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应对感冒高发季的科学指南

  • 53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应对感冒高发季的科学指南封面图

感冒高发季,这些症状别硬扛!科学应对指南来了

一到换季,身边总有几个人捂着鼻子,咳嗽声此起彼伏。办公室里传文件、地铁上热闹拥挤,小感冒像“不速之客”一样悄悄光顾。有些人觉得自己扛一扛就过去了,但其实感冒没你想得那么简单——尤其是在冬春季,分不清普通感冒、流感,或者小毛病发展为严重问题,都是常见现象。这次,我们一起聊聊:感冒来了,哪些信号你真不能忽视?怎么科学处理,才能少跑一趟医院?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到底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口中的“感冒”,专业说法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句话解释:它是鼻腔、咽喉、喉部的急性发炎,多由病毒引起——七成的元凶是鼻病毒。和流感不同,普通感冒一般症状较轻,不会引发大面积全身不适。但有些时候,不同病原体带来的表现差异会让人分不清:

普通感冒 流感
鼻塞、咽痛明显,低热或无发热 高热(超38℃)、全身疼痛明显、乏力重
多无并发症,康复快 可并发肺炎、心肌炎,需要重点关注

举个例子:35岁的张女士,最近换季时鼻塞、咽部轻度不适,没发烧。她以为只是受凉。结果过两天一早全身肌肉酸痛,高烧到39℃,这时就极有可能是流感,需要及时就医(Osterholm et al., 2012)。

💡简单来说,感冒不是小事,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多留心发热和全身症状。

02 出现这些症状要当心!

许多人感冒时,只觉得有点不舒服,继续上班上学。但有几种典型信号,出现后千万别硬挺,要尽早处理,避免“小麻烦变大问题”:

常见症状 危险信号
偶尔鼻塞
咽部微微不适
轻度咳嗽
高热(≥38.5℃)持续两天
呼吸困难或胸闷
意识模糊、虚弱加重

有一次,一位42岁的男士感冒初期没太在意。结果后面出现了持续高热和非常严重的咳嗽,最终被诊断为肺炎,这说明部分症状变化不能忽视,尤其是持续变重的情况别拖。

🔎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信号,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

03 为什么总是你中招?

有人发现,每次单位感冒潮自己总是“幸运儿”。其实这背后主要有两大原因:

  • 1⃣ 病毒传播太容易: 飞沫和接触,是感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比如坐地铁,旁边有一位小朋友不停打喷嚏,空气里的病毒随时可能飘过来。鼻病毒(Rhinovirus)是罪魁祸首之一,占70%的感冒病例(Heikkinen & Järvinen, 2003)。
  • 2⃣ 免疫力下降时正好被“瞄准”: 熬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让免疫系统一时“打瞌睡”。工作忙、休息少的时候,身体防护能力下降,更容易中招。老年人和孩子,因为体内的“防线”本来就弱,更容易反复感冒。
🦠办公室、学校、公交等密接场所,是病毒的“温床”,平常多注意手部卫生。

04 检查确诊其实很简单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确认是不是普通感冒,其实没那么复杂——没必要一上来就做一堆高价检查。一般来说,医生通过问诊和基础体格检查就能大致判断。实在需要化验,通常包括这些项目:

  • 血常规:看白细胞变化,可初步区分病毒还是细菌感染
  • 咽拭子:严重时排除流感或其他特殊病毒

有次16岁的高中女生咳嗽和咽部疼痛去医院,医生检查后只建议简单的血常规,结果很快就有答案。其实,大多数病例无需担心复杂操作,也别过度焦虑结果。

🩺绝大多数普通感冒不需要拍片、CT,一般采集血液或咽部分泌物化验即可。

05 科学治疗记住这3点

  1. 对症处理:头痛、咽痛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退热、止痛;鼻塞可尝试盐水喷鼻或规范使用抗组胺药。
  2. 慎用抗生素:普通感冒九成是病毒引发的,盲目吃抗生素不仅没用,还容易扰乱身体“防守”。只有在医生判断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医学指征时才需要用。
  3. 耐心等恢复:大部分感冒5—7天自愈。即便咳嗽症状稍微拖一些,也属于正常病程,只要不加重、不过度影响生活,就不需要紧张。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别随意叠加多种感冒药。

06 预防比吃药更管用

说起来,预防措施比吃药还有效,多做下面这些,往往能明显减少感冒发生。下面用表格的方式简单列出来,便于记忆:

具体措施 操作建议
🌊 规范洗手 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20秒,每次接触公共物品后都要认真洗
🌬️ 居室通风 每天至少2次开窗通风,每次15-30分钟,即使冬天也需要老少皆宜
😷 医用口罩 在人流密集或流感高发场所佩戴,优先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及时更换
🏃‍♂️ 适度锻炼 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行),帮助提升免疫力
🥗 均衡饮食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如橙子、胡萝卜),帮助“防线”稳固
💉 流感疫苗 建议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和一线医护接种,每年一针,不必担心副作用
🌈早期信号不严重时,多休息、多补水、少去人多的地方,也很有用。

冬季流感高发时,别把小感冒当成“小事一椿”。说到底,生活中适当守点规矩,规律作息和洗手比用药更关键。遇到持续高热、咳嗽加重、呼吸困难等“大信号”,一定别迟疑,该去医院就去医院。日常把握好几个小细节,全家少受一次“病毒的烦恼”。身边的健康,从懂得应对感冒开始——为家人,也为自己多一份安心。

参考文献

  1. Heikkinen, T., & Jä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The Lancet, 361(9351), 51-59.
  2. Osterholm, M. T., Kelley, N. S., Sommer, A., & Belongia, E. A. (2012). Efficac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fluenza vaccin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12(1), 36-44.
  3.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3).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asonal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 United States, 2023–24 Influenza S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