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突发胸痛别大意!3招教你识别不稳定型心绞痛
退休后,生活本应该轻松一些,但身体的小波折时常打扰平静。有时晚饭后坐着,忽然感觉胸口不舒服,偶尔还会觉得背部酸胀。有人以为是“上了年纪正常”,其实,这很可能是身体在给心脏发出求救信号。对于不少老年人来说,突发胸痛可不是小事,这里面可能藏着不稳定型心绞痛这个“隐形杀手”。
01 什么是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脏本来有一套“供血管道”负责不断地给它运送血液氧气,有点像城市的主要道路。可年龄渐大后,这些通道里常常会出现斑块,就像管道变窄甚至临时堵住。急性心绞痛爆发时,这些“堵点”突然出现裂口,血液供应一下子变紧张,让心肌仿佛失去了刹车。
跟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型来得更突然、更危险。以前只是在爬楼、快走时胸口闷一下,休息一会能缓解,而现在,也许坐着不动、晚上睡觉时也可能发作。有时胸口闷的时间还会变长,难受得多。
       小常识:不稳定型心绞痛常常预示着心肌梗死的逼近,如果不上心,很快可能演变为更严重的心脏事件。     
   02 哪些症状要立即就医?
很多长辈觉得胸闷疼一下没什么。但其实,出现下面这几类情况,最好第一时间拨打120,别犹豫——
- 静息状态也痛:哪怕不运动,安静时胸口也发闷或疼痛。
- 夜间胸口难受:睡到半夜被憋醒,胸口闷得受不了。
- 疼痛时间持续:胸痛超过15分钟还缓解不了,甚至越来越重。
- 非典型症状:部分老年人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左肩或背部酸胀,少数人还会出现牙痛、下颌痛——别当成牙病了。
| 症状类型 | 常见表现 | 举例 | 
|---|---|---|
| 典型胸痛 | 胸骨后闷痛 | 活动/休息时发作,感觉压迫感 | 
| 非典型痛 | 牙痛、背痛、肩痛 | 晚上牙齿酸,左臂无力 | 
       有位83岁的老先生,平时高血压、高血脂,最近一次胸口疼了将近20分钟,子女一开始还以为他着凉。幸好及时去医院,否则就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03 为什么老年人风险更高?
到了65岁以上,心血管系统像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斑块形成和狭窄“施工”变快,血管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变差。统计数据[1]显示,65岁以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达中年人的3倍。
1️⃣动脉硬化加速:血管壁变脆弱,斑块更容易脱落形成血栓。
       2️⃣修复能力下降:小损伤难自愈,血管内皮经常“漏洞”难补。
       3️⃣合并多病:很多老年人伴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病让心脏“雪上加霜”。
            研究认为,年龄越大,血管越容易“失修”[Li, L. et al., 2021]。     
   04 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有明显胸痛别硬抗,科学检查比猜测放心。常用的检查主要有两类👇
- 心电图:首选方式,可以捕捉到心电信号的动态变化,帮医生判断有没有心肌缺血。
- 冠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当初步检查发现大问题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做冠脉CT,能清楚看出血管狭窄位置。造影则更直接,是手术决策的依据。
       很多家属担心造影有风险,其实正规操作下出问题的概率很小,医生会权衡利弊,不会轻易安排。     
     | 检查项目 | 作用 | 适用情况 | 
|---|---|---|
| 心电图 | 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异常 | 胸痛初筛 | 
| 冠脉CT | 明确血管狭窄程度 | 初步怀疑冠心病需进一步评估 | 
| 冠脉造影 | 血管堵塞位置、手术决策 | 严重狭窄、考虑支架植入 | 
05 如何避免病情恶化?
-          硝酸甘油:胸口发作时,含服一片可缓解心脏“压力”,但若无效需立刻就医。
 建议:每次轻轻含在舌下,无需咀嚼。
-          阿司匹林:怀疑急性发作时,嚼服一片可以帮助防止血栓形成。
 建议:如有阿司匹林过敏史不可用。
- 及时呼救:拖延只会让风险增加,出现前面提到的持续胸痛,立刻拨打120。
       关于支架手术?
支架植入适合于药物控制无效、血管狭窄明显的患者。只有医生全面评估心脏和基础情况后,才会建议手术。
   支架植入适合于药物控制无效、血管狭窄明显的患者。只有医生全面评估心脏和基础情况后,才会建议手术。
06 日常管理记住“3个30”
做好日常管理,可以减少复发和恶化的可能。以下这套“3个30”方便好记,也非常实用:
| 行动建议 | 具体做法 | 
|---|---|
| 每周30种食物 | 蔬菜、水果、全谷杂粮、豆类和坚果都算,每样一点,帮助获取多元营养。🍅🥦🍇 | 
| 每天30分钟运动 | 简单步行、慢走或做太极都可以,分成3次,每次10分钟也有效。 | 
| 30秒自测脉搏 | 用食指和中指在手腕内侧轻压,默数30秒内跳动次数,异常增快或紊乱要留心。见下方示意👇 | 
       自测脉搏参考: 
1. 用食指中指按在桡动脉(手腕内侧靠大拇指),感受跳动。
2. 30秒数一次,正常大约35-45次,无规律或过快要咨询医生。
   1. 用食指中指按在桡动脉(手腕内侧靠大拇指),感受跳动。
2. 30秒数一次,正常大约35-45次,无规律或过快要咨询医生。
参考文献
- Li, L., Li, X., & Zhou, G. (2021). Aging, arterial stiffness, and heart disease risk.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18(5), 380-389.
- Fihn, S. D., Blankenship, J. C., Alexander, K. P., et al. (2014). 2014 AHA/ACC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64(24), e139-e228.
- Stone, G. W., Selker, H. P., Thiele, H., et al. (2017). Heart attack treatments for older adults: What works best? The Lancet, 390(10092), 814-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