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上呼吸道感染应对指南:急诊科专业视角

  • 17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上呼吸道感染应对指南:急诊科专业视角封面图
上呼吸道感染应对指南:急诊科专业视角

01 早期的上呼吸道变化:你察觉到了吗?

有时候,起床刷牙时嗓子略微干痛,偶尔觉得鼻腔微堵,或是在刚进办公室时咳嗽了两下,这些轻微的不适很容易被当做昨晚空调吹得太久,或者最近太忙没休息好。但其实,这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早期的小信号,像一封快递投递前的短信,只是让你知道“有东西要来”,并不算警告。
轻微干咳、咽部有异物感这些变化,多数人还会继续日常节奏。研究显示,感染初期90%以上的患者只有细微症状(Heikkinen & Järvinen, "The Common Cold", Lancet, 2003)。感冒、流感、咽炎多以这种温和的方式悄然开始,没有明显不舒服。
🟢 这阶段不必紧张,只需多关注身体的小变化。其实,大多数上呼吸道感染在初期并不惹事,稍不留神就过去了,但偶尔躲起来,会突然加重。

02 明显症状出现时,应注意哪些警示?

随着感染进展,症状会逐渐明显。有些人一觉醒来,喉咙像被钢丝刷过,连续咳嗽、咳痰,头晕无力发热,甚至讲话都费劲。这些情况已经不再是“小麻烦”,而是身体发出实质性提醒:有重要变化发生了。
比如,某位37岁的女性患者,平时身体不错,只是近期觉得喉咙持续疼痛,还咳嗽、咳痰,体温升到37.8℃——这些信号就不同于之前的轻微症状。经过医生检查,发现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辅助检查进一步证实为上呼吸道感染。这样的变化,已经提示病情超过“自己调理”的阶段,可能需要特别处理。
🔔 如果持续高烧(如体温一直大于38°C)、剧烈咽痛、呼吸明显变快或难以喘气、咳痰变浓或含血,都不应再拖延。这说明身体正在与感染“正面交锋”,最好及时到医院接受专业评估。

03 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到底为什么会得病?

其实,绝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像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鼻病毒),在公众场所、地铁、办公室,经常随呼吸道飞沫传播。细菌感染则多见于免疫力偏低人群或特殊季节。例如,冬季空调长时间使用,空气流动变差,病毒就像顺着“快车道”进入鼻腔。
研究显示,冬春季发病率显著升高(Monto, “Epidemiology of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 J Med, 2002)。空气中颗粒物和低温环境会影响鼻咽黏膜的防御能力——原本细胞像“交通警察”,维持通畅,但低温让它们“打瞌睡”,病毒和细菌就容易乘虚而入。此外,加班、睡眠不足、近期身体虚弱,也会让免疫系统稍微“松懈”,这时感染的风险就增高。
除了环境因素,个体年龄和基础病也有影响。孩子和长者由于免疫系统没完全发育或功能减弱,更容易被感染。长期抽烟、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肺病)也是危险因素。美国一项调查发现,有基础病的人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可高出普通人三倍(Fendrick et al., "The economic burden of non–influenza-related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ch Intern Med, 2003)。
⚡ 别忽视生活习惯和环境变化,身体的免疫防线需要充足睡眠和规律生活来维护。虽然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是“小麻烦”,但一些病原体强度高,或者外界刺激多,感染也会变重。

04 急诊科诊断过程:怎么判断是不是上呼吸道感染?

当症状达到“不得不看医生”的程度,急诊科医生会先询问近期感受和发病经过,看是否有持续高烧、剧烈咽痛、呼吸困难等。之后会做详细体格检查,比如看咽部的红肿、扁桃体肿大,听肺部呼吸音,判断有无异常声响(如啰音)。有时会检测体温变化和心率,看身体是否出现应激反应。
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可能建议做一些快速检测。比如检测血常规里的白细胞数量,来判断感染类型;或用急诊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盒筛查主要病毒,有时还会测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帮助确认感染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有研究表明,快速抗原检测对于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非常有用(Branche et al., "Serological testing of influenza A and B", J Clin Microbiol, 2015)。
实际工作中,不会让患者陷入过度检查。只在病情复杂,或者怀疑并发肺炎、气道阻塞时,才会安排胸片、痰培养等进一步检查。简单来讲,只要明确感染类型,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对应药物和日常护理来缓解症状,无需担心繁琐的医疗流程。
👩‍⚕️ 检查重点不在于“查得多”,而是针对实质症状“查得准”。如果有就诊需求,不用犹豫,专业医生会根据你的身体实际情况做出精准判断。

05 急诊科治疗方案:怎么快速缓解?

