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重要性——你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

  • 30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重要性——你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封面图

麻醉在甲状腺手术中的重要性——你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

有时家人聊天会说起脖子有点肿、咽口水不太顺,这种小麻烦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甲状腺就像“身体的小气泵”,一旦它出现了结节,尤其是双侧的,就不只是“看着多了块肉”那么简单。手术处理甲状腺结节,尤其需要靠谱的麻醉团队保驾——否则,一场看似常规的手术,也可能变得风险重重。

01 什么是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简单说,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就是甲状腺的两边各自长出了不止一个小结节,可以看做“腺体里的小团块”。它有时没啥明显症状,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困扰,比如甲状腺功能紊乱。其实,甲状腺结节多数是良性的,只是有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一步诊断甚至治疗。

从医学角度来看,这种情况意味着整个甲状腺都受到影响,没有明显左/右侧独立性,一旦发展,可能会影响全身激素调节。甲状腺是身体调控新陈代谢的小工厂,结节就像厂里的“杂物”,多了也不好,反映出甲状腺可能出了点问题。

02 双侧甲状腺结节的警示信号 📣

  • 1. 颈部肿块:有时洗脸或转头时,能明显摸到脖子中间有突起。如果结节较大,外观看会有点“鼓包”,像脖子上挂了一个小球。
  • 2. 吞咽困难:饭吃到一半感觉“卡嗓子”,尤其是干食和体积大的食物更容易卡,有时喝水才能缓解。
  • 3. 声音嘶哑:说话声音变得低沉,甚至持续沙哑,尤其是需要高声讲话时更明显。
  • 4. 气短或呼吸困难:有些人运动时觉得气不够用,严重时甚至夜里呼吸变困难。

这些症状发展到明显阶段才好察觉,但早期结节多数没有感觉。举个例子,72岁的女性患者刚开始只是发现脖子有点肿,后来手术前才发现已经影响了呼吸和吞咽。从中不难看出,日常生活中如果长时间有上述不适,不妨主动去医院查查。

03 麻醉科到底为什么关键?🛡️

说到甲状腺手术,很多人都关心医生的技术,却容易忽略麻醉团队的工作。但其实,麻醉的好坏决定了手术能否“平稳完成”。麻醉科医生不仅仅是“让你睡着”,更负责整个手术过程中的心跳、呼吸、血压等指标管理,确保手术环境安全。

比如上面那位72岁的女性患者,手术采用了静吸复合麻醉,全程监测生命体征,针对老年人特别注意循环稳定、肺保护通气和麻醉深度。手术结束时,她的意识、咳嗽、吞咽反射都恢复良好。这例子提醒我们,靠谱的麻醉不仅省去痛苦,还能减少突发风险和术后不适。

麻醉不是简单的“睡一觉”,而是让整个手术过程可控,尤其是涉及颈部大血管和气道的甲状腺全切手术。

04 甲状腺手术麻醉

核心要点是保证气道安全、维持循环稳定、避免神经损伤,需结合手术类型(如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癌根治术)和患者基础情况(如甲状腺功能状态、气道解剖)制定方案,目前以全身麻醉为主。


一、麻醉方式选择(以全麻为首选)


1.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


◦ 适用场景:几乎所有甲状腺手术,尤其是甲状腺较大(压迫气道)、甲状腺癌需清扫颈部淋巴结、胸骨后甲状腺肿等情况。


◦ 核心目的:通过气管插管确保气道通畅,避免手术操作(如分离甲状腺、牵拉气管)导致气道梗阻或喉返神经损伤引发的呼吸问题;同时便于术中控制呼吸,维持氧供。


◦ 特殊注意:插管时需轻柔,避免过度牵拉气管,若患者存在气道解剖异常(如甲状腺肿大导致气管偏移、狭窄),可能需采用“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清醒状态下完成插管,降低误吸和气道损伤风险)。


2. 局部麻醉/颈丛神经阻滞(极少用)


◦ 适用场景:仅用于极早期、体积极小的甲状腺良性肿瘤(如直径<2cm的甲状腺腺瘤),且患者身体状况极差、无法耐受全麻时。


◦ 局限性:患者术中清醒,可能因手术牵拉(如牵拉甲状腺、气管)出现疼痛、不适或呛咳,且无法保证气道安全,目前临床已很少采用。


二、麻醉核心要点(术前+术中+术后)


1. 术前评估与准备(降低风险关键)


• 气道评估:这是甲状腺手术麻醉前最重要的评估!需通过颈部超声、CT或喉镜检查,判断甲状腺大小、是否压迫气管(如气管变窄、移位)、有无气道狭窄,提前预判插管难度(避免插管失败导致窒息)。


• 甲状腺功能管理:


◦ 若为甲亢患者:需先遵医嘱用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将甲状腺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甲亢未控制时全麻易诱发“甲亢危象”,表现为高热、心率极快、血压骤升,危及生命),通常需治疗2-4周,待基础代谢率<+20%后再手术。


◦ 若为甲减患者:需补充左甲状腺素,将甲状腺功能调整至正常,避免麻醉后出现心率过慢、低血压、苏醒延迟。


• 基础病管理:若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需提前用药物控制(如血压<140/90mmHg、血糖<8mmol/L),避免术中循环波动或术后感染。


• 术前禁食禁水:同常规全麻,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防止麻醉时呕吐、误吸。


2. 术中管理(维持稳定+保护神经)


• 气道与呼吸管理:全程监测气管导管位置,避免手术操作导致导管移位、脱出;若手术需切断或牵拉气管,需与术者密切配合,调整呼吸参数,维持血氧饱和度正常。


• 循环稳定:甲状腺周围血管丰富,术中易出血,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及时补液或输血;同时避免麻醉过浅(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出血风险)或过深(导致血压过低)。


• 神经保护配合:术中术者可能需“喉返神经监测”(通过电刺激判断神经位置,避免损伤),麻醉时需避免使用影响神经电信号的药物(如肌松药剂量需精准控制),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喉返神经损伤会导致术后声音嘶哑、饮水呛咳)。


• 避免甲亢危象:若术前甲亢控制不佳,术中需严格控制心率(用β受体阻滞剂如艾司洛尔)、体温,避免过度刺激甲状腺(如反复牵拉),防止甲亢危象发作。


3. 术后苏醒与镇痛


• 苏醒管理:苏醒期需缓慢减浅麻醉,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清醒后再拔管;拔管前需吸净气道分泌物,拔管后密切观察呼吸(防止喉水肿导致气道梗阻,若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用激素或重新插管)。


• 术后镇痛:以静脉镇痛(如舒芬太尼)或局部镇痛(术区注射罗哌卡因)为主,避免疼痛诱发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同时减轻患者不适。


参考文献

  • Hoang JK,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isks and harms of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thyroid nodules: A review. 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2017, 143(9): 924-931. PubMed
  • Ferri FF. Thyroid nodule. In: Ferri's Clinical Advisor 2020. Elsevier; 2020. Elsevier
  • Goldman L, et al., eds. Thyroid. In: Goldman-Cecil Medicine. 26th ed. Elsevier; 2020. Elsevier
  • Kitahara CM, et al. The changing incidence of thyroid cancer. 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 2016; 12(11): 678-688.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