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冠心病的致命危机:如何防治以保护心脏

  • 51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冠心病的致命危机:如何防治以保护心脏封面图

每30秒夺走1条命!冠心病到底该怎么防怎么治?

01 冠心病到底是什么?血管"生锈"的致命危机 🫀

在很多人看来,心脏就像发动机一样,只要"跳"得有劲儿,身体就没大事。但其实,发动机好用也得有畅通的"输油管"。冠心病就是这些管道——也就是冠状动脉——慢慢出现了问题。它就像家里的水管长时间不用,水垢越来越厚,最后堵住了一样。
不同的是,冠状动脉堵住,影响的是心脏的供血。心肌缺血时间一长,原本活力十足的心脏也会"打怵",身体会出现胸闷、胸痛,严重时甚至猝死(全国每年因冠心病死亡已超100万,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2)。

阶段 血管变化 典型表现
初期 脂质慢慢沉积,动脉壁变厚 通常没啥症状
中期 斑块增大,血流减慢 胸部有轻微不适,偶发闷痛
晚期 堵塞严重,心肌严重缺血 剧烈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心梗

02 这些症状别硬扛!胸闷胸痛可能是心脏求救 🚨

有人以为"偶尔胸口闷一下"只是上火了,其实这种"信号"有时很关键。
典型症状:像胸口被重物压住、闷痛难忍、向左肩、下巴或手臂放射;多在活动、爬楼时突然出现。

有一位54岁的女性朋友,起初常觉得胸前闷得慌,偶尔还有牙龈发酸。她一直以为是工作太累,直到有天胸口持续疼了20多分钟,上医院才发现是心绞痛。这一例子其实给了我们提醒:

  • 持续、压榨性胸痛往往最危险,不要拖延。
  • 不典型表现——比如反复牙痛、脖子僵硬、胃部不适等,其实也跟心脏供血有关系。
  • 早发现,早处置,真的能救命。

小贴士 胸痛超15分钟,一定要就医!

03 血管是怎么堵住的?三大"元凶"在作怪 🧪

想知道血管为何会慢慢变窄?其实这背后有三大原因在默默"作妖"(这里只说原理,不谈防治干预):

  1. 脂质沉积: 不健康饮食及部分遗传体质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增多,这些"坏胆固醇"不断在血管壁底下堆积,形成一个个斑块,时间长了血管内径变小,血流不畅。
  2. 炎症损伤: 长期吸烟、环境污染、慢性疾病可以让血管壁长期处于微炎症状态,血管变"脆",更容易附着杂质。这也是吸烟人群冠心病风险高的重要原因。
  3. 血栓形成: 斑块破裂或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聚在一起,形成小血块,严重时直接堵住血管引发心梗。这种突发堵塞极具危险性,是很多心脏猝死的始作俑者。
数据说话 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胆固醇人群发生冠心病的风险翻倍(参考:Stone NJ, et al. 2019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2019)。

04 确诊要做哪些检查?无创到微创的阶梯诊断 🩺

很多朋友听说"心脏造影"就紧张,其实大多数检查并不复杂。根据症状和风险分级,医生一般会分阶段让你做检查:

  • 心电图:最基础,测一测心电活动,发现缺血信号。
  • 运动平板测试:边运动边监测,如果运动时心电图出现变化,说明心脏供血可能有障碍。
  • 冠脉CT(CTA):就像给血管照一张高清"快照",看血管里有没有明显的堵点;无创,适合筛查。
  • 冠脉造影:金标准,属微创检查,细管子经手腕送到心脏,看清每条血管的具体情况,便于后续制定治疗方案。

有位62岁的男性患者,因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医生建议进一步做了冠脉CTA,3天后确定了堵塞的位置。这种阶梯式诊断思路,其实能帮很多患者早一步识别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担心。

快查清单 出现胸痛、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先去心内科,常规心电图+血脂血糖检测,后续须不须高级影像,由医生评估。

05 治疗选择有讲究!从药物到支架的完整方案 💊

冠心病诊断明确后,治疗方案大致分为三个层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递进。关键在于医生会根据堵塞的位置、严重程度和症状来选方案。

  1. 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预防血栓形成,典型代表是阿司匹林。
    • 降脂药(他汀类):帮助稳定斑块、防止堵塞进展。
    • 部分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还会加用β阻滞剂等药缓解心脏负担。
  2. 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支架)
    比如血管已堵塞75%以上,尤其伴有症状时,医生会建议做支架。打个比喻,就像给水管装个支架环,把管道再撑开。
    数据显示,支架手术后坚持规范用药,1年内冠心病复发风险可减少80%(Mauri L, et al., N Engl J Med, 2014)
  3. 外科手术(搭桥)
    主要适用于多条大血管严重堵塞,或复杂部位时。就是用身体里的其他血管给心脏"搭桥",让血液有新通道可走。
用药提醒 治疗期间用药方案务必按医嘱,切勿随意增减!特殊体质或过敏需主动告诉医生。

06 术后管理决定寿命!做好这5点比手术更重要 🔑

很多人觉得放了支架就万事大吉,其实术后的自我管理比手术本身更关键。总结下来,只有把这5点做到位,才能真正和冠心病"和平共处"。

  1. 坚持服药不间断:如阿司匹林、他汀,漏服会增加斑块、血栓风险。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与运动习惯
    推荐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高纤蔬果 调节胆固醇水平 每天2-3种,不妨多换花样
    深海鱼类 富含Ω-3脂肪酸,有益心脏 每周2次左右
    坚果(少盐) 补充多种有益脂肪酸 每天一小把
    运动建议:每周3~5次快步走,每次30分钟,量力而行,重在坚持。
  3. 戒烟、控制饮酒:任何烟草都不利于血管修复,饮酒需适量不过量。
  4. 学会应对压力:焦虑紧张、情绪波动会刺激心脏,试试冥想、深呼吸,忙时也别忘短暂放松。
  5. 定期复查:建议3-6个月测一次血压血脂,1-2年复查冠脉;如无不适,日常随诊即可。
术后随访TIPS 出现持续胸痛或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切勿拖延,立即告知医生!

参考文献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 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 Stone NJ, et al. 2019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2019; 140(11):e596-e646.
  • Mauri L, et al. Twelve or 30 Months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 after Drug-Eluting Stents. N Engl J Med. 2014; 371:2155-2166.
  • Ibanez B, et al. 2017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39(2):11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