处理上呼吸道感染,医生首先会要求多休息、补充水分,让身体获得修复机会。药物方面主要针对症状,比如咳嗽、咽痛、发热,这些会根据感染类型由医生合理选用。在急诊科,临床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轻易开抗生素。只有在判断为细菌感染、或症状严重、伴有免疫力低下时,才会考虑使用抗菌药物。
以前面37岁的女患者为例,医生给她安排了口服抗生素(药名及剂量保护患者隐私,未公开),同时配合止咳化痰药物、解热镇痛药物,以及个性化的辅助治疗。整个处理过程核心在于对症——咳嗽不停就重点止咳,咽痛难忍就用局部消炎药,同时让患者按计划随访,避免病情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或并发症。
最近欧美指南明确提出,超过80%的上呼吸道感染无需特殊药物,只靠休息、补充液体、适度对症处理就能自愈(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roup A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Clin Infect Dis, 2012)。抗生素不是“灵丹妙药”,滥用反而会增加耐药风险。
💊 简单来说,“多休息+多喝水+合理用药”是应对大多数感染的黄金组合。如果药物没能明显改善,或者病情突然加重,记得及时回医院复查。

06 上呼吸道感染的日常预防方案

和预防感冒一样,关键还是日常养护。保持鼻腔、咽部的清洁卫生,常常用温水清洗口鼻,外出在空气流通的地方佩戴口罩,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机会。平时要保证睡眠充足,饮食均衡,这些习惯让免疫系统像“勤快的守门员”,把大多数不速之客挡在门外。适度运动有助于提高呼吸道防护力,美国最新健康指南都强调这一点(Nieman, "Exercise, infection, and immunity", Int J Sports Med, 1994)。
食物选择方面,推荐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瓜果(如橙子、番茄、猕猴桃等),每天吃一些,能帮助免疫力快速恢复。温热汤水(如鸡汤、蔬菜汤)有助缓解咽部不适,每周适当安排。高质量蛋白类食物(如鸡蛋、豆制品、鱼肉)有助抵抗力提升。遇到气候变化,多喝水防止黏膜干裂,也是简单又实用的好办法。
当出现持续高烧、剧烈咽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第一时间就医,一线医院的急诊科一般都有专业诊断和治疗能力。普通社区医院也能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不必担心资源不足。若儿童、老人或基础病患者感染,不要拖延,应当即时就医。
🌼 多吃新鲜水果、规律运动、提高睡眠质量,每天坚持,身体的“小卫士”就能更好工作。出现异常症状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别让小麻烦变成大问题。

参考文献

  • Branche, A.R., Walsh, E.E., Falsey, A.R. (2015). Serological testing of influenza A and B.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53(6), 1825-1827. https://doi.org/10.1128/JCM.01610-14
  • Fendrick, A.M., Monto, A.S., Nightengale, B., Sarnes, M. (2003). The economic burden of non–influenza-related vir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3(4), 487–494. https://doi.org/10.1001/archinte.163.4.487
  • Heikkinen, T., & Järvinen, A. (2003). The Common Cold. Lancet, 361(9351), 51–5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3)12162-9
  •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2012).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roup A Streptococcal Pharyngitis.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55(10), 1279–1282. https://doi.org/10.1093/cid/cis847
  • Monto, A.S. (2002). Epidemiology of vir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2(6A), 4S-12S. https://doi.org/10.1016/S0002-9343(02)01060-5
  • Nieman, D.C. (1994). Exercise, infection, and immu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5(Suppl 3), S131–S141. https://doi.org/10.1055/s-2007-10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