 糖尿病人不建议完全禁糖,关键是控制好量。
🚑 低血糖处理越早越好,别怕糖分,怕的是耽误时间。
07 吃饭和动起来,糖尿病日常控制黄金法则
日常控制血糖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落实细节。进餐顺序和运动习惯两个小妙招很实用。
- 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豆制品、瘦肉、鱼肉等),最后才是主食。
- 搭配:一餐包含150g绿叶蔬菜、一个鸡蛋、适量米饭(以拳头大小为宜)。
- 血糖不易大幅波动,还能增强饱腹感。
- 每周5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如快走、骑车、游泳)。
- 饭后1小时运动,对控糖效果好。
- 避免低温清晨和饭前空腹运动,以防血糖过低。
- 可以在家练习体力活(如擦地板),计步达到6000步以上。
- 不同身体状况可调整运动时长和项目。
参考文献
-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2020). 2.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0. Diabetes Care, 43(Supplement 1), S14-S31. DOI
-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19). IDF Diabetes Atlas, 9th Edition. Brussels, Belgium: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链接
- Zhou B. F. (2002). Predictive values of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for risk factors of certain related diseases in Chinese adults—study on optimal cut-off points of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in Chinese adults.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5(1), 83-96.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