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认识直肠癌:防治好帮手

  • 49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认识直肠癌:防治好帮手封面图

认识直肠癌:防治好帮手 🩺

01 直肠癌是什么?

周末在家里陪父母吃饭时,亲戚突然提起自己朋友被查出直肠癌,大家一时都沉默下来。不少人其实听说过这个词,但对直肠癌的具体含义却很模糊。简单来说,直肠癌是一种起源于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也就是直肠里本该健康的细胞出现了异常,逐渐发展成肿块,甚至影响身体其他部位。越来越多数据显示,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特别是中年人和老年人。虽然听起来不太友好,其实大部分直肠癌都是从“息肉”这样的良性病变慢发展而来的。假如能早一点发现,这种肿瘤并非无法应对。
简单来讲,了解直肠癌的基础知识,对于及早发现和及时干预意义重大。

02 直肠癌有哪些主要症状?

  • 🔎便血 —— 很多患者一开始只是偶尔发现便纸上有血迹,颜色常偏暗红。起初不在意,容易和痔疮混淆。但如果便血次数明显增加,或者伴有血块,就要认真对待。
  • 🤔排便习惯的改变 —— 比如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者有种“没拉干净”的感觉。这样的变化如果持续发生,小心可能是肠道有了不正常的病变。
  • 😖腹部不适或腹痛 —— 早期时仅是轻微不适或腹部坠胀,随着肿块变大,腹痛可能会加剧,有些人甚至会觉得腹部有“堵住”的感觉。
  • 🥱身体乏力、体重减轻 —— 如果近期莫名其妙很累,体重下降得厉害,而且饭量没有变化,这也可能和肿瘤消耗有关。
病例提示: 有位已婚男士,因为常年爱吃辛辣,在无意中发觉排便时常带血且时有腹痛,加上体重略下降,最终到医院被诊断为Ⅲ期直肠癌。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持续性便血和不舒服要及时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直肠癌?

  • 📌 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有近20%的结直肠癌患者家族中也有人患病。父母、兄弟姐妹出现过类似问题,子女发病的概率比普通人要高2倍(Markowitz SD, Bertagnolli MM. Molecular origins of cancer: Molecular b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09;361:2449-2460.)。
  • 🍲 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脂肪、高热量,喜欢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会刺激肠道,增加癌变的机会(Bouvard V. et al., Carcinogenicity of consumption of red and processed meat. Lancet Oncol. 2015;16(16):1599-1600.)。
  • 🚬 慢性刺激
    像慢性肠炎、肠道息肉、痔疮长期反复发作、酗酒吸烟等,都会让肠道黏膜长期处于受损和修复的状态,久而久之增加异常细胞出现的概率。
  • 👶 年龄增长
    绝大多数直肠癌都发生在50岁以后,但近年来也有年轻化趋势。有专家认为,这和社会节奏快、饮食变得精细化以及缺乏运动有关。
  • 🦠 肠道微生态失衡
    新近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结构异常,会导致局部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容易诱发肿瘤的发生(Arthur JC et al., Microbial 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essential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bacteria-induced colorectal cancer. Nat Commun. 2014;5:4724.)。

说起来,直肠癌其实离我们比想象中更近。明白这些风险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管理健康。

04 如何确诊直肠癌?

  1. 🔬 肠镜检查
    如果医生怀疑肠道内有病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肠镜。肠镜可以直观看清楚直肠内的状况,还能现场取一点组织做进一步的化验,这是准确诊断的“金标准”。
  2. 🧪 病理活检
    取下来的样本经过显微镜检查,可以判断组织是否癌变、分化程度等,比起仅凭影像更有说服力。
  3. 📈 相关实验室检查
    血液肿瘤标志物如CEA(癌胚抗原),如果数值升高,通常提示有肿瘤风险;血常规和生化指标也能反映全身健康状态。比如,肿瘤晚期可能会出现轻度贫血、白蛋白降低等问题。
  4. 🖥️ 影像检查
    为了评估肿瘤有没有扩散,医生还会安排腹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是否侵及肠壁深层、有没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生活提醒: 排便不规律或有血,不妨及早做一次肠镜筛查。定期检查,是早期发现的“钥匙”。

