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恶性肿瘤:识别、诊断与治疗 🍃
01 什么是卵巢恶性肿瘤?
在家里喝茶聊天时,常有妈妈们谈起妇科体检。有的人说卵巢“像工厂”,日常里默默工作,等出状况时却难以觉察。卵巢恶性肿瘤,就是卵巢里的异常细胞“悄悄聚集”,形成对身体有害的团块。其本质是卵巢细胞控制机制失灵,导致异常增生。这种情况常出现在更年期及以后,但年轻人也有罹患风险。
它属于女性生殖系统中较为棘手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全球数据,卵巢癌占妇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Siegel et al., 2023)。诊断时往往已经进入晚期阶段,因为早期症状不太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了解它的基本特征很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身体的细微变化,防止被忽略。
02 卵巢恶性肿瘤有哪些显著症状?
其实很多女性刚开始只是偶尔觉得肚子有点胀或者不舒服,大部分时候不会在意。但持续的腹部胀痛、食欲下降、异常体重变化,却可能是身体发出的信号,绝不能忽视。有些人还会感觉下腹持续有压迫感,穿裤子突然觉得紧了,这其实是腹水或肿块造成的。腹胀和无原因的消瘦,常常是值得留心的表现。
若出现持续性的腹痛,尤其是伴随月经周期外的痛感,最好尽快到妇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不规则出血、下腹部包块及频繁尿急,也需提高警惕。此外,有些肿瘤会分泌特殊物质,让人出现异常疲乏或消化不良。
03 为什么会得卵巢恶性肿瘤?
导致卵巢恶性肿瘤的原因并不单一,和遗传、体内环境、生活方式等多因素有关。临床研究发现,家族里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的人,发病风险增加不少。BRCA1、BRCA2基因突变是关键(Mavaddat et al., 2013)。另外,长期雌激素水平异常、肥胖,也会提升患病概率。
- 🧬 遗传易感性: 带有特定基因突变的女性,发生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高。美国家族性卵巢癌相关调查显示,BRCA突变携带者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Mavaddat et al., 2013)。
- 🍔 生活习惯: 饮食高脂肪、长期缺乏运动,对卵巢不利。研究也指出肥胖与卵巢癌风险有关联,但不是绝对(Lauby-Secretan et al., 2016)。
- 🕰️ 年龄因素: 卵巢癌多发于50岁以上的女性。绝经期后,卵巢内分泌和免疫机制变化,为不正常细胞“创造了机会”。
- 🌱 环境影响: 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如石棉、部分工业化学品,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生风险。
简单来说,遗传和年龄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因子。如果家里有相关病史,或者自身年龄在50岁以上,就要多注意,及时体检。
04 卵巢恶性肿瘤如何诊断?
要确诊卵巢恶性肿瘤,单凭症状远远不够,需要用多种检查手段。下面这些诊断方式,是目前医院常用并公认有效的:
- 超声波检查:通常是首选,能够直观看出卵巢是否有肿块或者囊肿变化。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建议有家族史的人定期做腹部或阴道超声。
- CT和MRI:出现疑似肿块时,医生会安排进一步的CT或磁共振检查。这些成像技术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大小、具体部位及是否有转移。
- 肿瘤标记物检测:血液中的CA125等指标,能反映肿瘤活动。通过化验可以辅助诊断,但不是绝对标准,需结合其他检查评估。
- 组织病理检查:对于已经形成肿块的情况,有时需要穿刺获取组织样本,做显微镜下化验,这是最权威的“确诊凭证”。
👩⚕️ 医学界普遍推荐,每年都进行一次基础妇科检查。如发现腹部持续不适、包块或异常体重变化,尤其是50岁以上女性,建议优先做超声和CA125化验。如果家族史明显,则可以酌情提前开始定期筛查(Moreno et al., 2022)。
05 治疗卵巢恶性肿瘤,有哪些方法?
治疗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医生会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身体状况做判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段,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具体请遵医嘱:
- ✂️ 手术切除:通常首选方式。根据肿瘤发展程度,需要切除一侧或双侧卵巢,严重时还要联合子宫、输卵管等部位一同切除。手术为根治提供条件,但也会影响激素分泌。
- 💉 化学治疗:适用于多种卵巢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或有转移风险的情况。药物如紫杉醇、卡铂、贝伐珠单抗等联合使用,目的是清除残留异常细胞,降低复发率。化疗周期因方案不同而异,需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执行。
- 🔆 放射治疗:部分特殊类型的肿瘤可用放疗,通常辅助于手术或化疗之后。
- 🧑🔬 靶向及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部分患者可获更佳疗效。一般用于晚期或复发病例,需严密监测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会配合葡萄糖、氯化钠等辅助用药,支持身体恢复。以真实病例如化疗联合方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贝伐珠单抗共同静脉注射,平均每周期住院时间较短(约1天)。切记,每一步都需定期复查,保证方案适用性与安全性。
恢复期需要配合专业医护团队调整药量与监测指标。治疗不只是去除肿瘤,更需要关注营养、心情和身体其他器官状态。最重要的是听医生建议,科学面对,避免自行中断疗程。
06 日常如何守护卵巢健康?
跟疾病相处,预防总是更重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可以降低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下面这些行动建议,简单实用,日常养成更有保障:
- 🥗 均衡饮食:蔬菜和水果富含抗氧化物质,对卵巢健康有保护作用。简单来说,每顿都搭配不同颜色的蔬菜,尽量新鲜为主。
- 💪 适量运动:每周坚持3~5次有氧运动,比如快步走、游泳、瑜伽。运动有助控制体重,稳定激素水平。
- 🩺 定期妇科检查:40岁以后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卵巢和子宫,有家族史的可酌情提前做。早发现、早处理,才能减少风险。
- 😌 保持心理健康:适当减压,心态平和。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内分泌,不利于卵巢机能。
- ⭕ 合理用药:如需长期口服激素类药物,要咨询医生;避免盲目用药或者随意停药。
- 🏥 早就医:一旦出现持续腹痛、腹胀、食欲明显下降等情况,及早到正规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越早检查,越有主动权。
实际上,预防的核心是好习惯坚持和定期体检。有些调整可能看起来不起眼,却能带来长期的健康保障。哪怕暂时没症状,养成关注卵巢健康的意识也很有必要,家人也可以一同关注彼此身体变化。
文献引用 📑
- Siegel, R.L., Miller, K.D., et al. (2023).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3(1), 17–48. PubMed
- Mavaddat, N., Antoniou, A.C., et al. (2013). Cancer risks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Results from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EMBRAC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05(11), 812–822. PubMed
- Lauby-Secretan, B., Scoccianti, C., et al. (2016). Body fatness and cancer—Viewpoint of the IARC Working Group.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5(8), 794–798. PubMed
- Moreno, F., Mangili, G., et al. (2022). Ovarian cancer: Early diagnosis and screening strategies. Current Oncology Reports, 24(8), 987–996. PubMed


