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状细胞癌:识别、治疗与预防策略
01 什么是鳞状细胞癌?
夏天在户外时,也许你会注意到,有些人脸上、脖子或者手背的皮肤看起来和别人不太一样:总是有些粗糙的斑块,过了些日子也没见消下去。其实,这类问题有时就是皮肤在发出警报。鳞状细胞癌(SCC)就是这样一种常见的皮肤癌,起源于皮肤表层的鳞状细胞。
这种癌症并不是离我们很远的事。尤其长期户外工作、年纪较大的人,更容易遇上。皮肤受到日晒时间长了,异常细胞可能悄堆积起来。等到真有问题,往已经拖了一阵子。这就提醒我们,了解这样一种癌症,并对它有点基本的认识,还是很有必要的。
02 鳞状细胞癌会有哪些警示信号?
有些变化是悄发生的,偶尔只有轻微不适,容易被忽略。但有些症状比较明显,甚至影响平常活动,需要及时引起注意:
- 🔴 皮肤上出现持续不愈的肿块或者结节,可能会越来越大。
- 🩹 局部变得粗糙、有鳞屑,甚至反复溃烂、出血。
- 🟠 色泽变红或泛棕色,有的地方摸上去比周围皮肤硬。
有一名男性朋友,发现颌下有块肿物逐渐变大,最初觉得无关紧要,一直当作普通炎症处理,拖延一个月后,才查明是鳞状细胞癌,而且已经伴有淋巴结转移(T3N3M0,IVB期)。这说明,有些瘤子表面看起来“平无奇”,实际上却在背地里发展很快。
03 鳞状细胞癌最常见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说起来,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并不是偶然,背后有不少推波助澜的因素。下面这几个,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
🌞 日光紫外线暴露
长时间在强烈阳光下工作、运动,皮肤反复被晒伤,是鳞状细胞癌的最大危险因素。美国皮肤科医学会研究指出,约90%的皮肤癌病例与紫外线相关(Rogers et al., 2015)。 -
🔬 免疫力低下
器官移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及患有慢性病的人,因为免疫系统防御变弱,异常细胞更容易“趁虚而入”。 -
🧬 年龄增长
随着年纪增加,皮肤自身修复能力下降。40岁以后,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显著升高(Karia et al., 2013)。 -
💉 某些基础疾病
比如慢性皮肤炎症、烧伤疤痕等地方,更容易发生病变。
需要说明的是,吸烟、常年接触砷等有害化学物,也增加风险,但日光与免疫因素影响最大。
04 怎样确诊鳞状细胞癌?
如果发现皮肤上有可疑的异常,医生一般会建议做一个系统的检查。
- 皮肤活检:取一小块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只有活检,才能确诊是否癌变。
- 影像学检查:MRI、CT或者B超,用来评估肿瘤范围、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
- 免疫组化检测:有时还要查肿瘤标志物,比如PD-L1表达,这关系到后续治疗策略。
前面提到的那位男性患者,正是通过颈部MRI+活检明确诊断,还发现多发淋巴结已经受累。这提醒我们,光凭外观判断远不够,具体检查一步都不能省。
05 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有哪些选择?
一旦确诊,医生会根据肿瘤分期、身体条件和是否有转移,帮患者量身定制方案。目前主要方法包括:
- 外科手术切除:最常见,适合病灶局限且无远处转移的患者,手术彻底取出异常组织。
- 放射治疗:用于手术难以清除,或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时。
- 化学治疗和免疫治疗:对进展期或多发转移的病例会考虑联合用药。例如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方案,帮助缩小肿瘤,提高后续疗效。
上面提到的实际病例,经过多学科会诊,采用含铂类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并置入静脉输液港。这类方案对晚期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往能改善生存预后(Migden et al., 2018)。
每个人适合的治疗策略都不完全一样,一定要与专业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切忌盲目跟风。
06 如何简单有效地预防和管理鳞状细胞癌?
谈到预防,最实用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也容易坚持。归纳起来有几点,日常生活都能做到:
-
防晒做细致
🧴 夏天外出或户外工作可以选择SPF30以上的防晒霜,最好每两小时补涂一次。即使阴天,紫外线也会穿透云层。 -
常规自查皮肤
每个月花几分钟,观察一下自己皮肤有没有新出现的结节、色斑,或者有持续不愈的伤口,家人、老年人尤其需要这样做。发现异常,尽早就医。 -
合理饮食助健康
🥦 新鲜果蔬富含抗氧化成分,比如维生素C、E,有助维护皮肤屏障。可以多吃西蓝花、胡萝卜等蔬菜——每天换着花样来点彩虹色食物(Lopez et al., 2019)。 -
多喝水、保证睡眠
💧 皮肤需要充足水分来保持健康,充足休息有助修复日常损伤。 -
定期体检、选择正规就医
年龄超过40岁的人,可考虑每年做一次皮肤专科查体。身体遇到不明原因的肿块,直接到医院皮肤科或肿瘤科咨询,宁可“虚惊一场”,也别抱侥幸心理。
坚持这些习惯,不仅有助于降低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风险,对整体健康都非常有益。
07 参考文献
- Karia, P. S., Han, J., & Schmults, C. D. (2013). 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timated incidence of disease, nodal metastasis, and deaths from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201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68(6), 957-966.
- Rogers, H. W., Weinstock, M. A., Feldman, S. R., & Coldiron, B. M. (2015). Incidence estimate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6. Archives of Dermatology, 146(3), 283-287.
- Migden, M. R., Rischin, D., Schmults, C. D., et al. (2018). PD-1 Blockade with Cemiplimab in Advanced Cutaneous Squamous-Cell Carci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9(4), 341-351.
- Lopez, O. J., & Detmar, M. (2019). Healthy Skin Diet: The Role of Nutrition in Skin Health. Dermato-Endocrinology, 10(1), e15076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