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膝盖疼痛?科学指南教你应对关节炎与运动损伤

  • 48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膝盖疼痛?科学指南教你应对关节炎与运动损伤封面图

膝盖疼痛别硬扛!3种常见问题+科学应对指南

01 膝盖疼痛就是关节炎吗?

有些人突然发现,走路或者上下楼,膝盖那儿酸一下、痛一下。很多朋友一下子紧张起来,“是不是得了关节炎?”其实,膝盖疼不只有一种可能,主要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情况:

  • 骨关节炎:这是中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类。关节软骨像马路一样,随着年纪和劳损慢慢有了裂缝,走多了就会“吱嘎”作响,疼痛变化多,刚开始可能只是活动时才有,慢慢静下来也会疼。
  • 运动损伤:喜欢打球、跑步或者偶尔有个跌倒的人,半月板、韧带可能拉伤或撕裂。年轻人中不少因为这个导致走路一瘸一拐。25岁的陈先生,上周打篮球,结果膝盖“咔哒”一声,之后跑步就痛,最后去医院查出来是韧带拉伤。
  • 痛风:也有膝关节疼,其实是体内尿酸长期高,导致晶体跑进关节惹出炎症。发作时又红又肿,痛感突然(像被针扎),常出现于40岁以上的男性。
📝 小提示:不同类型膝盖痛,不仅程度和伴随症状不同,背后的问题也不一样。提前了解非常有帮助。

02 这些症状出现要当心

常见警示信号 具体表现
持续晨僵 早上起床时,膝盖僵硬超过30分钟
关节肿胀 膝盖突然变粗,摸着略有热感,活动度变差
弹响/咔哒声 走路或伸膝时,关节有明显响声甚至短暂爆痛
局部发红发热 有时还伴有低烧,提示可能是感染性炎症
运动后持续加重 疼痛不是“苦一会就好”,而是愈发明显
🚩 注意:上下楼时膝盖痛,容易被忽视,其实是膝软骨磨损的先兆。感到这些症状时,别拖着,建议咨询专科医生。

03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膝盖?

说起来,膝关节像是身体的“交通枢纽”,承上启下,活动量非常大,但只靠几厘米厚度软骨和韧带支撑。生活方式、年龄等都会增加磨损和损伤几率。

1. 年龄增长
关节软骨的修复能力会随着年纪增大而降低,一旦磨损就难恢复。调查显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约一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1]
2. 体重偏高
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盖受力能加重3公斤以上。如果体重过高,膝盖负担显著加重,是骨关节炎的独立危险因素。
3. 运动方式单一或过度
长期爬山、登楼或打球等高强度冲击运动,都会让膝关节提前“超负荷”。
4. 遗传与旧伤
家族有骨关节疾病史或以前膝盖受过伤(如曾有骨折/韧带断裂),也更易发展为慢性膝关节病变。
❤️ 提醒:除了年龄、体重,这两年超重年轻人膝疼的病例越来越多,说明生活方式同样关键。

04 去医院要做哪些检查?

很多人害怕做膝盖检查,担心“照了片子也没用”或者“I拍片就是为了让我花钱”。其实,不同类型的膝关节病,检查重点完全不同。常用检查包括:

  • 1. 临床评估:先采集病史(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疼),再做物理检查(比如折膝、按压等)——判断损伤类型。
  • 2. X线:能直观看到关节间隙变化,是否有骨赘(骨头变粗)或骨折。适合初筛骨关节炎。
  • 3. MRI磁共振:对半月板、韧带的细微损伤更为敏感,尤其适合排查较年轻、疑似运动损伤人群。
  • 4. 关节液检查:膝肿得厉害时,医生可能做穿刺抽取关节液,化验是否感染、痛风或风湿性疾病。
👩‍⚕️ 建议:被医生建议做影像学检查,不用紧张。这有助于快速判断病因,合理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05 治疗选择因人而异

治疗膝关节疼痛没有统一“模板”,要结合具体疾病、年龄、病程进展情况做个体化选择。常用方式包括:

  •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对中轻度疼痛、活动受限的人有效。需要注意胃肠保护。
  • 理疗/康复:包括物理治疗手段(冷热敷、超声波、磁疗等),适合慢性退行性病变或术后康复阶段。
  • 关节注射:关节腔内注射(如透明质酸钠、糖皮质激素)多用于中重度症状。疗程要短,避免反复大量使用。
  • 手术治疗:针对严重结构损害(如半月板撕裂、大范围软骨磨损、关节畸形),包括单髁置换或全膝关节置换。
🩺 说明:45岁的李女士因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受限,经标准药物治疗加短疗程物理治疗,症状稳定未恶化。这个案例说明,合理配合多种手段,有助于延缓恶化。

06 日常这样护膝最有效

日常生活中,保护膝盖其实并不复杂。除了积极治疗,生活细节也能帮上大忙。下面几个建议,是大多数专科医生都会推荐的:

  • 游泳/骑自行车 🏊 🚴 有助于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同时关节负担小。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 体重管理 临床研究发现,减重5kg即可让膝关节炎发病风险下降50%[2]。体重下降还能减少疼痛和病变进度。
  • 股四头肌锻炼 帮助稳固膝盖。可采用静蹲、仰卧抬腿等低冲击锻炼方法。
  • 使用护膝/助行器 运动或外出时,加用护膝、手杖等能降低受伤几率,保护膝盖安全。
  • 营养支持 增补优质蛋白、钙质及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多吃三文鱼、牛奶、坚果等食物,推荐每日摄入量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3]
🌟 贴士:下楼、下坡时建议手扶扶手,步伐平稳,不做急转。关注日常习惯变化,有问题及时问医生。

📋 实用提醒

  • 上下楼梯膝痛,往往是最早的磨损信号
  • 60岁以上人群,骨关节炎发病率高达50%
  • 减重5kg可让关节炎风险降一半
  • 游泳、骑单车远胜爬山、久站,有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Hunter, D. J., & Felson, D. T. (2006). Osteoarthritis. BMJ, 332(7542), 639-642. https://doi.org/10.1136/bmj.332.7542.639
  2. Messier, S. P., et al. (2004). Weight loss reduces knee-joint load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older adul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Arthritis & Rheumatology, 50(5), 1501-1510. https://doi.org/10.1002/art.20247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