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术后疼痛的识别与应对指南
很多时候,家里有长辈经历完心脏手术,家人最关注的就是他们是不是“会痛”、疼痛是什么样、“会不会出什么问题”。其实,心脏术后的疼痛是一种常见反应,不过不同的疼痛信号往往隐藏着不同的信息。掌握这些变化,才能不慌不乱地应对术后康复中的小插曲。
01 心脏术后疼痛的基本概念与麻醉的作用 🛏️
心脏手术后,身体在康复过程中常常伴随一定程度的疼痛。这种痛感大都发生在胸部切口附近,有些人会觉得像按压一样,有人觉得是隐隐作痛。其实,这是组织被切开后的一种正常修复反应,就像旧房子翻新后墙面刚被处理时会出现不适一样。
麻醉在手术过程中起着保护和控制痛觉的作用。根据手术方式和病情的发展,医生会选择全身麻醉或者区域麻醉,再结合适量镇痛药物,帮助患者在术后恢复期减缓疼痛。规范的麻醉用药可以降低术后排斥和强烈痛感的发生率,不过,术后局部的不适仍然难以完全避免。
02 正常与异常的术后疼痛表现 👀
- 常见的术后疼痛: 刚做完手术,许多朋友会觉得胸口有些胀痛、偶尔针刺或轻微灼热。这些情况通常是一过性的,在用药或者调节体位休息后会缓解。例如,有一位79岁的女性患者,术后一两天内时有轻度胸痛,随着镇痛药物调整,很快恢复了日常活动。
- 警示信号: 如果痛感持续加强,甚至变成撕裂状的剧痛,或者伴随胸闷、喘不过气来、严重乏力,就要马上告知医生。出现这些症状,有时是心脏本身恢复不良、并发感染、或麻醉药代谢异常等造成的。
- 其他表现: 少数人在术后会出现灼烧感蔓延至背部,或者因镇静药物反应导致混乱、嗜睡。如果恢复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或者明显的情绪变化,也别放过,尽快让专业团队介入判断。
术后初期的轻微不适无需过度担心,但持续加重的不典型疼痛则要引起重视。
03 心脏术后疼痛的成因及麻醉影响 🩺
导致术后疼痛的原因有好几种。首先是手术本身会切开胸部和深层组织,创伤带来炎症反应。即便切口愈合,局部神经短期里还会敏感,类似皮肤破了之后碰到水的刺痒感。
- 手术类型: 心脏直视手术、瓣膜置换或搭桥等手术操作范围较广,对胸骨及周围神经刺激大,恢复期较长,疼痛持续时间也会拉长。
- 个体差异: 年龄越大、慢性病史越多者,体内修复功能减弱,疼痛感知更明显。长期服药,比如降压药、抗凝药等,也可能干扰伤口恢复。
- 麻醉影响: 麻醉方式会影响术后疼痛的早晚和强度。比如,有些药效短暂,提前消退后患者容易出现反跳痛。术中麻醉剂量控制不到位,也可能导致苏醒后痛感明显。
一项大型研究显示,约有30%心脏术后患者会在术后1周内有中到重度疼痛体验(Gerbershagen et al., 2013)。心理压力和焦虑也会放大疼痛的感受,因此,术中术后联合管理很关键(Chou et al., 2016)。
04 术后疼痛的诊断与评估方法 🎯
手术恢复期,准确判断疼痛性质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发症,避免延误治疗。医生主要通过几个环节来进行评估:
- 主诉收集:鼓励患者随时表达疼痛的具体位置、性质(钝痛、刺痛、放射痛)、发生时间及缓解因素。例如,“胸口按压感,躺下后减轻”。
- 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触诊、听诊等方式查是否存在肿胀、异常呼吸音或切口感染。
- 辅助检查: 必要时进行心电图、胸部影像学(X光或CT)、血液炎症指标等,把疼痛与术后不良并发症(如心包积液、感染)区分开。
- 用药与术中记录回溯: 核查麻醉恢复过程,药物使用史能帮助评估药物相关副反应或成瘾风险。
通过这些方法,医生能大致判断疼痛是否正常,以及需不需要改用镇痛药或进行进一步处理。
05 有效的术后疼痛治疗方案 💊
控制得当的疼痛管理能明显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使患者更早下床活动、减少后遗症风险。具体方案一般由麻醉医生和心外科团队共同制定,根据个人体质和恢复进展灵活调整:
- 药物治疗: 镇痛药物为主,包括复合制剂(含羟考酮)、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地佐辛等)以及苯二氮卓类辅助镇静剂。如果单一药物效果有限,医生会进行联合用药,小剂量、短疗程原则下减低耐受和成瘾风险。
- 非药物疗法: 物理治疗(轻柔按摩、局部冷敷)、渐进式呼吸训练、音乐疗法等有助于缓解轻度不适。部分大型医院还会有术后康复团队跟踪指导(Mayo Clinic, Cardiac Rehabilitation)。
- 心理支持: 很多老年患者会有焦虑甚至失眠,配合短期、低风险的镇静药物,以及充分的沟通关怀,有助于帮助渡过术后最敏感期(Ip et al., 2009)。
