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必知的关键知识

  • 40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必知的关键知识封面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必知的关键知识 🩸

01 什么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提到白血病,很多人会联想到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其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我们印象中的“急性发作”有些不同——它进展得慢,常常像屋檐滴下的小水珠,让人难以察觉最初的变化。早期时,不少患者甚至和往常一样生活,只是偶尔觉得有点累。

这类白血病的主要特点是在血液和骨髓中出现了过多的异常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一类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员)。CLL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人群。平常的家务、买菜、下楼散步,看似没有影响,但一旦身体需要更大的活力时,可能会发现自己有些跟不上了。

对很多患者而言,最初限制自己的还是那点“不如以前能折腾”的感觉。别忽视这一点,适当休息、慢慢调整节奏、听从医生对活动量的建议,都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02 如何认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症状?

  • 持续乏力:感觉像是充电线被拔掉了,整天提不起精神,即使休息也难以恢复。和普通加班熬夜的疲劳感不太一样,有时一走路就觉得心口发闷。
  • 异常消瘦:体重在无意中下降,裤腰松了一圈,却没刻意节食,这种情况要小心。
  • 淋巴结肿大:脖子、腋下或腹股沟摸到“小包块”,但并不总是疼痛。这些地方其实是“免疫小站”,出现肿大时要尽早检查。
  • 贫血相关表现:面色比以前更苍白、轻微活动就气喘、心慌,有的人甚至需要定期输血。
  • 感染:遇到轻微感冒流感时,病程拖得久,有时伴有发热。
👵 比如有一位老年女性,已确诊CLL 11个月,有冠心病,平时因贫血不得不多次住院输血。最近,她因乏力加重入院。像这样症状明显、生活受限,就要密切和医生沟通,及时检查。

发现这些信号别忽视,哪怕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所有症状,只要觉得和自己过去不一样,及早寻求医学评估总是好的。

03 为什么会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说起来,CLL像是身体里免疫“工厂”出了点故障,造出来的淋巴细胞不再完全“听话”,慢慢积累并影响到正常血液环境。科学界目前认为,CLL的发病和下列因素有关:

  • 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有类似血液疾病,自己得病的几率也会略高。这和身高、发色有点关联类似,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发病。
  • 年龄增长:60岁以上人群患CLL的风险明显升高,医学调查显示发病高峰多在70岁之后(Hallek, M., & Eichhorst, B., 2017)。
  • 环境影响:长期暴露于某些化学物质,比如农药或溶剂,属于风险因素之一,不过普通家庭接触的机会很低。
  • 慢性炎症及免疫异常:反复感染或长期免疫系统异常,可能增加异常淋巴细胞的积累风险(Dighiero, G., & Hamblin, T. J., 2008)。

有人可能会担心生活习惯会不会“诱发”CLL。其实,多数研究表明,吸烟、饮酒不是主要危险因素,所以不必因此自责。

04 如何确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少家人会问:“是不是查个血就能确诊?”其实诊断CLL需要几个环节:

  • 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增加,尤其是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时会引起怀疑。
  • 骨髓检查:通过骨髓穿刺,可以进一步观察“血液工厂”的运作状况和异常细胞的比例。
  • 免疫分型:这是一项专业分析,可以帮助确认这些异常淋巴细胞是哪一类,便于制定后续的管理方案。
  • 相关辅助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影像学等,了解是否有器官受累,为整体健康把关。

如前面老年患者的例子,在疾病控制期,定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向。不用害怕这些检查的流程,很多时候都是帮助拟定更适合自己的方案。

05 CLL有哪些治疗方法?

没有一种“万能药”可以一次性根治CLL,但个体化治疗能大大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治疗策略包括:

  • 观察等待:对进展缓慢、症状轻微的患者,医生可能建议定期观察,无需马上治疗。生活几乎和普通人一样。
  •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免疫调节剂和靶向药物。近年来,靶向治疗让部分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Al-Sawaf, O., et al., 2020)。
  • 输血和支持治疗:对于合并严重贫血或感染的患者,会根据需要进行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措施,缓解危急状况。
  • 联合治疗:如遇到并发症,比如冠心病、电解质紊乱,一定要多科协作,避免单一用药带来的风险。

很多人关心“治疗会不会很痛苦”?其实现在的方案多可在门诊或短期住院完成,控制好副作用时,日常生活不会全被打乱。

06 日常怎么调理和自我管理?

  • 🥦 健康饮食:新鲜蔬菜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虾、瘦肉等)可以辅助血液修复。饮食应清淡为主,也可根据化疗期口味变化做适当调整。
  • 🚶 适度运动:每天慢走、做做家务、拉伸四肢,不仅能减少肌肉僵硬,还有助于心理愉悦,只要遵循医生的运动强度建议即可。
  • 📅 规律作息:规律睡眠对免疫系统很重要,不必强求每天都精神饱满,关键是给身体修复的机会。
  • 🩺 定期复查:一般每3到6个月做一次血液检查,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建议调整频率。如果有新症状,及时反馈给医疗团队。
  • 🤝 心理支持:遇到情绪低落或焦虑,可以和专业心理咨询师沟通,家人的陪伴和支持也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有的朋友确诊后感到很沮丧,后来参与线上互助群,学会记录血象变化,慢慢走出了负面情绪。实际上,懂得自我管理,是面对慢性病最有力的武器。

07 随访管理和紧急信号

在CLL长期管理中,别忘了和医疗团队保持联系,有任何身体不适(如突然高热、极度乏力、出血倾向或者神志改变)应尽快就医。治疗方案改变或合并感染时,也要及时汇报。

  • 家里常备:个人健康档案、用药记录、急救电话,关键时候能省下不少麻烦。
  • 外出时:随身携带含诊断和紧急联络方式的小卡片,尤其适合独居或年纪偏大的朋友。

最后,CLL虽不容易“治愈”,但只要管理得当,大多数患者都可以安稳生活很多年。面对慢性病时,最好的办法是保持乐观和警觉,既不掉以轻心,也不用过度担忧。

参考文献

  1. Hallek, M., & Eichhorst, B. (2017).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7(1), 142-154.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506180
  2. Dighiero, G., & Hamblin, T. J. (2008).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aemia. Lancet, 371(9617), 1017-102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8)60419-4
  3. Al-Sawaf, O., et al. (2020). Venetoclax plus Obinutuzumab in Patients with CLL and Coexisting Condition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0(23), 2225–2236.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815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