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左侧甲状旁腺肿瘤的麻醉科科普指南

  • 22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左侧甲状旁腺肿瘤的麻醉科科普指南封面图

左侧甲状旁腺肿瘤的麻醉科科普指南

在体检时,偶尔会有人意外发现脖子里长了个小结节。有人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舒服,却在超声检查后得知:左侧甲状旁腺长了肿瘤。其实,甲状旁腺不像甲状腺那样常被关心,但它对身体里的钙有着不小的影响。这类肿瘤虽然多为良性,但要做手术时,麻醉安全、围术期管理同样重要——一不留神,钙的骤变就能给身体带来麻烦。接下来,带你从麻醉角度看清这种肿瘤的来龙去脉。

01 什么是左侧甲状旁腺肿瘤? 🩺

甲状旁腺,看名字就在甲状腺的附近,但它的任务不一样。主要负责调节体内的钙和磷,用来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活动。左侧甲状旁腺肿瘤,简单来说,就是左边这颗“放心丸”长出了异常组织,多数时候是腺瘤(良性多见)。万一出问题,体内钙的浓度就会失控,影响骨骼、肾脏甚至心脏。

一般这类肿瘤长得慢,很多人起初没什么感觉,但随着增长,有些人会觉得累、烦躁或者肾结石频发。如果需要手术切除,麻醉科医生要提前评估身体状况——特别是要看钙的水平,避免在麻醉中出现肌肉抽搐或心率失常。

⚡️小提示:甲状旁腺是调钙小卫士,一旦肿瘤影响分泌,症状可能很隐匿。

02 这些症状要当心,麻醉科在做什么? 🔍

  1. 轻微疲倦、乏力:有的人到了下午就精神打不起,有种说不出来的累。这其实和高钙血症有关,早期并不容易察觉。
  2. 肾结石反复出现:反反复复的腰痛、尿血,不少都是高钙血症惹的祸。如果家里总有人这样,别只顾埋怨水质,建议查查甲状旁腺。
  3. 持续、明显的骨痛或骨折:有位47岁的女性朋友,因为左侧甲状旁腺肿瘤出现长期乏力,还伴有焦虑。检查发现颈部有多个肿大淋巴结,才确定了病因。

对麻醉科来说,如果病人长期高钙,心脏、神经都容易“闹情绪”。术前必须查清电解质和心电图,避免因麻醉诱发强烈不适。此外,肿瘤压迫周围组织还可能影响喉部麻醉和气道管理,医生要格外仔细。

🧡建议:突然手脚麻、心慌或异常乏力,一定别掉以轻心,可以考虑查查血钙。

03 为什么会长甲状旁腺肿瘤?带来哪些麻醉风险? 🧬

引起甲状旁腺肿瘤的因素比较多。最常见的是基因突变和家族遗传,有些家族中多位成员都得过这类病。其次,长期缺乏维生素D或者慢性肾病后,甲状旁腺为了“维权”,反复刺激也可能长出腺瘤。另外,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40岁以后更容易遇到。

研究发现,甲状旁腺腺瘤占到该部位肿瘤的80%以上,恶性比例很低(Silverberg, S. J., et 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不过,别小看高钙带来的危险—— 麻醉时钙的剧烈波动能让神经、肌肉甚至心脏发生不稳定。特别是心律失常风险增高,手术中必须密切监控。

📚引申:年龄、遗传和慢性疾病是“幕后推手”,但多数肿瘤还是良性的。

04 做哪些检查?手术前如何准备? 📝

  • 术前评估:麻醉医生关注既往疾病(如心脏病、肾功能),评估麻醉分级。同时要检查心电、血压、氧饱和度,必要时调整血钙水平,减少手术风险。

一份详细的术前准备,有助于锁定病灶和保障围术期安全。有研究支持,术前优化电解质、加强监测可显著减少麻醉并发症(Chen, H., et al., Annals of Surgery, 2010)。

⏰ 切记:普通体检并非“走过场”,发现异常要及时专业评估。

05 如何治疗?麻醉医生在手术中做什么? ⚙️

治疗上,手术切除是绝大多数甲状旁腺腺瘤的首选,尤其对于有明确症状或高钙危象的患者。手术通常采用喉镜下精准切除,有些医院甚至小切口即可完成。麻醉方式可以因人而异,有些采用神经阻滞(比如上面提到的47岁女性案例),也有全身麻醉的方案。

麻醉医生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和检验结果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并在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电解质水平,以及是否有肌肉抽搐或心律问题。术中如果发现钙变化剧烈,会及时采取药物调整,保障病人平稳过渡。

  • 手术过程中一旦切除病变,血钙水平可能瞬间下降,有时会引起手足抽搐(特维尼征、楚佛斯特征阳性)。
  • 麻醉科还会关注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提前做好术前插管和唤醒环节的沟通预案。
🔒麻醉医生是患者安全的守护者,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松。

06 日常管理怎么做?术前术后如何协作? 🌱

除了专业的治疗,平时管好自己的身体也很关键。饮食上,建议多吃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菠菜),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和微量元素,对维持骨骼健康有好处。奶制品(如低脂牛奶、酸奶)能提供充足钙质,每天适量摄入能帮助身体恢复活力。豆制品(如豆腐、豆浆)也是不错的植物蛋白和矿物质来源。

规律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每周3-5次,有助于骨骼和代谢维持,也能减轻焦虑、改善睡眠。数据显示,定期锻炼能降低内分泌癌症风险(Patel, A. V., et al., JAMA, 2019)。同时,术后6-12个月内持续定期随访,测量血钙值和甲状旁腺素,及早纠正异常变化。

  • 西兰花 + 富含维生素C和K + 每周多次作为主菜配餐
  • 低脂牛奶 + 提供优质钙 + 每天一杯即可
  • 豆腐 + 植物钙、蛋白全 + 各餐轮流食用,烹调方式多样

麻醉科除了手术那一刻负责安全,术前评估和术后康复建议同样重要。比如术前焦虑、术前麻醉方式介绍,术后呼吸道保护和疼痛管理,都是围术期不可或缺的环节。

🏃‍♂️日常的小动作和选择,也能影响最终恢复的快慢。

综合来看,左侧甲状旁腺肿瘤虽然不算高发,但影响并不小。从检查、诊断到治疗、麻醉,每一步都有细节讲究。真遇到相关情况,也不用过度担心,按流程、听建议去做,往往结果比担忧想象的要顺利得多。平时的自我管理、营养均衡,别忽视了和医生及时沟通,健康其实可以很简单。

参考文献

  • Silverberg, S. J., Bilezikian, J. P. (2014).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0(13), 1247-1256. DOI:10.1056/NEJMcp1210812
  • Chen, H., Sippel, R. S., Schaefer, S., & Chen, S. (2010). The Impact of Routine Intraoperative Parathyroid Hormone Monitoring during Surgery for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Annals of Surgery, 251(3), 503-509. DOI:10.1097/SLA.0b013e3181cb7f1c
  • Patel, A. V., Maliniak, M. L., Rees-Punia, E., Matthews, C. E., Gapstur, S. M. (2019). Leisure Time Spent Sitting in Relation to Total Mortality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US Adults. JAMA, 321(16), 1585-1595. DOI:10.1001/jama.2019.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