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乳腺癌:健康风险与科学应对
01 什么是乳腺癌?
与家庭聚会闲聊时,常常能听到谁家中有人乳腺检查、谁正忙着复查健康报告。其实,乳腺癌已经不仅仅是医生讨论的专业话题,而是成了普遍关注的生活健康问题。它是一种起源于乳腺组织异常细胞生长的疾病,最常发生在女性身上。据统计,每年中国有20多万女性新发乳腺癌病例。早些时候,这种疾病往往被人忽视,直到出现明显症状才引起重视。其实,癌症不是一夜之间出现在身体里,而是像不速之客一样,慢慢积累之后被发现。
简单来说,乳腺癌可以令身体部分功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它起源于乳腺的乳管或小叶,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有可能扩散到周围或更远的器官。这个问题不容小觑,但了解其本质后,能帮助我们正面应对,而不是陷入担忧。
02 哪些症状要引起注意? 🛎️
- 肿块: 在乳腺区摸到无痛的硬块,是早期最容易被忽视的信号。刚开始可能很小,偶尔自检时才有触感。随着时间推移,肿块会变得明显,质地变硬,持续存在,不容易消失。如果你发现乳房或腋下出现异常肿块,无论是否疼痛,都建议尽早就医。
- 乳头变化: 乳头或乳晕区有凹陷、变形、发红,或者出现渗液,尤其是血性分泌物。刚出现时,变化可能只是偶尔发生,但如果分泌物持续数日或者不断反复,属于明显的警示信号。
- 皮肤异常: 如果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改变、溃疡或小区块发红脱皮,这些都是较晚期才会出现的症状。偶尔的小皮疹不必过于焦虑,但持续性皮肤改变不要拖延。
需要注意,乳腺癌早期没有典型症状,大部分人并无明显不适。等到症状持续、明显时,很可能已经进入进展期。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筛查被强调的原因。如果家中有长辈或朋友,感觉乳房有变化,最好鼓励她们及时向专业医生咨询。
03 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 激素水平: 很多研究指出,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偏高,会推动乳腺细胞异常增殖[1]。早期初潮、晚绝经或者长期使用雌激素相关药物,都会提高患病风险。
- 遗传因素: 家族有直系亲属得过乳腺癌,风险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存在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的人群[2]。不过,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并没有明显家族史,这也表明基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 年龄: 年龄增长与患病几率提升有直接关系。超过40岁之后,乳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特别是女性。根据WHO的最新数据,全球乳腺癌发病率在绝经后女性中最高[3]。
- 生活习惯: 久坐少动、超重、过量饮酒都可能影响乳腺健康。部分研究还提到过度摄入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是易感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有些风险来自环境和个人体质。
这些因素会让乳腺细胞更容易发生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知道这些原因,其实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乳腺癌的发生,而不是让人减少希望。
🔬
引用文献:
[1] Key TJ, Verkasalo PK, Banks E. "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The Lancet Oncology. 2001;2(3):133-140.
[2] Miki Y., Swensen J., Shattuck-Eidens D., et al. "A strong candidate for the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1". Science. 1994;266(5182):66-71.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reast cancer". 2024. WHO
04 如何科学检查和诊断乳腺癌?
年轻时,很多人都不太关心体检,也很少主动做乳腺检查。但实际上,科学的诊断手段能帮助及时发现乳腺癌,无疑是最靠谱的健康投资。
- 乳腺X光(乳腺钼靶): 这是目前用于筛查乳腺早期异常的主要方法。对于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1-2年拍一次乳腺钼靶片,尤其是家族有相关病史的人群。乳腺X光能发现尚未形成肿块的微小病变。
- 超声检查: 适合年轻女性或乳腺致密的人群。超声能够分辨结节性质,是辅助诊断不可少的工具。
- 细针穿刺活检: 对于已经发现疑似病变的区域,医生会建议进行活检。这种操作可以精准采集组织,区分良性与恶性,对后续治疗方案制定非常重要。
如果平时没有任何异常,可以考虑每年体检时加做乳腺检查。有症状时,越早去医院越好。所有检查建议需要根据年龄和个人体质由医生个性化确定,切勿盲目跟风。
05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手术治疗: 早期乳腺癌多采用乳腺肿块切除或者部分乳腺切除,确保清除主要病灶。如果发现较晚,需要联合切除淋巴结或采取全乳房切除。现代医疗更倾向于保留乳腺的治疗方案,减少对生活的影响。
- 放疗: 用于消灭局部残留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手术后或某些特殊类型肿瘤会建议做放射治疗。
- 化疗: 适用于肿瘤较大、或者已经发现淋巴结受累的患者。化疗药物可以全身循环,对控制病情进展有帮助。
- 靶向疗法/内分泌治疗: 针对特定类型的乳腺癌(如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等)采用针对性的药物调整,有些药物需长期服用,比如来曲唑、曲妥珠单抗等。
医生会结合疾病分型、进展阶段和个人生活需求,个性化制定方案。治疗过程也有康复环节和心理支持,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病程。每一步都需要专业团队评估,切勿自行调药或中断医嘱。
06 如何科学预防和日常管理?🌱
健康生活其实是一连串具体的好习惯,而不是一味忌口。科学预防,不只是“少吃什么”,更要讲怎么吃、怎么动、怎么检查。
- 🥦 绿叶蔬菜 + 帮助抗氧化 + 每天来一份新鲜蔬菜(炒、凉拌都可以)
- 🐟 深海鱼类 +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细胞修复 + 建议一周吃2-3次煮、蒸或炖的鱼
- 🍎 苹果、蓝莓 + 富含膳食纤维和多酚,帮助降炎防病 + 早餐或下午茶加一份水果
- 🧘♀️ 适度运动 + 增加身体代谢和免疫力 + 每天保持30分钟快步走或慢跑,找朋友一起更有动力
- 🩺 定期检查 +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 推荐40岁以上女性每1-2年做乳腺检查,特殊人群如家族病史则提前
如果怀疑自己有症状,但又不确定可否就诊,最简单的办法是向正规三甲医院乳腺外科医生咨询。康复期,营养师、心理医生和物理治疗师能帮助调整饮食、锻炼和心理压力。
日常管理,不追求极致,偶尔放松心情、和亲友交流都很重要。身体是一座工厂,既需要修复,也需要维护和关怀。对乳腺癌患者而言,良好的作息和温和的饮食,远比过度焦虑有效。
07 参考资料
- Key TJ, Verkasalo PK, Banks E. "Epidemiology of breast cancer". The Lancet Oncology, 2001, 2(3), 133-140.
- Miki Y, Swensen J, Shattuck-Eidens D, et al. "A strong candidate for the breast and ovarian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BRCA1". Science, 1994, 266(5182), 66-71.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reast cancer". 2024. WHO Fact Sh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