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左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

  • 49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左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封面图


左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

 

腹股沟斜疝是临床常见外科疾病,左侧发病概率略高于右侧,手术是根治该疾病的唯一方式,而麻醉管理直接影响手术安全性与患者预后。以下从麻醉方式选择、术前评估、术中管理、术后苏醒及并发症防控五方面,系统阐述左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核心内容。

 

一、麻醉方式的合理选择

 

临床针对左侧腹股沟斜疝手术,主要采用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腰麻、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三种方式,需结合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手术术式综合判断。

 

- 局部麻醉: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的成年患者,尤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通过在左侧腹股沟手术区域逐层注射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等局部麻醉药,阻滞手术区域痛觉神经传导。该方式对循环、呼吸影响极小,患者术中保持清醒,术后恢复快,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麻醉方式,但需注意麻醉药剂量控制,避免局麻药中毒。

- 椎管内麻醉:包括腰麻与硬膜外麻醉,适合无椎管内麻醉禁忌(如凝血功能障碍、腰椎畸形)的成年及青少年患者。腰麻通过腰椎间隙注入局麻药,使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能有效阻滞手术区域感觉与运动神经;硬膜外麻醉则通过硬膜外腔置管分次给药,麻醉平面可控性更强。两种方式均能为手术提供完善镇痛,但需密切监测患者血压,预防麻醉后低血压。

- 全身麻醉:主要用于婴幼儿、不能配合局部或椎管内麻醉的患者,以及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的病例。通过静脉注射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药物,结合气管插管或喉罩通气,保证患者术中无意识、无疼痛,且能维持稳定的呼吸与循环状态。腹腔镜手术中需维持适当的气腹压力,麻醉管理需重点关注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避免高碳酸血症。

 

二、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麻醉评估是保障麻醉安全的关键环节,需全面了解患者整体状况,排查麻醉风险。

 

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年龄、体重、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史、过敏史(尤其局麻药、抗生素过敏史),以及左侧腹股沟斜疝的病程、症状(如是否存在嵌顿、绞窄),判断疝内容物血供情况,评估手术紧急程度。

2. 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心率、呼吸),听诊心肺功能,触诊左侧腹股沟区域,明确疝囊位置、大小及是否可回纳;同时检查脊柱情况,排查椎管内麻醉禁忌证,如腰椎间隙狭窄、皮肤感染等。

3. 辅助检查:常规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评估患者凝血状态与器官功能;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肺疾病者需行心电图、胸部X线片检查,必要时进行肺功能测定;婴幼儿需关注血常规中血红蛋白水平,避免术中贫血加重。

4. 术前准备:根据麻醉方式指导患者术前禁食禁水,局部麻醉患者术前可少量进食,椎管内麻醉与全身麻醉患者需严格禁食6-8小时、禁水2小时,预防术中呕吐误吸;术前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备好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碱、阿托品)及设备(如喉镜、气管导管、除颤仪)。

 

三、术中麻醉管理

 

术中需根据麻醉方式实时调整麻醉方案,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维持循环、呼吸稳定,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局部麻醉管理:注射局麻药时遵循“回抽无血”原则,避免药物误入血管引发局麻药中毒;分层次注射麻醉药,先在皮下注射形成皮丘,再逐层浸润腹外斜肌腱膜、腹横筋膜等组织,保证麻醉范围覆盖手术切口及疝囊分离区域;术中每5-10分钟监测一次血压、心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若患者出现头晕、心慌、口唇麻木等症状,需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吸氧并对症处理。

- 椎管内麻醉管理:腰麻穿刺成功后,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避免平面过高影响呼吸;麻醉后常规监测血压,若出现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基础值20%),立即静脉注射麻黄碱提升血压,同时加快输液速度;硬膜外麻醉需分次追加局麻药,每次剂量不超过5ml,观察5分钟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追加,避免麻醉平面骤升;术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2-3L/min。

- 全身麻醉管理:诱导期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变化,气管插管或喉罩置入后,确认导管位置正确,维持潮气量8-10ml/kg,呼吸频率12-16次/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5-45mmHg;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调整麻醉深度,通过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维持BIS值40-60;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压力控制在12-15mmHg,气腹建立后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变化,若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适当加深麻醉;术中维持输液量,根据失血量补充晶体液或胶体液,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悬液。

 

四、术后苏醒与镇痛

 

术后麻醉苏醒期管理需预防苏醒延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同时给予合理镇痛,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

 

- 苏醒管理:局部麻醉患者术后意识清醒,仅需在恢复室观察30分钟-1小时,生命体征稳定、无明显疼痛即可返回病房;椎管内麻醉患者需平卧6-8小时,避免抬头或坐起,预防术后头痛,同时监测下肢感觉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确保无神经损伤;全身麻醉患者需在恢复室待意识、呼吸功能完全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拔管前吸净气道分泌物,拔管后观察30分钟,确认无呼吸困难、喉痉挛等并发症后返回病房。

- 术后镇痛:轻度疼痛患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中重度疼痛或腹腔镜手术患者,可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A),通过输注瑞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等药物缓解疼痛;局部麻醉患者术后可在手术区域追加少量局麻药,延长镇痛时间。镇痛治疗需注意剂量控制,避免药物过量导致呼吸抑制、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五、麻醉相关并发症防控

 

左侧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需提前预防、及时处理,保障患者安全。

 

- 局麻药中毒:预防关键在于控制局麻药剂量(成人利多卡因单次剂量不超过400mg),注射时回抽无血;若出现中毒症状(如烦躁、抽搐、血压下降),立即停止注射,给予吸氧、静脉注射地西泮止痉,严重者使用硫喷妥钠或肌肉松弛药控制抽搐,同时维持循环稳定。

- 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术前补充血容量,麻醉后密切监测血压,出现低血压时及时使用血管收缩药(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同时调整患者体位为头低足高位,增加回心血量。

- 全身麻醉相关并发症:呕吐误吸是严重并发症,术前严格禁食禁水、术中维持适当麻醉深度可有效预防,若发生误吸,立即停止手术,头偏向一侧,吸净气道分泌物,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清除异物;喉痉挛多发生于拔管期,需保持气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静脉注射琥珀胆碱缓解痉挛。

- 术后头痛:主要见于椎管内麻醉患者,与脑脊液漏有关,术后平卧、补充液体可促进恢复,严重头痛者可静脉输注咖啡因或行硬膜外腔自体血补丁治疗。

 

总之,左侧腹股沟斜疝手术麻醉管理需遵循“个体化”原则,通过科学的术前评估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术中精准调控麻醉深度,术后加强苏醒期监测与镇痛,同时做好并发症防控,才能在保障手术安全的基础上,提升患者围手术期体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