实践中,每一项治疗都需要个体化调整,切忌盲目跟风。比如,79岁的女性患者通过住院期间药物与物理康复结合,出院后基本能恢复散步和日常活动,这说明综合管理是提高手术恢复质量的关键。
06 术后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与预防策略 🏡
- 高蛋白食品帮助组织修复。例如,适当摄入鸡蛋、牛奶、鱼肉等,能促进伤口愈合,建议每餐搭配一点优质蛋白。
- 新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可以根据当季选择,比如番茄、菠菜、苹果,用来做凉拌、煲汤都很方便。
- 合理运动:待医生同意后,每天安排简易的伸展、呼吸练习,逐步恢复下地活动。别急着负重或跑步,循序渐进才更靠谱。
- 情绪调节:定时参加家人共餐、散步交流,小区座谈等,都可以缓解术后焦虑。必要时可请医生建议心理支持服务。
- 按时复诊:手术出院后,建议每1到2周复诊1次,检查心脏功能、调整用药。任何新发生的胸痛、出血、发热都别犹豫,直接联系手术医院或有经验的三级甲等医疗机构。
日常多留意身体的小变化,慢慢增添生活仪式感,比盲目担忧更有助于康复进程。健康的生活细节,就是帮自己打造一座坚实的防线。
参考文献
- Gerbershagen, H.J., Aduckathil, S., van Wijck, A.J., Peelen, L.M., Kalkman, C.J., & Meissner, W. (2013). Pain intensity on the first day after surger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comparing 179 surgical procedures. Anesthesiology, 118(4), 934–944. https://doi.org/10.1097/ALN.0b013e31828866b3
- Chou, R., Gordon, D.B., de Leon-Casasola, O.A., Rosenberg, J.M., Bickler, S., Brennan, T., Carter, T., Cassidy, C.L., Chittenden, E.H., Degenhardt, E., Griffith, S., Manworren, R., McCarberg, B., Montgomery, R., Murphy, J., Perkal, M.F., Suresh, S., Sluka, K., Strassels, S., Thirlby, R., Viscusi, E. (2016). Management of Postoperative Pain: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Pain Societ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Regional Anesthesia and Pain Medicine, and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ommittee on Regional Anesthesia, Executive Committee, and Administrative Council. Journal of Pain, 17(2), 131–15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827847/
- Ip, H.Y.V., Abrishami, A., Peng, P.W.H., Wong, J., Chung, F. (2009).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Pain and Analgesic Consumption: A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 Anesthesiology, 111(3), 657–677. https://doi.org/10.1097/ALN.0b013e3181aac019
- Mayo Clinic,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tests-procedures/cardiac-rehabilitation/about/pac-20385192 (Accessed 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