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常见慢性病,早发现早控制其实很简单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体检查出来“血糖有点高”,偶尔胃不舒服,量血压也总在“警戒线”上。其实,这些看似轻微的小信号,背后都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提醒。2型糖尿病、慢性胃炎、高血压,这三种慢性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别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它们往往悄无声息地靠近。如果学会早发现、早行动,不需要复杂的操作,也能掌握主动权。
01 什么是2型糖尿病、慢性胃炎和高血压?
2型糖尿病,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处理血糖的能力下降了。就像身体的小工厂(胰脏)生产出来的胰岛素“不好用”,或者数量变少,导致血糖慢慢升高,长期下来会对血管和器官造成影响。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长期处于发炎状态,最常见的元凶是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的细菌。它像个不速之客悄悄缠上胃部,久而久之让胃变得越来越“娇气”。
高血压,可以理解为血管里的压力“超标”了。大部分人刚开始没感觉,时间长了却容易让心脏和血管变得吃不消,为心脑血管并发症埋下隐患。
02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当心!
- 2型糖尿病: 最近总觉得容易口渴、经常跑厕所、饭量没变但体重反而下降,这些变化往往被当作“累的”或“年纪大了”,但其实可能是高血糖的信号。
- 慢性胃炎: 进食后反复觉得胃胀、偶尔恶心,有时还伴有轻微的胃部隐痛。有一位45岁的办公室男士,每次加班会胃堵得不舒服,就是早期提醒。
- 高血压: 早上醒来偶尔轻微头晕、颈后有点紧,运动或情绪激动后心跳加快,这些都属于血压波动的信号。有的女性朋友做体检时才发现自己血压高了。
03 为什么你会得这些病?
疾病 | 主要成因 | 生活中表现 |
---|---|---|
2型糖尿病 | 家族遗传(高危因素),高热量饮食,运动不足,肥胖 | 爱喝甜饮料、久坐、零食、父母中有糖尿病 |
慢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如止痛药)、不规律饮食 | 常年忽略早餐、经常吃止痛药、朋友间共用餐具 |
高血压 | 高盐饮食、肥胖、情绪压力、遗传 | 口味偏咸、体重超标、一遇压力就情绪波动大 |
医学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高血压都带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但绝大多数人主要还是由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导致 [Chatterjee et al., 2017]。对于慢性胃炎,80%患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这种细菌实际很容易在家人中“悄悄传染” [Li et al., 2019]。
04 医生是怎么确诊的?
疾病 | 常规检查 | 标准数值/要点 |
---|---|---|
2型糖尿病 |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 空腹≥7.0mmol/L;餐后≥11.1mmol/L |
慢性胃炎 | 胃镜检查+组织活检 | 看胃黏膜是否有炎症、萎缩或肠化生 |
高血压 | 多次血压测量(非同日三次以上) | 收缩压≥140或舒张压≥90mmHg |
很多人对胃镜检查有顾虑,实际上现在的胃镜可选择无痛方式,大多数人都能顺利接受。血糖、血压测量简单但要按标准操作,查得准才有参考意义。
05 科学治疗其实很简单
- 2型糖尿病:
- 通常选择二甲双胍起步,有些人配合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
- 饮食结构调整 + 规律运动,是不可缺的基础。
- 慢性胃炎:
- PPI(质子泵抑制剂)常用来减轻胃酸刺激,治疗周期通常4-8周。
- 如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同时用抗生素进行“根除治疗”。
- 高血压:
- 药物方案通常从ACEI/ARB(保护肾脏)、CCB(扩张血管)、利尿剂中选择,可个体组合。
- 指导普通运动,比如快走或游泳,帮助血压平稳。
72岁女性,既往有高血压和胃炎,新查出糖尿病。内分泌与消化内科医生联合评估后,调整降压药为ARBs减少胃部不适,降糖选择对肾脏和胃负担较小的新型药物,胃炎用短程PPI,医嘱配合家属指导日常饮食。
这个例子说明:三种慢病并存时,药物选择要兼顾副作用,联合管理更安全。
06 日常管理记住这几点就够了
管理要点 | 实用做法 | 适合人群 |
---|---|---|
饮食结构 | 主食选择燕麦、糙米,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如蓝莓(抗氧化)、橙子(补充维生素C) | 糖尿病、高血压、胃炎人群 |
分量管理 | 每餐七分饱,三餐定时,避免隔夜饭菜 | 胃炎、糖尿病 |
运动习惯 | 一周快步走4天,每次30分钟,或者骑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 | 高血压、糖尿病 |
自我监测 | 家中常备血压计、血糖仪,记录每次测量数据做成“健康日记” | 三类疾病人群 |
规律作息 | 保证晚上11点前休息,控制熬夜 | 所有人 |
- 牛奶可供优质蛋白,早餐来一杯更易消化。
- 时令蔬果可丰富维生素选项,比如秋天吃南瓜、冬天萝卜。
- 定期(每月至少一次)回看自己的血糖、血压记录,有助提前发现小波动。
这三种慢性病,早发现、早管理就像给身体系上安全带。并不难做到复杂的医疗操作,日常关注那些“小变化”,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定期做检查,相对容易做到。
有怀疑或不确定时,建议去正规医疗机构内分泌/消化内科面诊。现在不少医院已能提供一站式慢性病管理,让你省心不少。
参考文献
- Wang, L., Gao, P., Zhang, M., et al. (2021). 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 JAMA, 317(24):2515-2523. [View]
- Mills, K. T., Bundy, J. D., Kelly, T. N., et al. (2016). Global Disparities of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Control. Circulation, 134(6):441-450. [View]
- Li, Y., Xu, S., Chen, L., et al. (2019). The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systematic review.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9:5634323. [View]
- Chatterjee, S., Khunti, K., Davies, M. J. (2017). Type 2 diabetes. The Lancet, 389(10085):2239-2251.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