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深入了解胰腺癌及其预防措施

  • 21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深入了解胰腺癌及其预防措施封面图

深入了解胰腺癌及其预防措施

早上醒来,偶尔感到肚子有点不适,大多数人会觉得只是饮食不规律或压力所致。但实际上,有些小变化可能在悄悄提醒我们,身体深处正在经历不易察觉的改变。🩺 胰腺癌,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遥远,发生时却往往藏在生活的细节里。今天,一起来了解胰腺癌到底是什么、有哪些信号值得我们关注,又该如何用科学的方式守护健康。

01 什么是胰腺癌?

胰腺癌,说起来就像身体里“隐秘工厂”里出现了异常的细胞增长。这种肿瘤起源于胰腺(位于胃部后方的消化腺体),最大的问题是:早期几乎没有太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忽略。🔍

其实,在全世界范围,胰腺癌的发病率这几年都在慢慢上升。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2020年全球约有五十多万人新发胰腺癌,死亡人数接近发病数,在各类癌症中属于“高致命率、一旦发现往往进展较快”的类型。

由于病情隐匿,很多人直到症状明显才被确诊。可以说,它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对健康的影响相当大。

02 哪些信号是警告?别忽视这些变化!

  • 腹部持续不适
  • 无法解释的体重减少
  • 皮肤和眼白变黄(黄疸)
  • 持续或加重的食欲减退

有时候,胰腺癌的早期表现可能只是偶尔腹胀或隐约不适,容易被当成小毛病。如果出现上面这些变化,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或症状在逐渐加重,最好的办法还是及时到医院就诊,排除严重问题。⚠️

📍 比如,有位70多岁的男性朋友,身高180多厘米,最近半年上腹持续疼痛,还伴随体重下降,检查后才发现胰腺出了问题。这提醒我们,持续的消化道变化,不能简单归为“老毛病”。

03 为什么会得胰腺癌?主要风险因素

胰腺癌的发生就像是多种“隐形力量”联手:🔥

  1. 长期吸烟:医学界普遍认为,香烟中多种有害物质会引发胰腺细胞的基因突变。研究显示,吸烟者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最高可升至普通人的两倍。(Iodice et al., 2008)
  2. 持续肥胖:肥胖会导致身体慢性炎症,增加细胞变异和癌变几率。体重指数(BMI)每增加5单位,胰腺癌风险会相应升高(Aune et al., 2012)。
  3. 慢性胰腺炎:这种长期炎症会改变胰腺局部环境,让正常细胞更容易发展为异常组织。
  4. 特定家族遗传因素:如果直系亲属有过胰腺癌史,自己发病的概率比普通人高。
  5. 年龄增加: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细胞修复和免疫力都在减弱,这可能给异常细胞制造了可乘之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会明显增加风险,并不是单一原因。也就是说,有这些风险因素并不等于一定会得胰腺癌,但风险的确在慢慢叠加。

04 如何诊断胰腺癌?哪些检查有用?

  • 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是CT或MRI,可以看到胰腺内部结构,以及有没有异常占位或肿块变化。
  • 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比如CA19-9,这个指标升高,常提示胰腺可能出现肿瘤,但并不是特异性的。
  • 常规血检和尿检:有助于评估身体各项机能和是否已经受到影响。
  • 活组织检查(组织病理学):部分情况需要通过细针穿刺或手术获取胰腺里的组织样本,来最终确诊。

所有检查都需要专业医生根据个人病情做综合判断,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做全部项目。身体出现持续不适或者影像学发现异常时,再一步一步跟进就好。

05 治疗胰腺癌,有哪些选择?

治疗胰腺癌并不是单一方案,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简单来说,具体方式包括:

  • 手术切除:如果发现时还属于早期,而且肿瘤没有扩散,手术是“根治性”的第一选择。这种情况虽然不多见,但手术后能够明显改善生存期。
  • 化疗:对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化学药物治疗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
  • 放疗:部分病人可以通过放射线精确照射,减少局部肿瘤负担。
  • 综合支持治疗:包括止痛、营养、心理支持等,帮助大家应对治疗中的副反应或生活质量下降的问题。

比如上文那位70多岁的男性朋友,因发现时已是晚期,主要以对症支持和药物治疗来帮助减轻不适。💊 这也是很多胰腺癌患者面对的现实,所以明确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06 怎样科学预防胰腺癌?给生活加点分!

说到预防,其实最核心的,就是让身体活力维持在“良好区间”🌱。下面几个实用建议:

  • 均衡膳食: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如花椰菜)能为身体提供丰富抗氧化物,帮助细胞清除异常物质。建议每天的餐盘里,一半是绿色蔬菜或新鲜水果。
  • 合理增加身体活动:每次快步走30分钟,每周5次及以上,有助于维持理想体重和免疫力。(引用:Moore et al., 2016)
  • 多喝清水,保持水分:水有助于新陈代谢,各类垃圾物质能更快在体内“周转”出去。
  • 戒烟限酒:不用过多强调,烟草和过量饮酒都会影响胰腺细胞的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远离,如果一时改不了,也可以慢慢减少。
  • 定期健康体检:40岁以后建议每年检查血糖和腹部超声,家族有胰腺癌史的,最好咨询医生做针对性筛查。

这些习惯听起来都很普通,但长期坚持下来,身体在关键节点会多一层防护。毕竟,健康从来不是靠一两次努力,而是靠生活点滴积累。💪

07 日常生活,哪些细节可以注意?

日常细节很琐碎,也更容易被忽视。与家人一起做饭时,不妨让餐桌更“色彩丰富”一些,少用高油高热的烹饪方式。🥗 一顿饭,就让健康多走一步。比如,可以在工作日中间抽空短暂散步,下班后安排家人一起户外活动,让身体和情绪都动起来。

如果身体长期反复有消化问题,如食欲持续减退或体重变动较大,应主动与专业医生沟通,而不是自己默默承受。医疗资源也可以成为你健康路上的伙伴,别觉得去医院是“麻烦事”。

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生活节奏里,为健康“加一分”。只要关注身体微小的信号,持续做出小变化,健康不少见!

参考文献

  1. Iodice, S., Gandini, S., Maisonneuve, P., & Lowenfels, A. B. (2008). Tobacco and the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a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 393(4), 535-545.
  2. Aune, D., Greenwood, D. C., Chan, D. S., Vieira, R., Vieira, A. R., Navarro Rosenblatt, D. A., … & Norat, T. (2012). Body mass index, abdominal fatness and pancreatic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on-linear dose–response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Annals of Oncology, 23(4), 843-852.
  3. Moore, S. C., Lee, I. M., Weiderpass, E., Campbell, P. T., Sampson, J. N., Kitahara, C. M., ... & Patel, A. V. (2016). Association of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with risk of 26 types of cancer in 1.44 million adult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176(6), 816-825.
  4.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20). Cancer Today, Pancreas. Retrieved from https://gco.iarc.fr/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