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这些症状别忽视,科学应对很简单
01 什么是上呼吸道感染?
打个比方,冬天办公室刚有人打喷嚏,没几天轮流开始咳嗽、流鼻涕,这在日常其实就是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它指的是鼻腔、咽喉等部位因为病毒或者细菌感染而出现的一组症状。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以及更严重的流感,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不过需要区分:普通感冒症状较轻,常见于鼻子和咽喉;而流感常有全身症状,比如高热、全身酸痛,恢复也慢不少。
💡友情提示:上呼吸道感染极为常见,一年中绝大多数人至少会遇到1-2次,并不罕见。
02 哪些症状提示上呼吸道感染?
- 初期:偶尔打喷嚏、鼻塞、嗓子轻微发痒,有时候说话容易“卡壳”。
- 发展后:持续流鼻涕、咽痛明显,说话或者吞咽时嗓子刺疼。
- 伴随或加重时:持续咳嗽,甚至夜间反复被咳醒。
- 如果有这些表现更要小心:
- 高烧不退(体温大于38.5℃超过2天)
- 全身乏力、头晕或胸闷
- 小孩出现呼吸困难或老人持续虚弱
📝真实案例: 9岁的明明前几天只是鼻塞,早上咽部发痒,家里以为是天气干,没太当回事。两天后,他开始持续咳嗽,晚上睡不好觉,还出现了低烧。去了医院评估,被判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这提醒我们:持续、加重的症状要认真对待,尽早评估和处理。
这提醒我们:持续、加重的症状要认真对待,尽早评估和处理。
😷 小贴士:症状持续3天还没有缓解,尤其发热、咳嗽加重时就该考虑就医了。
03 为什么会得上呼吸道感染?
高发因素 | 具体说明 |
---|---|
病毒传播 | 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打喷嚏、说话)和接触(共用物品),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原因(Heikkinen et al., 2003)。 |
人体免疫力下降 | 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时,防御能力变低,病原体更易“趁虚而入”。 |
特殊人群 | 儿童、老人、慢性病患者因免疫系统较弱,感染风险更高,病情易加重。 |
👀关键信息: 研究发现,每个儿童每年平均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大约6-8次(Krilov, L. R., 2018),成年人约2-4次。
这说明: 只要环境和抵抗力因素同时存在,几乎没人能“完全免疫”。
这说明: 只要环境和抵抗力因素同时存在,几乎没人能“完全免疫”。
04 医生如何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 病史询问:医生会问你近期有没有接触过感冒流感患者?症状持续多长时间?有没有发烧、疼痛等表现?
- 体格检查:重点查咽喉有没有发红、扁桃体肿大或分泌物,胸部听诊是否有杂音。
- 实验室检查(针对特殊情况才会做):
- 血常规:判断感染程度
- CRP/SAA(炎症指标):初步区分病毒、细菌性感染
- 病毒抗原快检:如甲流、乙流、新冠,需要时排查
小故事: 一位68岁的退休男性,有3天高烧头痛,医生问诊后,做了血常规和流感抗原检测。报告显示病毒感染而非细菌,于是没用抗生素,仅对症处理。
启示:并非所有感冒都需要做检查或用抗生素,合适的检验能帮助更快明确方向,消除家属疑惑。
启示:并非所有感冒都需要做检查或用抗生素,合适的检验能帮助更快明确方向,消除家属疑惑。
05 上呼吸道感染怎么治疗最有效?
常用方法 | 具体说明 | 使用建议 |
---|---|---|
对症治疗 | 如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缓解咳嗽药物 | 按说明书剂量服用,不建议自行加量 儿童更要遵照医嘱 |
抗生素 | 仅用于明确细菌感染时(如化脓性扁桃体炎) (Refer: Principi & Esposito, 2013) | 必须由医生开具,切勿自行购买使用 |
居家护理 | 休息、充足饮水、营养均衡 可用温盐水漱口缓解咽喉刺激 | 避免剧烈运动,别着急用抗生素 |
📝 家庭护理小Tips:适当开窗通风、保持房间湿度、饮食温和柔软,对康复有帮助。
🚩重点提示:抗生素不是感冒的万能药,滥用有耐药风险。不要被“早点好”迷惑,治疗要跟随医生建议。
06 如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 勤洗手 👐: 用流动水和肥皂至少20秒,手掌、指甲缝都要仔细。
- 科学佩戴口罩 😷: 人多、密闭空间、流感季节时佩戴正规医用口罩(如一次性医用口罩或N95)。
- 增强体质 💪: 保证每晚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可以适当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有助于免疫力维持。例如:橙子、草莓、西兰花、甜椒等。
- 疫苗接种 💉: 流感季节前建议全家都去接种流感疫苗,老人和慢性病患者再加肺炎球菌疫苗,更有保障。 (Refer: Grohskopf et al., 2021)
📋 实用提醒:
- 老人、儿童一旦出现高热、精神差,要尽早到医院排查
- 抗生素绝不能擅自使用,任何用药前都建议先咨询医生
- 出现呼吸困难、持续不退的高烧,及时选择大型综合医院就医
🍵 吃对了也能帮忙抵御病毒:早上可用燕麦+牛奶+蓝莓做早餐,午餐多加番茄、青椒、胡萝卜,搭配粗杂粮,对身体免疫力有积极帮助(Micha et al., 2017)。不过,偶尔零食也不用太焦虑,营养均衡最重要。
参考文献
- Heikkinen, T., & Jä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8(10), 1067-1075. PubMed
- Krilov, L. R. (2018).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in children: Viral and bacterial etiology. 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65(1), 145-158. PubMed
- Principi, N., & Esposito, S. (2013). 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in paediatrics.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13, 124. PubMed
- Grohskopf, L. A., Alyanak, E., Ferdinands, J. M., et al. (2021).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asonal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MMWR Recommendations and Reports, 70(5), 1–28. PubMed
- Micha, R., Peñalvo, J. L., Cudhea, F., Imamura, F., Rehm, C. D., & Mozaffarian, D. (2017). Association Between Dietary Factors and Mortality From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Type 2 Diabete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317(9), 912–924. PubMed
本内容仅为健康科普参考,所有具体用药和医疗行为请遵循专业医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