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高发季,如何科学应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到底是什么?
最近转凉,地铁里时不时能听到有人吸鼻子、清嗓子。其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像家里的前门,一旦被病毒或细菌闯入,鼻腔、咽喉这些“门口哨兵”会先发出警报。医学上,它涵盖了普通感冒、流感、急性咽炎等各种上呼吸道的急性炎症。
这些感染大多是病毒惹的祸,占了七八成。正因为如此,大部分时候它自己就能好,像是身体自带清除系统。但如果你本身免疫力低,比如有慢性病或者年纪较大,问题就不太能掉以轻心。
💡 要区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范围更广,是一类疾病的统称。
02 哪些症状提示你可能“中招”?
- 😶🌫️ 鼻塞、流涕: 最开始多数人只是觉得偶尔憋得慌,轻微流涕。慢慢地鼻塞持续,甚至影响说话和吃饭。
- 😵💫 咽喉不适: 起初为微微干痒,严重时疼痛、吞咽困难,尤其是扁桃体肿大或有脓点时。
- 🌡️ 发热: 普通感冒多数人低热(<38℃),流感常有高烧(≥38℃)、身体酸痛。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发热持续超过3天,或体温突然飙高,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 🤧 咳嗽、打喷嚏: 轻度感冒多为偶尔咳嗽,流感和咽炎则伴有明显咳嗽,甚至咳得胸痛。
🔎 别忽视: 连续高热、呼吸困难、咳血等严重症状,应马上去医院。
👩🏻⚕️ 病例一: 32岁女性,感冒5天后出现持续高烧39℃,扁桃体有明显脓点,最终确诊为链球菌感染咽炎。这个例子说明高热、严重咽痛要早就医,不能当普通感冒拖着。
03 为什么会反复感冒?——机制与风险因素分析
很多人会发现:一到换季就容易“中招”,有时刚好不久又被“击中”。为什么如此?其实背后的机制很简单:
- 病毒传播: 超过七成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来源于病毒。空气飞沫、手部接触、共享物品都可能把病毒带到你的鼻子和喉咙。
- 免疫力波动: 睡眠不足、压力大、营养跟不上时,身体的小卫士(免疫系统)容易掉链子。如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更易被“突破防线”。
- 环境影响: 人多的办公室、商场以及空气流通差的空间,病毒像“快递包裹”一样迅速传播。
- 细菌机会性感染: 虽然大多数首次为病毒引发,但持续症状之后,细菌可能“趁虚而入”,让问题加重。
📊 医学调查: 成人平均每年感冒2-4次,儿童次数更多(Heikkinen, T. & Järvinen, A. The common cold, 2003, Lancet)。
04 医生如何判断是哪一类?——检查与诊断流程
大部分感冒,其实靠医生询问病情和体检就能做出初步判断。不必人人查血、拍片,只有怀疑出现并发症或症状特别严重时才需进一步检查。
检查方式 | 适用情况 | 说明 |
---|---|---|
血常规 | 高热、持续病情 | 中性粒细胞升高→细菌感染可能大 |
咽拭子快速检测 | 重度咽痛、脓点 | 可筛查A组链球菌/流感病毒 |
影像学(如X线/CT) | 怀疑鼻窦炎、肺炎 | 明确是否累及下呼吸道或并发症 |
👨⚕️ 病例二: 44岁男性,感冒10天后面部持续胀痛,检查发现白细胞数量明显升高,CT提示急性鼻窦炎。提示超过一周未好转,尤其伴局部剧烈症状,要考虑鼻窦炎可能。
🩺 说明:绝大多数轻症患者无需过度检查,医生凭经验综合判断最重要。
05 科学治疗要把握这三点
- 对症为主: 感冒不用乱吃药。轻度发热首选对乙酰氨基酚,咽痛用含片、本地糖浆缓解,鼻塞可短期用生理盐水冲鼻。别迷信“感冒药能包治百病”,它们多为缓解表面症状。
- 抗生素要慎用: 如果无黄脓涕、高热或咽部脓点等细菌感染信号,抗生素反而增加副作用(如腹泻、皮疹)。专家统计90%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不需要抗生素(Linder, J.A. et al., Antibiotic treatment…, JAMA, 2003)。
- 针对流感需抗病毒药: 若确诊流感,早期(48小时内)可考虑奥司他韦(Tamiflu)、扎那米韦等特定抗病毒药,加强医疗随访。
⚠️ 药物不良反应: 列表快速参考:
-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偶有胃不适
- 鼻用减充血剂:最多使用3天
- 抗生素:皮疹、腹泻、过敏可能
06 做好这些小事,恢复更快
🛏️ 充足休息
病中休息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反应。疲劳只会让康复更慢。
病中休息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反应。疲劳只会让康复更慢。
🥤 多饮温水
水分可降低体温,缓解喉咙不适,有痰时也能让痰更易咳出。
水分可降低体温,缓解喉咙不适,有痰时也能让痰更易咳出。
💨 保持空气流通
通风可降低病毒密度,不需门窗全关。
通风可降低病毒密度,不需门窗全关。
🍲 均衡饮食
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帮助加快身体康复。
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帮助加快身体康复。
🚶 适度锻炼
病情好转后短时间、低强度走动,有利免疫恢复。
病情好转后短时间、低强度走动,有利免疫恢复。
🧴 勤洗手
外出回家别忘了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洁双手。
外出回家别忘了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洁双手。
☑️别忽视:药物使用要严格按医嘱,不要自行多种药物混用。
07 积极预防,避免反复发作
💉 流感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有助降低流感发病和重症风险,尤其高危人群。
🍎 苹果 - 维生素C
功效:帮助免疫细胞功能
食用建议:每天吃1个新鲜苹果,有助提升整体防御力
功效:帮助免疫细胞功能
食用建议:每天吃1个新鲜苹果,有助提升整体防御力
🥚 鸡蛋 - 优质蛋白
功效:促进伤口愈合、抗体生成
食用建议:早餐加1颗煮鸡蛋,简单又营养
功效:促进伤口愈合、抗体生成
食用建议:早餐加1颗煮鸡蛋,简单又营养
🥦 西兰花 - 抗氧化物质
功效:减少自由基损伤,支持免疫
食用建议:每周最少安排2次,和肉类一起炒或做汤都可以
功效:减少自由基损伤,支持免疫
食用建议:每周最少安排2次,和肉类一起炒或做汤都可以
😷 规范戴口罩:出去人多地方记得带好口罩
🏃 规律运动:每周3-5次,散步或慢跑均可,太累时不要勉强
🛌 良好作息: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睡眠
🔔 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 发热超过3天不退
- 呼吸急促或胸闷
- 儿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
文献参考与延伸阅读
- Heikkinen, T., & Jä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Lancet, 361(9351), 51-59. 查看
- Eccles, R. (2005). Understanding the symptoms of the common cold and influenza. Lancet Infect Dis, 5(11), 718-725. 查看
- Linder, J.A., Huang, E.S., Steinman, M.A., Gonzales, R., & Stafford, R.S. (2005). Fluoroquinolone prescrib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5 to 2002. Ann Intern Med, 143(11), 857-864. 查看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