05 主要治疗方式和应对措施

  • 🔪 手术治疗
    直肠癌的绝大多数患者,如果发现较早,首先考虑切除肿瘤,并尽量保护肛门功能。对于局部范围较大的病灶,有时需要联合作用其他治疗。
  • 💉 化学治疗(化疗)
    针对肠道周围淋巴结转移或者已经扩散的直肠癌,化疗可以帮助控制肿瘤进一步发展。新辅助化疗通常用于手术前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切除率(一位患者因直肠病变伴淋巴转移、影像T3bN2,已置入输液港并顺利完成新辅助化疗过程)。
  • 🔆 放射治疗(放疗)
    部分直肠癌对放射线比较敏感。对于某些中晚期、肛门括约肌附近的病变,放疗有助于缓解症状或配合手术共同控制病情。
  • 🤝 多学科协作
    手术、化疗、放疗如何组合,哪些情况适合哪种方式,最好咨询专业肿瘤团队,量身定制更适合自己体质和分期的治疗方案。
个人经验: 每个人的治疗流程可能不同。有朋友刚做过手术恢复得很好,但有些人需要联合用药。感觉身体有变化,和医生多沟通,很重要。

06 日常健康管理与风险降低建议

  • 🥦 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梨、苹果、西兰花等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让排泄过程顺畅。每日保证5种颜色的蔬菜水果搭配,多样化最好(Trock B, Lanza E, Greenwald P. Dietary fiber, vegetables, and colon cancer: critical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 J Natl Cancer Inst. 1990;82(8):650-661.)。
  • 💧 补充足够水分
    喝足量的水能维持粪便湿润,减少便秘,使肠道环境更友好。一天1.5-2升水为宜。
  • 🤸‍♀️ 保持规律运动
    散步、快走、骑自行车这些温和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半小时。能减少内脏脂肪,对肠道尤其有好处。
  • 🛏️ 保证作息充足
    忙碌之余睡眠充分,有助于免疫系统修复。研究显示,作息混乱、长期熬夜,很容易让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对直肠健康也有影响。
  • 🏥 定期肠道检查
    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尤其是家族有类似疾病,或有相关症状的人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后续问题更容易处理。
  • 😌 保持心情愉快,减轻压力
    情绪过于紧张不利于自身体免疫调节,学会应对压力、倾诉烦恼,有助肠道和全身健康。
友情建议: 饮食多样、规律运动、作息正常,比单一依赖某一种补品或医学手段更值得坚持。

07 结语和行动建议

直肠癌并不可怕,最怕的是迟没有警觉。健康生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每天的习惯累积,才是最强的防线。如果身体传递一些异样信号,比如排便次数突然变化、持续便血或不适,不如找个时间和医生聊。规律饮食、运动、关注身体的小变化,无论哪一步都很关键。
和家人朋友彼此提醒,就是最贴心的守护。希望这些建议能帮你悄地守护好自己,也让健康陪伴身边的每一天。

参考文献:
Markowitz SD, Bertagnolli MM. Molecular origins of cancer: Molecular ba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N Engl J Med. 2009;361:2449-2460.
Bouvard V, Loomis D, Guyton KZ, et al., Carcinogenicity of consumption of red and processed meat. Lancet Oncology. 2015;16(16):1599-1600.
Arthur JC, Perez-Chanona E, Mühlbauer M, et al. Microbial 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essential role of inflammation in bacteria-induced colorectal cancer. Nat Commun. 2014;5:4724.
Trock B, Lanza E, Greenwald P. Dietary fiber, vegetables, and colon cancer: critical review and meta-analyses of the epidemiologic evidence. J Natl Cancer Inst. 1990;82(8):650-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