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十万人被确诊,肺癌到底是什么?
01 肺癌的基本概念
下班路上,你可能会注意到有人忍不住咳嗽几声,却以为是空气不好。其实有些看似普通的“老毛病”,背后可能藏着危险的信号。肺癌,就是医学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简单来讲,肺癌是指肺部的正常细胞变得异常,最终形成不受控制的“肿块”,医学上叫做肿瘤。
肺癌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根据细胞类型,大致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者又包含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细分类型。小细胞肺癌进展快,容易转移,治疗难度大。非小细胞肺癌占多数,治疗方式更多样。🫁
别小看这个数字——全球每年有上百万例新发肺癌,仅在中国,2022年新增肺癌患者就超过80万。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可见,对肺癌有基本认识,是保护呼吸健康的重要一步。
02 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肺癌症状有哪些?
- 1. 长期咳嗽: 如果你原来咳嗽只是偶尔,现在却变成了“家常便饭”,而且持续好几周,总是不见好,这种情况值得关注。举个例子,有位69岁的男士,原本身体还不错,就是最近三个月老是咳嗽,起初觉得没什么大碍,后来甚至开始带点血丝,这才下定决心去医院,结果查出了肺癌。
- 2. 咳血或痰中带血: 这不是普通喉咙发炎该有的症状。即使只是偶尔出现,也不要掉以轻心。很多人以为是牙龈出血,其实肺部问题也会出现痰中带血。
- 3. 胸痛和呼吸急促: 说起来,有些人突然觉得胸口发紧、深呼吸时有点闷痛。也有的人觉得爬楼梯、快走都喘得厉害。这种新近出现的呼吸不适,需要引起注意。
- 4. 体重下降: 明明没有刻意节食,体重却悄悄减轻了几公斤,有时候也是肺部“拉警报”的信号。
- 5. 反复呼吸道感染: 很多人换季就容易感冒发烧,不过如果发现短期内总是咳嗽、感染,一直好不了,可以考虑排除肺部肿瘤的可能。
需要注意:早期肺癌往往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上述“警报”,及时就医很重要。🔍
03 引起肺癌的原因你知道吗?
说到肺癌,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抽烟”,没错,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0倍以上(Doll, R., et al., 2004)。不过,肺癌的发生远不止于此。
- 吸烟: 无论烟龄多长,吸烟都会损伤肺部的正常细胞,使部分细胞发生变异,形成肿瘤。
- 二手烟暴露: 家庭成员或同事中如果有人吸烟,自己也会被动吸入有害物质,风险也会增加。
- 空气污染: 长期生活在空气质量不佳的地区,比如工厂、繁忙马路旁,吸入的悬浮颗粒和有害气体同样会增加肺癌风险。
- 职业暴露: 某些特殊行业(如矿工、化工厂工人)会接触石棉、砷、镍等致癌物,这些都会提高危险系数。
- 家族遗传: 虽然大多数肺癌与环境有关,但如果直系亲属曾经患有肺癌,自身风险也会随之上升。
- 既往疾病和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细胞自身的修复能力下降,突变机会增多。比如有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也比普通人更易发生肺癌。
这些“幕后推手”,让我们对肺癌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是只有吸烟者才需要担心,有些危险其实就在身边。
参考:Doll, R., Peto, R., Boreham, J., & Sutherland, I. (2004).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moking: 50 years' observations on male British doctors.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28(7455), 1519.
04 确诊肺癌需要经历什么过程?
如果出现了前面说的那些症状,第一步应该怎么做?一般来说,肺癌的诊断离不开一系列精细的检查过程,就像侦探破案一样,每一步都很关键。🩺
- 1. 影像学检查: 最开始,医生常用胸部X光或低剂量CT来观察肺部结构,有无明显肿块或异常影像。
- 2. 组织活检: 发现可疑病灶后,需要进一步取病变部位的小块组织,交由病理科医生鉴定肿瘤性质。这一步就像“验明正身”,判断是恶性还是良性,有时还要分型。
- 3. 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 对某些特殊类型,如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还需进行详细的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细胞表面特征蛋白),有些病例需基因检测,为个性化治疗提供参考。
- 4. 分期检查: 若确认为肺癌,进一步评估病灶扩散程度,包括CT、磁共振、PET-CT或骨扫描,以确定治疗方案。
检查过程环环相扣,综合分析结果才能明确诊断。因此出现疑似症状后,建议挂呼吸内科或肿瘤科,由专业团队进行系统评估。
参考: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Guidelin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3.2022.
