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你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很多人觉得肚子偶尔不舒服,忍忍也没什么大事,但其实胃部健康远比我们想象中要重要。身边常有人提到“老胃病”,有时候胃痛、饭量变小,却往往没当回事。等到不得不去医院,才会发现问题可能已经不只是普通的胃炎了。今天就聊聊关于胃癌,这个容易被忽视又很关键的话题,让你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怎么保护自己的胃。
01 胃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简单来说,胃癌就是胃部出现了异常细胞,这些细胞开始不受控制地生长,形成肿块,并且可能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一开始,胃癌往往就像藏在角落的小麻烦,悄悄地发展,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正因为它前期没什么动静,才容易让人忽视。其实,早期识别和了解相关知识,能帮自己减少忽略风险。
胃癌全球范围都算常见,尤其在东亚地区比例更高。据调查,胃癌发病率在我国消化系统肿瘤中名列前茅[1]。不过,随着检查方式越来越先进,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也更多了。
02 胃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 偶尔腹部不适:比如饭后轻微的胀痛、隐隐约约的胃部不舒服。
- 饭量减小:不知不觉中吃得比以前少了,本来喜欢的菜也没那么有胃口。
- 偶发的恶心或嗳气:有时会觉得食物在胃里停太久,但不一定很严重。
等到症状变得持续,比如持续腹痛、长时间食欲减退、意外体重持续下降,就要更警惕了。再往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大便变黑、持续消瘦,这时就绝不能再拖[2]。
小例子:例如有位70岁男性患者,最初就是食欲减小、逐渐消瘦,没当回事,最终查出胃癌,且已伴随腹腔转移。这个例子提醒我们,持续的消化道不适,不管年纪多大,都不能一味忍耐。
03 诱发胃癌的病因是什么?🧬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这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长期感染会破坏胃黏膜,造成慢性炎症甚至导致细胞变异。医学研究指出,超过60%的胃癌患者都和幽门螺旋杆菌有关[3]。
- 饮食习惯: 长期高盐、重口味、常吃腌制、烟熏食物,会增加胃部负担。还有喜欢滚烫食物的人,胃黏膜也容易受损。
- 遗传和年龄: 健康遗传基因也很重要。有家族史的人,风险会明显增加。另外,随着年龄增长,细胞“自我修复”能力变差,胃癌的概率随之上升。研究发现,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增长。
- 吸烟、喝酒: 长期吸烟、酗酒,会加剧胃部炎症,给细胞造成持续刺激。这也是不少胃癌患者的共同习惯。
总结来看,胃癌其实不是突然发生,而是各种危险因素慢慢积累出来的。有遗传、高龄、或有慢性胃炎的人更需要警惕。
04 胃癌的诊断流程是怎样的?📝
当出现怀疑症状,临床上最直观的检查,是做胃镜。医生会使用一根带摄像头的软管,进入胃部,对黏膜进行详细观察。如果发现异常部位,会立即取一小块组织送检(活检)。仅靠影像检查(比如B超、CT)有时还不够,只有活检结果才能最终确认是否恶性肿瘤[4]。
- 有家族史、或出现持续消化道异常的人,建议主动就医、做胃镜。
- 确诊后,还需要做全身检查,比如腹部CT、肝脏及腹腔检查,判断病变是否扩散。
诊断不是一句话的事,尤其如果检查发现有腹腔转移、肝损害等并发症,治疗难度还会进一步增加。像前文提到的70岁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腹腔转移,并且在化疗过程中出现了药物性肝损害,所以早期发现真的非常重要。
05 胃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选择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定。主要有这几种方式:
-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清除癌变部位。
- 化学治疗(化疗): 如果癌症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医生往往建议化疗,用药物抑制癌细胞扩散。比如部分患者,手术后合并化疗以进一步干预复发风险。
- 免疫治疗: 近年来免疫疗法发展很快,部分进展期患者,通过调动自身免疫细胞,辅助抑制肿瘤扩散。实际治疗中,有些患者会同时接受化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方案。
- 放射治疗(放疗): 特定情况下,医生会建议配合放疗控制转移或局部病变。
各种治疗方法选择,会综合考虑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是否存在转移。有慢性肝损伤、免疫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治疗方案需及时调整,避免药物进一步伤肝。
总体来说,发现得越早,方案越多、效果越好。也有越来越多患者通过科学的综合治疗延长了生存时间。
06 如何通过日常管理降低胃癌风险?🌱
- 新鲜蔬果补充,保护胃黏膜: 蔬菜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抵抗体内的有害物质,革新肠道环境。建议每天至少吃40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颜色多样效果更佳。
- 日常摄入优质蛋白,修复细胞: 适当增加豆制品、禽蛋、鱼肉,可以为身体提供修复胃黏膜的营养,提升天然免疫力。一周搭配不同来源的蛋白,每餐适量就够。
- 适度运动增强整体防御力: 简单的快步走、深呼吸或轻松爬楼,都能刺激新陈代谢,让免疫系统更加活跃。每周适量运动,每次30分钟,能帮助维持健康体重。
- 定期体检早发现: 对于40岁以上人群,或者有慢性胃炎、家族史的人群,建议两年做一次胃部检查,根据当地医院建议调整频率。如身体出现持续腹胀、饭量变小、黑便、消瘦等症状,别拖着要及时就医。
对于消化道健康,预防永远比治疗要容易。多一份细心的关注,就少一分患病的担忧。
参考文献
- Smyth, E. C., Nilsson, M., Grabsch, H. I., van Grieken, N. C., & Lordick, F. (2020). Gastric cancer. The Lancet, 396(10251), 635-648.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1288-5
- Matsuoka, T., & Yashiro, M. (2018).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cancer: A review.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4(16), 1841-1852. https://doi.org/10.3748/wjg.v24.i16.1841
- Correa, P. (2013). Gastric cancer: Overview. Gastroenter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42(2), 211-217. https://doi.org/10.1016/j.gtc.2013.01.001
- Joshi, S. S., Badgwell, B. D. (2021). Current treatment and recent progress in gastric cancer.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64-279.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