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银屑病无需恐慌,3分钟掌握科学应对法!

  • 49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银屑病无需恐慌,3分钟掌握科学应对法!封面图

银屑病别慌!3分钟掌握科学应对法

01 银屑病到底是什么?

有些人第一次听说银屑病,心里就犯嘀咕:“是不是会传染?”其实,这病和感冒不一样,不会在人和人之间互相传播。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发作时皮肤上的细胞像失控的小工厂,分裂速度特别快,皮肤表面就会起红斑,还会覆上一层白白的鳞屑。

日常接触、共用毛巾、洗漱用具都不会传播这个病。医学研究发现,全球大约有2%-3%的人会遇到银屑病[1]。虽然治愈比较困难,但大多数人经过合理治疗后,日常生活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小贴士:银屑病可控不可怕,身边如有相关病友,不用回避。

02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当心

银屑病最典型的信号,往往出现在皮肤表面。但不是每个人的表现都一样,下面这些情况,需要多留心:

表现 生活场景举例
1. 红色斑块 28岁的小王发现自己肘部、膝盖皮肤上有些红色小块,时不时有点痒,本来没当回事,但几天后这些区域越来越明显。
2. 银白色鳞屑 洗澡时,发现皮肤上像有一层“鱼鳞”,轻轻一刮就掉。冬天里尤其明显。
3. 持续瘙痒,关节肿胀 有些人不仅皮肤不舒服,手指间或膝关节也会开始发硬、肿胀,这种变化需要格外注意,可能是银屑病相关的关节炎。
别忽视:刚开始症状轻微容易被当成普通皮肤干燥,如果发现斑块长期不消退,最好找皮肤科医生评估。

03 为什么偏偏是我得病?

很多人疑惑,“我又不是吃辣条、喝酒跳舞,怎么还是得了银屑病?”其实,这病的出现和生活习惯、基因、免疫宿主状况都有关系。

  • 1. 遗传因素:调查显示,有高达60%的患者有家族银屑病史[2]。比如父母一方患有银屑病,孩子发病风险会明显增加。
  • 2. 免疫系统异常:银屑病的发作有时像“免疫小卫士”误伤了自己正常的皮肤,导致局部细胞增殖过快,形成皮损。
  • 3. 外部诱因:工作压力大、感染(如感冒、链球菌感染)、皮肤外伤、某些药物使用也可能成为发病的导火索。
诱因 例子/说明
有银屑病家族史 35岁的陈女士父亲患有银屑病,她在工作压力大时皮肤开始出现小红斑块。
免疫紊乱 抵抗感冒后,局部皮肤出现反复发作的红斑和鳞屑。
环境或情绪应激 大项目交付期,王先生突然爆发大片皮疹。

研究表明,银屑病并非某一件“小事”引起,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3]

04 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其实,许多患者作为“老朋友”和银屑病和平共处,但如果一直拖着不管,有些健康问题容易悄悄找上门。

  • 关节炎风险: 约有30%的银屑病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僵硬等银屑病关节炎(PsA)症状[4]。长期不治疗,可能导致关节活动受限。
  • 代谢综合征: 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增高。系统性炎症,会对全身健康产生影响。
  • 心理影响: 部分患者因皮损部位明显,长时间处于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下降。
及时就医,按医生方案管理,大部分人可有效改善症状,避免并发症。

05 现在有哪些治疗方法?

治疗银屑病,并不是一刀切。轻、中、重度患者,方案侧重点不同。下表为主要治疗手段一览:

治疗方式 适用范围 简要说明
外用药(药膏) 轻-中度斑块型银屑病 如激素药膏、维A酸类药膏,可缓解局部皮损。
光疗 中度以上或药膏无效者 在医生指导下接受紫外线照射,帮助皮肤细胞恢复正常生长节奏。
生物制剂 重度患者/典型关节受累 靶向调节免疫异常,效果显著,但价格较高。
研究数据表明,80%的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可大幅改善[1]

06 做好5件事减少复发

  1. 1. 持续保湿护理
    推荐使用无香料、无酒精的润肤霜,每天涂抹2次,有助于减少皮肤干裂[5]
  2. 2. 管理压力情绪
    适量运动、瑜伽、冥想等方式帮助缓解神经紧张。
  3. 3. 合理作息
    晚上保证规律睡眠,减少熬夜,皮肤修复力更强。
  4. 4. 选择有益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A、D、E的食物,例如胡萝卜、三文鱼、坚果,有助于皮肤健康。
  5. 5. 记录个人诱因
    用APP或日历记下每次发作时的饮食与生活变化,逐步找到自己的高风险诱因。
调查显示,规律保湿、合理饮食等措施可让复发风险降低一半[2]
  • 避免抓挠和自行撕脱皮屑,防止皮肤再受损伤
  • 天气变冷时适当增加保湿用品的使用
  • 通过简易记录表避开个人敏感食物,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饮食

📋 关键提醒总结

  • 银屑病非传染病,日常社交无须担心。
  • 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红斑或鳞屑,持续不退需及时就医。
  • 日常生活建议以 保湿+情绪管理+个体防护 为主,有助改善症状。
和专业医生保持长期沟通,有问题随时问,不需独自承担压力。

参考资料:
[1] Parisi R, Symmons DP, Griffiths CE, Ashcroft DM. (2013). Global epidemiology of psorias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cidence and prevalenc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133(2), 377-385.
[2] Nestle FO, Kaplan DH, Barker J. (2009). Psoria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1(5), 496-509.
[3] Armstrong AW, Read C. (2020).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reatment of psoriasis: A review. *JAMA*, 323(19), 1945-1960.
[4] Mease PJ, Gladman DD, Papp KA, et al. (2013). Prevalence of rheumatologist-diagnosed psoriatic arthriti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69(5), 729-735.
[5] Proksch E, Sztrum AA, Oliveira V. (2016). Dry skin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Journal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Dermatology*, 14(3), 23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