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乳腺癌:识别、应对与治疗

  • 36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乳腺癌:识别、应对与治疗封面图

了解乳腺癌:识别、应对与治疗

有时候,朋友聚会的时候总有人聊起健康体检。有的人不以为意,有的人却会因为一份报告上的小结节而彻夜难眠。其实,乳腺癌并不是"遥远的话题",尤其对中年女性来说,更需要把握关键的信息,用对方法,减少无谓的焦虑。从识别早期变化到积极管理,乳腺健康其实和咱们的生活息相关。

01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简单来说,就是乳腺里的细胞出现了异常增生,形成了肿瘤。女性比男性常见,特别是40岁以后。乳腺癌分成不同类型,比如导管癌、腺泡癌等。每一种类型的进展速度和治疗方法不一样。有的生长缓慢,有的变化明显。如果用厨房比喻,乳腺就像水管系统,细胞只要堵在那里,就容易出问题。

乳腺癌的特点是可以侵犯周围组织,也可能通过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身体部位。几乎每个人身边都能听说过相关的病例,这说明它的确常见。及时了解乳腺癌的基本情况,可以让我们提前准备,不被意外打得措手不及。

02 常见症状有哪些?

  • 乳房内摸到肿块:大多数患者会先感觉到乳房某个地方有一块硬的东西,一开始不疼,形状不规则。时间久了,肿块会越来越明显。
  • 乳头异常分泌:乳头突然流出液体,尤其是带血的分泌物,是需要格外警惕的信号。
  • 乳房皮肤变化:有的患者会发现乳房皮肤有凹陷,变得像橘子皮,也有可能皮肤红肿。
  • 腋下淋巴结肿大:部分人会同时摸到腋下出现小结节,这是真正应该去医院彻查的时候了。
案例启示 📝: 一位57岁的女性因右乳肿块来肿瘤科就诊,经检查诊断为乳腺癌。她的体重、身高都处于正常范围,但无过敏史。这个例子提醒我们,乳腺癌并不只和体型、过敏有关系,任何出现肿块或分泌异常都应该及时检查,别拖延。

03 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乳腺癌的出现,和身体里的多种因素有关,和别人生气、惊吓其实没关系。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类:

  1. 年龄增长:女性40岁以后,乳腺细胞老化,突变几率自然增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50岁后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明显提升(Siegel et al., 2023)。
  2. 遗传因素:家族里如果有人得过乳腺癌(如母亲、姐妹),后代风险会更高,BRCA1/BRCA2基因突变就是重要原因之一。美国医学会研究指出,有家族史女性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2-5倍(Antoniou et al., 2003)。
  3. 生活方式相关:经常高脂饮食、缺乏运动、长期肥胖容易影响体内雌激素水平,而激素刺激乳腺细胞增长也是一个关键点。经常饮酒、吸烟的女性也要小心这些习惯长期累积的风险。

需要提一句,很多人觉得乳腺癌“避无可避”,其实体重管理与生活习惯等后天因素可以影响风险(Colditz & Bohlke, 2014)。

04 诊断乳腺癌要做哪些检查?

不少人对去医院查乳腺有些紧张,其实常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过程基本无创,时间也不算长:

  • 乳腺超声:类似给肚子里的宝宝做B超,用于筛查乳腺结构异常,能分辨囊肿还是结节。
  • 乳腺X线(钼靶):可以早期发现肿块、钙化点,对密度高的乳腺组织尤其有效。
  • 组织活检:如果影像提示有明显异常,医生会建议取一点组织做进一步化验,准确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

在诊断时,医生会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检查组合,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所有项目。有症状的朋友,早发现、早确诊才能更快开启干预流程(Marmot et al., 2013)。

05 乳腺癌的治疗都有什么选择?🩺

说到治疗,模式不像买衣服只能选一件,反而像拼积木,根据分期和个体情况组合。乳腺癌主要的治疗有:

  1. 手术切除:早期患者大多数通过手术去除肿瘤,有保乳和全乳切除之分。医生会结合肿瘤大小、部位作出建议。
  2. 放射治疗:手术后或肿瘤较晚期时,有时需要用放疗杀死残留的异常细胞。
  3. 化学治疗:适合某些类型或晚期,帮助抑制全身异常细胞扩散。
  4. 靶向治疗/内分泌调节:有些乳腺癌对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敏感,这时可用药物调控激素水平,阻止复发。

选择何种治疗方案,要根据肿瘤大小、分期、基因检测结果等细致调整。有研究表明,单纯手术早期治愈率较高,合并用药则适合分期稍晚或分子型特殊的患者(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2015)。

06 如何做好乳腺健康管理?💡

  • 均衡饮食: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C,有研究发现坚果摄入与乳腺健康有益(Sabate & Ang, 2009)。可以每天吃一小把坚果,增加绿叶蔬菜比例,帮助各项激素水平维持平衡。
  • 适量运动:一周3-5次,单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维护基础代谢率,减少乳腺癌风险,同时还可以缓解压力。
  • 自我检查:女性建议每月经结束后自己触摸乳房,不要紧张,找规律,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 专业体检:建议40岁以后的女性每1-2年做一次乳腺超声,必要时结合钼靶X光。
  • 心理健康:情绪波动不会直接引发疾病,但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日常坚持良好习惯。如果感到困惑,可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
说到底,乳腺健康管理,需要一定的耐心和规律。一旦发现不适,主动寻求专业帮助才是负责任的选择。如果体检中发现结节或者有困惑,建议首选正规医院乳腺外科或肿瘤专科医生进行咨询,而不是依赖网络自查。专业的评估能帮助咱们解决70%以上的焦虑。

参考文献

  • Siegel, R. L., Miller, K. D., Wagle, N. S., & Jemal, A.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 Antoniou, A., Pharoah, P. D. P., Narod, S., Risch, H. A., Eyfjord, J. E., Hopper, J. L., ... & Easton, D. F. (2003). Average risks of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associated with BRCA1 or BRCA2 mutations detected in case Series unselected for family history: a combined analysis of 22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72(5), 1117-1130.
  • Colditz, G. A., & Bohlke, K. (2014). Priorities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breast cancer.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4(3), 186-194.
  • Marmot, M. G., Altman, D. G., Cameron, D. A., Dewar, J. A., Thompson, S. G., & Wilcox, M. (2013). The benefits and harms of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an independent review.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108(11), 2205-2240.
  •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2015). Aromatase inhibitors versus tamoxifen in premenopausal women with estrogen receptor-positive early-stage breast cancer: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Lancet, 386(10001), 1341-1352.
  • Sabate, J., & Ang, Y. (2009). Nuts and health outcomes: new epidemiologic evidenc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89(5), 1643S-16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