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闷胀听不清?当心分泌性中耳炎找上门
最近有位5岁小朋友的妈妈发现,孩子看电视总把音量调得很大,还经常说耳朵像塞了棉花。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医学上称为分泌性中耳炎,我国约60%的3-10岁儿童都曾经历过。
01 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简单来说,就是中耳腔内积聚了液体,但不像化脓性中耳炎那样有细菌感染。这种"积水"现象在儿童中特别常见,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发病率高达16.8%。
中耳就像一个小房间,正常情况下通过咽鼓管与鼻腔相通,维持气压平衡。当这个通道堵塞时,中耳产生的液体无法排出,就会形成积液。
02 哪些症状提示可能患病?
症状 | 具体表现 | 常见人群 |
---|---|---|
耳闷胀感 | 像塞了棉花或浸在水中 | 各年龄段 |
听力减退 | 听人说话像隔层膜,需要调大音量 | 儿童更明显 |
异常声响 | 吞咽时有气泡声或"咔嗒"声 | 成人更易察觉 |
📌 注意:儿童可能不会主动表达不适,但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表现。
03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 咽鼓管堵塞:感冒或鼻炎时最常见,就像下水道被堵住一样
- 气压突变:坐飞机或潜水时容易发生,特别是感冒期间
- 腺样体肥大:儿童高发的主要原因,会直接压迫咽鼓管开口
研究发现,3-6岁儿童中约30%的病例与腺样体肥大有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咽鼓管又短又平,更容易出问题。
04 需要做哪些检查?
1
耳镜检查:医生用专业工具观察鼓膜变化,能看到液平面或气泡
2
听力测试:通过音叉或听力计检查,通常表现为传导性聋
❗ 重要提醒:千万别自行掏耳朵,可能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05 有哪些治疗方法?
临床数据显示,及时治疗的患者中95%可以完全恢复听力。
06 如何预防复发?
感冒时多做捏鼻鼓气动作(闭上嘴,捏住鼻子轻轻呼气)
坐飞机勤做吞咽/打哈欠,帮助平衡中耳压力
儿童睡觉打呼噜要警惕,及时排查腺样体问题
擤鼻涕要单侧交替擤,避免用力过猛
参考资料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 (2021).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疗指南
- Wang, et al. (2019). Epidemiology of otitis media in Chinese childr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