05 怎样治疗肺癌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每种肺癌的治疗方案都有讲究。治疗能否取得好效果,和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身体状况密切相关,也要看团队的专业经验。
- 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切除病灶往往是首选。比如有位69岁的男士,在接受了三周期化疗免疫联合治疗后,进行胸腔镜下右上肺叶切除,同时清扫淋巴结。术后虽然出现了皮下气肿,经及时处理后恢复良好。这显示多学科配合,以及术后观察和护理同样重要。
- 放射治疗: 局部晚期或无法手术者,可以用高能射线精准“锁定”肿瘤,缩小肿瘤体积,控制病情。🩻
- 化疗: 在肿瘤已经扩散(转移)时,通过静脉注射(如顺铂、培美曲塞二钠)抑制肿瘤生长。
- 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 部分患者可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例如EGFR、ALK),大大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 多学科联合: 实际治疗过程中,肿瘤内科、外科、影像、护理等多部门常协同制定个体化方案,强调整合医疗的重要性。
治疗方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决策,科学就医、按时复查、积极配合治疗,是提升效果的关键。
参考:Howington, J. A., Blum, M. G., Chang, A. C., Balekian, A. A., & Murthy, S. C. (2013). Treatment of stage I and 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3rd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143(5_suppl), e278S-e313S.
06 日常生活如何进行有效管理?
肺癌诊治离不开医学手段,但生活管理同样重要。科学管理,可以降低复发风险,提高生活质量,这对患者及家属来说尤其关键。
- 合理膳食: 多摄入蔬菜水果、粗粮豆类,少量优质蛋白,比如鱼虾、禽肉、肠胃能接受的奶制品,有助于为身体修复提供动力。🍎🥦
- 适度运动: 有条件的话,每天散步、轻度锻炼20-30分钟,让身体逐渐恢复功能。不过运动要因人而异,避免过度疲劳。
- 规律作息: 睡眠充足有助于免疫力恢复。晚睡和熬夜会削弱身体自愈能力。
- 心理调养: 情绪低落、焦虑难免,适当倾诉、与亲友沟通或者寻求专业心理疏导,都有好处。
- 定期复查: 治疗结束后按医嘱定期随访,通过血液、影像等检查,及时发现变化,科学应对。
这些日常调整不只是“生活小事”,而是每位肺癌患者长期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家属能够给到的最大支持。
参考:Mazzone, P. J., et al. (2018). Components necessary for high-quality lung cancer screening: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nd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Policy Statement. Chest, 153(4), 954–962.
结语
很多时候,我们与健康的距离只在于那一次主动检查、一次及时就医的决定。通过提升对肺癌的认识,关注身边的小变化、了解诊疗流程、科学配合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每个人都能在呼吸之间拥有更多的安心。身边如果有人遇到类似问题,也不妨多些理解和陪伴。健康知识,不只是自保,也是对家人的守护。🌱
主要参考文献
- Doll, R., Peto, R., Boreham, J., & Sutherland, I. (2004).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moking: 50 years' observations on male British doctors. BMJ, 328(7455), 1519.
-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Guideline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3.2022.
- Howington, J. A., Blum, M. G., Chang, A. C., Balekian, A. A., & Murthy, S. C. (2013). Treatment of stage I and II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3rd ed: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143(5_suppl), e278S-e313S.
- Mazzone, P. J., et al. (2018). Components necessary for high-quality lung cancer screening: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nd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Policy Statement. Chest, 153(4), 954–9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