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支气管炎与哮喘:轻松区分与科学应对!

  • 58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支气管炎与哮喘:轻松区分与科学应对!封面图
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如何科学区分与应对?
日常生活中,反复咳嗽的人不少。有的人觉得自己就是“体质差”,没怎么看医生,反而持续好几个星期还是没好;有人则每到换季天冷就气喘难受,半夜被咳醒。其实,支气管的问题是呼吸道的“老大难”,不同病因、处理方式大为不同。如果总是把支气管炎与哮喘混淆,恢复会变慢不说,还可能贻误治疗时机。
01 咳嗽老不好?可能是支气管在“求救”
很多时候,支气管炎和哮喘开始时都只是咳嗽,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不过细看,有本质区别:
  • 支气管炎(多为短期感染):常因病毒或细菌引起,咳嗽多伴有咳痰,症状一般2-3周会改善。
  • 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主要源自气道长期炎症,呼吸道特别敏感,咳嗽虽也常见,但会反复波动,夜里或清晨加重。
简单来讲: 支气管炎像偶发的“小感冒”,哮喘则是反复缠身的“老毛病”。
📊 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哮喘患病率4.2%,慢性支气管炎为3.9%(Yang et al., The Lancet, 2021)。
02 这些症状出现时,别当普通感冒硬扛
  • 支气管炎:
    • 黄色或绿色脓痰,常有低烧无力
    • 胸口闷胀、轻微喘息
  • 哮喘:
    • 夜间和清晨发作多——喘气带口哨声(喘鸣)
    • 发作时胸闷气短,严重可影响说话
类型 典型症状
支气管炎 脓痰 咳嗽 胸口闷
哮喘 夜间喘鸣 胸闷气促
案例: 有位45岁的男性朋友,冬天以为是感冒拖了十几天,夜里咳嗽没缓解,后来发现痰变黄且持续胸闷,经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这说明,长期咳嗽伴脓痰或者夜间反复喘息,别再硬扛,应及时就医。
03 为什么你的呼吸道特别敏感?
  • 坏空气和吸烟: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会直接损伤气道黏膜,长期吸烟者更容易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空气污染高发地区,灰尘和有害气体同样让支气管更易“闹情绪”。
  • 过敏原刺激: 对尘螨、花粉或动物皮屑过敏的朋友,气道自身免疫反应异常,导致哮喘反复发作。特别是有家族过敏史、小时候有湿疹或过敏性鼻炎的人群,哮喘风险更高。
说起来,基因和环境像是“门神”和“外敌”,两个凑一起,支气管哮喘就容易找上门。不过,这两种病的诱因虽有不同,相同点在于反复刺激呼吸道、破坏气道屏障,一步步加重问题。
研究发现,有吸烟习惯的人群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增至10%以上(Jiang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18)。
04 吹口气就能查?诊断其实很简单
有些人对呼吸系统检查有点排斥,怕“伤身”其实没必要。最常用的检查都很安全:
  • 肺功能测试: 只需朝仪器里吹气,医生会评估气流速度,判断气道是否变窄。这项检查对于哮喘诊断尤其关键。
  • 痰液采样: 用于判断感染细菌或病毒,并辅助区分急慢性支气管炎。
检查过程通常无痛、无需麻醉,十来分钟就能搞定。遇到不明原因的咳嗽、反复喘息,别怕检查,早点明确问题是恢复的第一步。
05 从抗生素到吸入剂:治疗选择有讲究
支气管炎和哮喘绝不是“随便一颗药都行”。对症处理才有效:
  • 急性支气管炎: 多为病毒性,不需要抗生素。只有明确是细菌感染(如痰黄脓、持续高烧)时,医生才会考虑适用抗生素。感冒药或者祛痰药更多是辅助缓解。
  • 慢性支气管炎: 需要配合支气管扩张剂,帮助气道畅通;同时,戒烟对控制病情非常重要。
  • 哮喘: 核心用药是吸入激素(ICS),按阶梯调整。症状重时加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随意停药、乱加药会让哮喘变得难以控制。
小TIPS: 哮喘药物多为吸入型,正确的用法和每天定时用药很重要。抗生素则只能在确诊细菌感染时才用,不能随便自己买来吃。
参考: GINA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2023;
GOLD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23.
06 做好三件事,呼吸道少“闹脾气”
预防支气管炎和哮喘发作,日常管理很关键。下面三件事,实用又易行:
  • 戒烟:呼吸道恢复最快的方法。即使年纪大、抽烟久,只要停止,症状一般能明显减轻。
  • 家庭除螨:可选用高效HEPA空气净化器,定期用热水洗床单,湿度保持50%以下,能帮助降低过敏原浓度,对哮喘朋友尤其友好。(Huang et al.,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 2019)
  • 呼吸锻炼:每天花5-10分钟做腹式呼吸或者呼吸肌锻炼,有助于支气管平滑肌协调,不少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尝试后反映夜间咳嗽明显减轻。
小建议: 稳定后建议建立“呼吸日记”,记录症状变化与用药反应,方便医生调整方案。如果出现持续喘急、胸闷加剧或说话困难等情况,及时到呼吸专科就诊。
07 饮食护航 & 日常补充
饮食虽不是治疗关键,但辅助调养也能帮一把。推荐: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新鲜蔬果 补充维生素C, 有助提升免疫 每日搭配多种水果蔬菜
高蛋白食物 促进修复气道组织 蛋、鱼、豆制品等适量
温热流质 咽喉舒缓、利于痰液排出 如鸡汤、面条热饮等
总之,规律饮食、适度锻炼,慢慢养成习惯,为呼吸道打好基础。
参考资料
Yang, G., Wang, Y., Zeng, Y., et al. (2021). The burden of asthma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urvey. The Lancet, 398(10297), 830-839.
Jiang, F., Yu, B., Yu, S., et al. (2018). Chronic bronchitis among Chinese adults: risk factor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moking. Respiratory Medicine, 137, 21-28.
Huang, L., Xiang, Y., Chen, Y., et al. (2019). Indoor air quality and asthma: Effects of air cleaning devices.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Allergy, 49(10), 1371-1381.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23).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https://ginasthma.org/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 (2023).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 https://goldcop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